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 天
柬埔寨挖地雷,女博士的刀尖之舞
□ 小 天

和黃琴(前排左三)一起排雷的志愿者們
華人女孩黃琴小時候在柬埔寨生活,回國讀書取得博士學(xué)位后,又和男友一起去柬埔寨工作。不料剛到柬埔寨,男友就被地雷奪去了生命。悲痛之余,黃琴了解到,柬埔寨至今仍有超過1300萬顆地雷沒有排除,每年大約有幾萬人被地雷炸死炸傷。
地雷不除,人人難安。為了告慰男友,也為了對這片土地的愛,在志愿者們的影響下,黃琴決定留下來,業(yè)余“兼職”挖地雷。
2016年6月初的一天,一名中國游客在柬埔寨著名旅游勝地吳哥窟附近旅游時,不小心踩上了地雷,導(dǎo)游大喊:“千萬別動,趕快聯(lián)系黃琴!”
十幾分鐘后,一位30來歲的年輕女子趕到。她趴在游客腳下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這是顆松發(fā)雷(就是踩上去不會炸,一松開就爆炸的地雷),她小心翼翼地用一塊特制鋼板替換了游客的腳。早已被冷汗?jié)裢敢路挠慰蛽旎匾粭l命,撒腿就跑。黃琴并不緊張,她躲到100米外,用繩索拉開鋼板,轟的一聲,地雷爆炸了,那塊特制鋼板被炸飛到十幾米外……
這位排雷女子就是黃琴博士:“我祖籍廣西憑祥,從爺爺那一代開始在東南亞做木材生意。上世紀80年代末,我們家被困在了戰(zhàn)亂中的柬埔寨暹粒。”暹粒是柬埔寨暹粒省的省會,盛產(chǎn)紅木和沉香木:“這個城市很小,只有十幾萬人,但郊外就是著名的世界遺產(chǎn)吳哥窟。”
柬埔寨是公元一世紀就統(tǒng)一起來的文明古國,二戰(zhàn)時被日本占領(lǐng),1945年又被法國占領(lǐng),1953年宣布獨立,但1970年發(fā)生政變,1978年越南又出兵占領(lǐng)了柬埔寨……直到1993年后,柬埔寨才慢慢進入和平重建時期。
1996年,黃琴一家回到南寧。高中畢業(yè)后,她考入北師大,后又考入中科院27所電子信息專業(yè)碩博連讀。取得博士學(xué)位后,她進入國內(nèi)某著名品牌電信企業(yè)廣西分公司工作。在這里,她認識了男友王子哥。王子哥是山東青島人,開拓市場能力出眾。2014年年初,總部委派他前往柬埔寨組建分公司,黃琴主動要求一同前往,擔(dān)任技術(shù)總監(jiān):“我萬萬沒想到,在暹粒建新廠房時,推土機觸發(fā)了一顆威力巨大的反坦克地雷,一塊彈片擊中了王子哥的后腦,他當(dāng)即撲倒在地。我趕到時,他已經(jīng)昏迷不醒,從此再也沒有醒來,連一句話都沒留下……”
黃琴后來才知道,數(shù)十年的戰(zhàn)亂,任何一方都把地雷當(dāng)成“不需要吃飯的戰(zhàn)士”而大肆埋設(shè)。據(jù)柬埔寨政府官方估計,全國至少有超過1500萬顆地雷。但政府排雷能力有限,到2010年,20年左右的時間,排雷還不到100萬顆。僅2012年,柬埔寨就有4000多人被地雷炸死,被炸截肢的超過35000人,受到輕微傷害的不計其數(shù):“目前柬埔寨政府只是將主要道路附近、人口密集處的部分地雷基本排除了,野外根本顧不上,到處都可能有地雷。按他們目前的排雷速度,未來100年內(nèi)都不可能將這些地雷徹底排除。”
考慮到王子哥是因公殉職,公司打算安排黃琴回國工作。然而,就在黃琴收拾行李準(zhǔn)備離開柬埔寨時,十幾位排雷志愿者唱著歌從她窗前走過,黃琴呆住了。
