○ 文/汪亞萍
“沖突”的家國情懷
○ 文/汪亞萍

《婉兒》劇照。
“怎么要去北京了?很嚴重么?”“我馬上請假。”“別請了,你們一個蘿卜一個坑的,你要請假了,人家還得幫你干活。”“婉兒呢?”“好多了,婉兒睡了。剛才她嚷嚷著要給你打電話呢。你們那特別熱吧?”媽媽和遠在海外的爸爸亦真亦假以及有意岔開話題的對話開局,配上婉兒躺在重癥監護室的情景,讓人心都碎了。《婉兒》,來自中國石油勘探開發公司的一部真實故事改編的微電影。
一場醫療事故,讓婉兒患上了罕見的藥物性免疫缺失。婉兒的爸爸長期駐守在中石油海外項目,更多的時間里是婉兒的媽媽王飛堅守著婉兒會痊愈的信念,獨自面對一切。
相對于常規的電影,片子人物單純,母女一起與疾病抗爭的過程幾乎貫穿了始終。但情節突出了一個“情”,平靜真實的處理手段,揉進了一分隱忍和揪心,有一種哭不出來的感覺。
那種壓抑和無奈,那種生活和工作,那種嵌進骨頭的奉獻精神和家國情懷,撕扯著我的心。一切都是那么真實和熟悉,仿佛我的生活,我的兄弟姐妹,我眼前抑或自己的世界。
“那天晚上,我不敢想,不敢想真的會失去婉兒。我想換成自己躺在那里,用我的命來換她,哪怕從此以后再也不能看見他長大,不能看見她出嫁,不能看見她幸福地活著。”一個石油人的妻子,在丈夫出國、女兒患上重癥時,無助地訴說著,但眼神里透著的是堅韌和執著的愛。“每個媽媽都會有心愿,我也有,做健康的婉兒的媽媽。”這份大多數人都擁有的簡單的愿望,對她而言是這么地奢侈。
都說一個家里,爸爸像山一樣是依靠。爸爸不在家,她說:“家里有我呢。”她成了婉兒的那座山,背著婉兒走遍每一家醫院,尋找可以治好婉兒的大夫。
婉兒的疾病讓媽媽一次次驚嚇,一次次奔波,一次次偷偷地哭泣,大街小巷,醫院的長椅上,婉兒的媽媽堅持著。她骨子里散發的“我要看到她給我笑,聽她給我唱歌,一輩子。我給了她生命,我還想為她創造一個有未來的世界。人家說,創造世界是上帝才干的事,我不是上帝,我是婉兒的媽媽。”
每多一天就多了一份變得更好的希望和可能。情節進展中,媽媽王飛說:“媽媽不停,就不會讓婉兒停在原地,更何況這一路有那么多并肩的力量。”這里,愛的力量是那么的強大,婉兒爸爸單位送來的關愛,給予媽媽更多的是份力量。
“奶奶,是不是我的病治不好啦?”
“奶奶會給你治好的。”
多年的奔波里,懂事的婉兒早已感知到自己疾病的嚴重性。她童真的聲音里透著故作鎮定的神情和大夫對話,這也許是媽媽的影響。
“媽媽說我是小病像感冒,其實我知道她是騙我的……我不想媽媽太難受,只要我還有力氣的時候,我就多對媽媽笑,給媽媽唱歌。”“阿姨,你幫我勸媽媽找一個賓館睡覺吧。”
“孩子是上天派給爸爸媽媽的天使,雖然我是個生病的天使,我也要當好媽媽的天使。”
“媽媽,等你老了,走不動了,我背你吧。”
女兒的懂事,更將故事情節推向了一個高度。這就是石油人的家屬,母愛亦如山。
令人欣慰的是,電影結尾的字幕上飄出這么幾行字:“……最近一年,婉兒長高了10厘米。四年,讓我們看到最溫暖的和堅韌的一種力量——愛。”正是這無私的母愛,影片榮獲了第四屆亞洲微電影節二等獎。
責任編輯:陳爾東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