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媽媽的針線。媽媽的針線,縫制著衣服,縫制著愛,縫制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媽媽的針線,縫制著衣服,傳遞著精神,彰顯著品格。
媽媽在生活中穿針引線的日子,看似普通,內在精神卻極其偉大。那么,就請用心觀察上面這幅圖,寫一篇聲情并茂的文章吧。
【思路點撥】
一、描寫人物,有神采。在寫作中,同學們在對人物的神情進行描摹時,要注意展現人物的神采,進而表達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如一篇文章是這樣描摹母親興奮時的心情的,作者用了這樣一句話——“我便使勁地眨著眼睛,看著母親紅潤的臉龐,直到從那片紅潤中看出一抹異樣的光彩來”。這句對人物神情的描寫相當成功,原因就在于作者從“母親紅潤的臉龐”中看到了“一抹異樣的光彩”,把母親的興奮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敘述情節,有文采。敘述情節時,同樣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當你帶著感情敘事時,就會發現自己看事情的眼光變了,事情所呈現的情態就變了;語言的表現形式變了,文采就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了。如“母親用針線串起了一個又一個平靜的日子”一句,日子怎么能被針線串起呢?因為母親整日做針線活,所以作者的感覺便發生了改變,把日子看作母親手中的布片。這樣寫出來的句子就極富文采。
三、描摹環境,有色彩。在寫作中,環境的色彩總是與人物的心情及當時的氛圍息息相關。當人物心情愉悅時,他所見之景總是明麗的;當人物心情憂傷時,他所見之景總是黯淡的。如某文中,作者看母親轉砣捻線,說“乍看上去,宛如一團晶瑩的雪霽”。“雪霽”本身就是潔白的,又被作者加上了“晶瑩”一詞,這兩個色彩鮮明的詞語合在一起,表達了作者此時喜悅的心情。
【角度提示】
1.落在針線這個“物”上。由針線聯想到針線團、針線盒、針線包,進而聯想起自己家庭中與針線相關的故事,并對此進行咀嚼,感悟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2.落在縫補這件“事”上。縫補的事并不大,但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縫補的何止是衣服?有裂痕的情感,已破裂的關系,都需要修復、“縫補”。在縫縫補補的過程中,我們過上了有滋有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