柬埔寨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排雷志愿者。“至少有幾千人吧。”黃琴跟他們接觸過,如果問他們?yōu)槭裁床挥媹蟪甑貋砑砥艺鲞@種危險的工作,他們大部分人都說不出理由,只覺得這是應(yīng)該做的:“但他們都特別快樂。”有位名叫喬治桑的BBC名記者,只是偶爾到柬埔寨采訪了一下排雷志愿者,之后不僅一回去就辭職來柬埔寨做排雷志愿者,還把新婚妻子也帶了來。他的理由只有一句話:“采訪時我感覺到肩上有一種沉甸甸的責(zé)任,這里更需要我。”
黃琴決定留下來:“要說留下來的理由,我也沒有,只是覺得地雷要了王子哥的命,我不能這樣一走了之,應(yīng)該留下來。”
黃琴對地雷并不陌生,在她七八歲時,柬埔寨戰(zhàn)火再起,學(xué)校停課,極端組織曾把所有的學(xué)生集中起來組成“少年軍”,專門教他們埋設(shè)、排除或拆卸敵方布下的地雷,并重新利用里面的引信和炸藥制成新的簡易爆炸裝置。她接觸過各種地雷:從性質(zhì)
上分,除了松發(fā)雷,還有壓發(fā)雷、絆發(fā)雷、連環(huán)雷、子母雷、定向雷、跳雷等;從外形上分,有鐵殼雷、木殼雷、膠殼雷等;從功能上分,有反步兵雷、反坦克雷、反偵察雷等;從產(chǎn)地上分,有蘇聯(lián)的、美國的,還有中國的:“可以說,人類戰(zhàn)爭史上利用地雷的所有經(jīng)驗和智慧都集中在了這里。”她至今記得第一次接觸地雷時的感覺:“草綠色,摸上去涼涼的,有幾行不認識的洋字碼,有點像玩具……”

被地雷炸斷腿的孩子
黃琴排的第一顆地雷,是被當(dāng)?shù)厝朔Q做“水牛眼”的集束雷:“那顆雷雖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遺物,但美國人造地雷也舍得下工夫,外面有厚厚的防銹塑料涂層,從泥土里挖出來的時候,看上去依舊嶄新光亮。”這樣的雷沒法拆卸引信,只能引爆。黃琴將電纜和炸藥纏在導(dǎo)爆索上,將其附于12顆集束彈附近,制成簡易的引爆裝置引爆,結(jié)果飛出的彈片竟然將500米外的一頭水牛擊傷,她不得不賠了人家一筆錢:“沒辦法,誰能想到30年前的死神,現(xiàn)在還會對你如此微笑?”
有了良好的開端,此后不論刮風(fēng)下雨,只要是周末,黃琴都會根據(jù)政府提供的雷區(qū)地圖主動去尋找、排除地雷。每排完一顆地雷,她就會用綠色鉛筆在地圖上將那顆地雷的準(zhǔn)確位置上報給政府專門建立的用于排雷的網(wǎng)站。
有個周末,黃琴和志愿者正全神貫注地在小樹林中尋找地雷,忽然感覺脖子上有點癢,伸手一摸,是只山螞蟥。她正要將山螞蟥拍死時,卻吃驚地發(fā)現(xiàn)耳旁橫著一根銹跡斑斑的細鐵絲。不用說,這是絆發(fā)雷。
順著鐵絲找過去,她居然在樹上樹下找到8顆地雷,原來還是個連環(huán)雷,呈弧形散布開來,黃琴和志愿者正好站在連環(huán)雷的中心,如果不是那只山螞蟥,說不定就觸發(fā)了地雷:“看得見的敵人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知道死神就在身邊,卻又不知道它在哪里、什么時候會變臉發(fā)威的那種恐懼。”
排完雷后,黃琴把那只山螞蟥當(dāng)成了救命恩人,沒有打死它,而是輕輕地將其捏下,放了生。
除了找雷,最危險的就是挖雷了:“我也不想挖雷,找到后引爆最省事。但有的雷埋得太深,有的雷被水沖刷得發(fā)生了移動,或者引信在下面,或者受潮了,不挖就沒法引爆,能怎么辦?”
