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目標】
了解什么是借物喻理法,并能在記敘文中予以運用。
【技法指津】
相信大家都知道,寫文章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把文章的主題很好地表現出來。高爾基曾說:“主題是從作者的經驗中產生,由生活暗示給他的一種思想。”為了表達出這種思想,人們總結了不少的方式方法,“借物喻理法”就是其中之一。所謂“借物喻理”,就是指通過對某一件(類)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達出一種道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也是古典詩詞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
世界上的事物數不勝數,但大多數道理都可以在事物中被找到。換句話說,所有的說理文都可以用某些事物來闡釋。說理本身是枯燥的,尤其對中學生來說,形象思維比抽象思維活躍,先描寫事物,再敘述圍繞事物的事件,然后順理成章地過渡到對道理的闡述和證明,這樣的說理文,論據充足,形象生動,有人物,有事件,令人讀起來情思涌動,回味無窮。
具體寫作時,同學們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物”“理”一致選材料
怎樣的事物才是最能表達出你所想要寫的道理的呢?首先,同學們尋找事物的范圍要廣一些,然后把事物的特點逐個進行比較,看看哪種事物的特點與生活中做人的道理最相近,最貼切。當你準備由一個事物的特點聯想到一個道理時,首先要想到“這個事物有什么特點”。因此,這類文章的結構主要就由兩部分組成:先講事物的特點,然后再點出人們由此受到了什么啟發,領悟到了什么道理。
二、潛心體會突出特點
文章的主體是借“物”明理,那么首先要在描寫“物”的時候突出它與“理”相關的特點。但是,借物喻理法中對事物的描寫與狀物的文章還是有差別的。一般的狀物類文章要求突出它的各方面的特點,盡量通過自己的介紹,讓讀者全面了解它;而借物喻理的文章的目的是說明自己想表達的道理,只需將“物”其中的一個特點突出寫明即可。
三、結構出新妙布局
要想把這類文章寫出新意,同學們可以在結構上下工夫。或在行文中運用小標題,將文章的內容分為幾大板塊,條理清晰,外在結構勻稱醒目,使中心更加突出;或運用鏡頭剪輯法,把發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場景的不同鏡頭按一定的順序有機地連接起來;或運用題記、后記的格式,寫出這個“物”帶給你的影響,可增添文章亮點。
【牛刀小試】
心靈的顫動
□楊春麗
一場大雨過后,空氣清爽了許多。我打開窗戶,貪婪地呼吸著雨后的新鮮空氣,十分愜意。
不一會兒,便有朋友邀我去雨后的山上散步。我迅速地換過鞋子后便出門了。雨后的小路濕滑而泥濘,沒走幾步,已滿腳是泥,鞋子也掉了好幾次,我們索性脫掉鞋子,拎在手中,在泥濘的路上光腳前進。走著走著,朋友突然“哎”地一聲,便彎下腰目不轉睛地盯著腳下,我急忙湊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只被雨淋濕的蝴蝶,它的翅膀被朋友不小心踩在泥里了。
那是一只純黑色的蝴蝶,黑黑的觸角,黑黑的頭部以及黑得發亮的翅膀。大雨的沖刷對蝴蝶來說是一場災難,而那一腳更是雪上加霜。雖然它的一只翅膀還在不停地努力扇動著,卻怎么也飛不起來,它大概是累了,又或許是受傷了。
然而,當我想幫助它時,它又開始慢慢地扇動著翅膀。不一會兒,扇動的頻率明顯加快;又過了一會兒,奇跡居然出現了,它的翅膀慢慢地從泥土中抽了出來,忽地飛向了高空,飛向了屬于它的自由自在的空間。
我的內心在一剎那被深深地震撼了。一個弱小的生命,在生命處于危險之時,能夠做出如此驚人的舉動,它的信念是什么呢?它的追求又是什么呢?我想了許久,竟找不到答案。忽然,我的眼前又浮現了蝴蝶那一扇一落的翅膀,難道這不就是最好的答案嗎?
生活很美好。活著,便是一種幸福。為了一塘秋荷,我會打著傘冒雨前去觀賞;遠望西墜的殘陽,我會在暮色里站成一尊雕像;憑欄仰望,我會手捧月光,微笑無言……
即使命運并不垂青于我,但當我面對一抹緋紅、一輪弦月、幾棵小草時,它們也許會賦予我獨有的美與靈性。
后記:平淡的會變得熾烈,普通的會變得深刻。只要我慧心獨具,便能感悟到那一份愛意,一份情趣,一份韻味。
【指導教師:陳清順】
點評:本文著重描寫了逆境中的蝴蝶重新展翅高飛的過程,對蝴蝶的動作描寫尤為出彩。其中,“扇動”“加快頻率地扇動”“抽出翅膀”等描述,表現了蝴蝶的堅強與執著,也表達了作者對蝴蝶的贊美之情。結尾處運用后記的格式,升華了文章的主題,啟示我們:不管環境多么艱辛,困難多么可怕,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戰勝自我,走向成功。
【誤區提醒】
同學們在選擇描寫對象時,一定要選擇那些熟悉的事物,抓住事物的某些特點與想要表達的道理之間的共同點或相似處,才能由物及理,由此及彼。但切忌生搬硬造。
【延伸訓練】
請以“生命如 ”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補充完整題目后再作文;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不得抄襲、套作。
思路點撥: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題,同學們可以在橫線上填寫“水”“花”“歌”等或具體或抽象的事物,但一定要找到你所寫的“物”與你所要表達的“理”之間的關系,不可牽強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