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章
回家的感覺,真好!(一個逗號,把一個長句截成兩個短句,使語句鏗鏘有力,表達了“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一大早,我就被村頭的雞鳴聲叫醒,急匆匆地走出門外。太陽從東邊的堤壩上慢慢露出頭來,仿若嬰兒的甜蜜笑容。(一個“露”字,賦予了太陽童真活潑的情態,傳遞出“我”稚氣未脫的童心)它的后面是一大片殷紅的朝霞,一棵茂盛的大槐樹在風中瑟瑟發抖,嵌在了朝霞這一美麗的畫面中。(一個“嵌”字,把近景的“大槐樹”與遠景的“朝霞”融為一體,給人以朦朧的美感)太陽一點點地升高,朝霞也愈發鮮艷,草葉間的露珠閃著晶瑩的光,眼前的一切讓人沉醉。
整個暑假,我都在打工的父母所居住的城市里生活。在那個低矮的小房子里,我心中郁積了滿滿的燥濕,渾身不舒服。如今,一回到家,在這清新明麗的畫面里,那種燥濕之氣竟然膽怯地從我的身上溜走了,令人倍感神清氣爽。
抬起頭,一陣微風輕輕地拂過我的臉頰,涼涼的、癢癢的,很是舒服。我想再靠近一點,去感受這股涼風,它好像有意在等我似的,在我腳步停下來后,又給我送來一陣清涼。慢慢地,我感受到這涼風中牽著一縷秋的氣息。大豆莢的清香、芝麻果的醇香,還有那玉米棒的芳香,讓我不由得沉醉其中。忽然,一股沁人心脾的味兒在我心中彌漫,那是赤褐色泥土所散發出來的幽香。(“清香”“醇香”“芳香”這三個詞,極為準確地寫出了大豆、芝麻、玉米的氣味特征)我沉浸在溫暖的陽光下,呼吸著芬芳的氣息,一種愉悅感悠然蕩漾在我的心頭。
不一會兒,村莊的上空升起了裊裊炊煙。那炊煙,先是直直地升起,像書法家筆下的隸書;而后又扭動著腰肢,似隨性揮灑的狂草;隨后,又平攤在天空中,像飄動著的絲綢,更像一個散花的仙女。放眼望去,明凈的天空居然變成了炊煙恣意表演的舞臺。(“恣意”一詞,貶義褒用,強有力地表現了炊煙在天空中的動態美。)
在炊煙中,我嗅到一種難以言說的味道,先是草鍋的柴火香,再是淡淡的稀飯香。轉過頭,我隔著窗戶,看到了奶奶正在做早飯。我們家是柴草鍋,大鍋里,蒸籠還冒著騰騰的熱氣;小鍋里,奶奶正在噼里啪啦地炒著菜。飯桌上,綠豆稀飯早已盛好。看到窗明幾凈的廚房,我感覺是那樣的溫馨。有家的感覺真好!
田野里,人們正在做早活。有人在挖地,有人在澆水,還有幾個孩子正跟著老人摘菜。他們的身上被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霞光。菜園上空,有一群群彩蝶正翩翩起舞,飛累了,就停在籬笆上、菜葉上。我看到一只蝴蝶,想伸手去捉,可不小心絆倒了。妹妹倒是機靈,不僅捉住了一只蝴蝶,還把蝴蝶調教得安安穩穩的,并把那只蝴蝶捧來給我看。(一個“捧”字,有一種和諧美,把妹妹的愜意神態表現出來)陽光灑在妹妹的臉上,從她的笑靨中,我感覺到妹妹也和我一樣,是多么的舒心愜意啊!
不由得,我沉醉于這恬淡靜謐的感覺中,好久好久。突然,遠在異地的爸爸打來了電話,問我昨晚什么時候到家的,在家過得還好嗎。我急忙告訴他,在家一切都好。最后,我又吞吞吐吐地央求他:“到明年,你們回家創業吧,把家鄉打扮得更美麗一些好嗎?”
點評
1.選材新穎。大部分同學在寫留守兒童生活題材的作文時,都會寫留守兒童與父母的分離之痛。可小作者卻另辟蹊徑,寫自己從打工的父母那里回到家后,對家鄉的那種美好的感覺,令人耳目一新。
2.畫面獨特。在本文中,太陽仿若嬰兒一樣慢慢地露出頭來;微風像懂得“我”的心思,一次次地拂過“我”的臉頰;炊煙恣情飄蕩;蝴蝶極安靜地伏在妹妹的掌心里……這都是一個個獨特的畫面。而在這眾多獨特畫面的背后是一個獨特的“我”。如那太陽已融入了“我”的情感,是“我”恬靜心情的外在表現。這也正體現了“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這一道理。
3.立意深刻。結尾,“我”由熱愛家鄉到萌生出建設家鄉的愿望,有力地升華了文章主題。自此,“我”也找到了回家的真正感覺。
(本版由夏玉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