好在黃琴熟悉地雷,加上膽大心細,大半年過去,她排除了100多顆地雷,什么事都沒有。慢慢地,越來越多的志愿者要求跟她一起干,她身邊逐漸聚起了十幾位志愿者。黃琴要求志愿者們行軍必須跟著前面人的腳印走,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一定要關(guān)掉手機,因為排雷時人的精神得高度集中,手機突然響了,就很可能被驚到……”
開始時,黃琴主要靠螺絲刀、剪子和小鏟刀找雷拆雷,后來為了安全,她自費從德國買來探雷器、防爆頭盔、防爆服等,這樣一來就相對安全多了。記者問:“這幾年你排了那么多雷,有沒遇到過意外?”
黃琴告訴記者,2015年5月的一天,她正在一個村莊附近找地雷,新加入的澳大利亞志愿者皮特忘了她的叮囑,擅自到一片竹林附近去小便,結(jié)果忽然感覺到腳下發(fā)出一聲清脆的嘎巴聲,他一愣,知道自己踩到了地雷:“黃琴,我完了,你要把……”他居然帶著哭腔交代起后事。黃琴雖然也緊張,但表面上一點也不敢露出來:“你踩到的一定是顆松發(fā)雷,千萬別亂動,也不用怕。其實地雷跟手機差不多,你不按下某個鍵,那個號碼就不會接通。我來幫你!”
黃琴趴在皮特的腳下,輕手輕腳地撥開泥土:“果然是顆松發(fā)雷,里面有200克TNT,可以炸斷4毫米鋼筋……”皮特快要哭出聲了:“你就別研究它了,趕快把我救出來吧!”黃琴用鏟刀伸入皮特的腳下,輕輕壓住地雷的松發(fā)器,皮特抽開腳就跑。誰知高度緊張下的皮特太性急,腳下一擰,將鏟刀擰向了一邊,地雷響了!
“當(dāng)時我覺得完了。沒想到我特別走運,那顆地雷可能受了潮,只是雷管爆炸了,炸藥并沒有被引爆,否則我可能就不會坐在這里了。”黃琴笑言,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
皮特是機械工程師,他對此事十分內(nèi)疚。但他非常聰明,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埋在柬埔寨的地雷超過一半都是松發(fā)雷,而且所有的地雷爆炸時,彈片都是呈輻射狀的,威力也不是特別大。通過仔細研究,他做了幾個排雷防護隔板,就是將一塊10毫米厚的鋼板做成半人型,前面相對小、薄,便于取代人壓住地雷觸發(fā)器,再在上面纏上厚厚的棉布。排雷時人趴在鋼板上面,萬一地雷爆炸,鋼板就會改變彈片的輻射方向,可以有效地保護排雷者。如果地雷不爆炸,只要退到遠處將鋼板拉開,就可將地雷引爆。
果然,雖然此后也偶爾出過意外,但鋼板很好地保護了大家,幾年下來,黃琴只受過輕微傷。
有人說:“黃琴,你是博士,業(yè)余時間卻跑來挖地雷,萬一受了傷,值嗎?”黃琴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無價的,我不比任何人高貴。何況我在柬埔寨生活過好幾年,這里算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不挖誰挖?其實,挖雷這種事,雖說很危險,但我也慢慢地從中體會到了一種可能很多人都不懂的快樂……”
目前,黃琴的排雷隊伍已經(jīng)有50多名志愿者,除了當(dāng)?shù)厝耍€有5名中國人,7名美國人,德國人、英國人各4名,瑞典人、意大利人、加拿大人、韓國人各兩名:“我們每年能排2000多顆雷,雖然這與埋在地下的地雷比有些微不足道,但這事必須有人做。”
由于黃琴名氣越來越大,很多人遇到排雷難題都會首先想到她。她還在吳哥窟附近辦了一間小型的地雷博物館,免費供游客參觀,在展示各種地雷帶來危害的同時也傳授地雷知識,并募集善款,救助因地雷受傷致殘的兒童……
記者問:“難道你就真的沒怕過?”“說一點都不怕,那是假話。一方面我們都特別了解這些地雷,另一方面有一定的經(jīng)驗,只要多加小心,我還是有一定把握的。其實,我排雷也是為了自己,因為我覺得自己現(xiàn)在有了點能力,做這件事不僅是對男友的告慰,也覺得很高尚,心里很快樂,覺得人生更有意義……”
(摘自《家庭》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