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富
(安徽省蕪湖市六洲中學,安徽 蕪湖 238321)
探討高中數學中關于作業結構的調整
姚志富
(安徽省蕪湖市六洲中學,安徽 蕪湖 238321)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給學生減負的呼聲越來越大,教學工作者開始逐步意識到傳統作業的不足之處,許多教師就作業結構調整進行研究實踐,得到了很大的成果.本文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探討高中數學中關于作業結構的調整,供大家參考.
高中數學;作業;結構調整;作業形式
作業本是用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的途徑,但在傳統教學中卻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抵觸高中數學學習,高中數學作業機構調整是必然趨勢.我們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注意作業的質量,根據學生的層次布置相應的作業,改變作業形式,增加實踐性作業,轉變作業評價方式,提高學生的地位,真正發揮作業的作用.
學生作業質量較差是當前高中數學作業的最大問題之一,也是作業結構調整必須正視的問題.許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不理想,存在敷衍了事的狀況.而傳統高中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師自身對作業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認為作業越多越好,給學生造成了較大的負擔.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教學知識,會布置大量的習題,而高中數學本身教學節奏較快,這就使得學生需要完成的作業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一些學生為了能夠及時完成作業,就會出現敷衍的現象,甚至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會抵觸寫作業,不交作業,傳統高中數學作業偏向數量而不注重質量的,這使得高中數學作業的效率很低,作業無法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其實,數量大不等于質量高,這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系,高中階段學業較重,數量較多的作業反而不能夠達到真正的效果,我們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觀念,認識到質量的重要性,在布置作業時更加追求質量高,努力使學生能夠達到一類題目做一題,一題掌握一類題的效果.
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能力差異,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喜歡挑戰一些具有難度的題目,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更加應當加強對基礎知識、基礎類型題目的訓練,保證基礎得分.但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往往是相同的,所有學生需要完成同樣的題目,各個難度的題目都有,這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可能會選擇抄襲或者不交作業,這不利于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而對學習較好的學生而言,簡單的題目對他們來說缺乏難度,這會使得這些學生逐漸喪失數學學習的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業效率,使學生能夠從作業中發現自身的不足,我們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層次布置恰當的作業.
例如,我將本班學生按照學習能力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學生成績較好,學習能力較強,每次上課時能夠積極與我進行互動并且作業完成度較好,針對這一層次的學生我在布置作業時則會要求他們在完成基礎題目的基礎上對探究題進行研究,如對于a、b未知,求f(x)的單調區間,通過較難的題目來激發他們的挑戰意識,提高其數學水平;第二層次的學生成績一般,上課時會與我進行互動,對于有些問題需要教師的引導才能得到準確答案,這一類學生我會要求他們保質保量的完成數學作業,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一些題目.第三層次的學生能力較差,通常是考試的倒數,這時候我對其教學重心在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要求他們根據自己的成績發現薄弱的知識點,進行反復不斷的練習,例如“向量a(1,2),b=(-1,1),求a·b的值”,對于這一類學生,教師更應該保持足夠的耐心,不斷的不幫助其樹立學習的信心,使其能夠向第二層次發展.分層次布置作業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是作業結構調整的有效手段.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學科,很多數學知識點是可以運用到我們實際生活中的,但現有的高中數學教學卻忽視了這一點,教師的教學偏向于理論化,缺乏實踐性,同時一些學生和家長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實踐作業會浪費時間精力,這就導致學生雖然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點,但缺少實踐能力,數學是實際脫節,學生沒有能力將其運用于日常生活中.因此,在高中數學作業結構調整中,我們教師和家長必須轉變觀念,加強對實踐的重視,在布置作業時增加實踐性作業.實踐性作業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知識點在實際生活中的用處,使學生掌握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綜合學生的能力和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實踐主題.例如,我在進行《概率》這一章的教學時,我發現這些知識點在我們的生活中較為常見,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效的掌握相關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我給學生布置了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利用已學知識為學校校園活動設計一個抽獎方式,使得中一等獎的概率為0,5%,二等獎概率為1.5%,三等獎概率為5%,班級同學分成三組各自設計方案.這個實踐作業既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數據獲得的方法,也可以使學生有效的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高中數學作業結構調整的策略之一就是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作業評價方式,采取學生互評的方法,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再次復習相關的內容,鍛煉學生的思維,同時這種教學方式通過抓住學生的榮譽心理,可以有效提高學生作業的質量.以我自己為例,每次考試結束后會劃定班級分數合格線,分數在這合格線之上的學生可以在下一次考考試結束后幫助我進行作業批改,同時與合格線之下的學生形成互助對子,幫助其完成試卷的訂正,批改結束后還需要教師進行檢驗,避免出現批改差錯.這種形式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過程中學生較為主動,相關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高中數學作業的結構調整需要一個過程,我們教師更應該齊心協力,一起努力,在平時的教學中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更加注重數學作業的質量,提高作業的效率,優化作業結構,增設實踐性題目,改變評價機制,增加學生的主動性,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布置恰當的題目,真正發揮數學作業的作業,完善高中數學作業結構.
[1]王磊.高中數學作業結構調整[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 2012(4).
[2]徐梅.新課改下高中數學作業結構調整嘗試[J].數學學習與研究, 2009(11).
[3]高永.淺析對高中數學作業結構調整的嘗試[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 2015(9).
[責任編輯:楊惠民]
G632
A
1008-0333(2017)27-0003-02
2017-07-01
姚志富(1979.9-),男,安徽省蕪湖人,中學一級,本科,從事高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