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到南
一盆洗腳水
◎從北到南

這一次,我請假回老家待了一個月,算是遠嫁之后的我在老家待得最長的一次。
以往回家都是在過年的時候,每天走親訪友,一頓忙亂下來差不多也就該走了,真正留給父母的時間少之又少。所以這次我哪兒都沒去,每天就陪在媽媽身邊。
我每天給媽媽洗腳、幫她剪指甲,才知道她現在視力已經大不如前,即便在明晃晃的燈底下,她也剪不了自己的指甲;我給媽媽染頭發,用梳子分開表面染過的那一層,才發現里面的頭發幾乎全白了;我和媽媽一起吃飯,才知道她經常牙疼,一邊的大牙早就掉了;我和媽媽同床睡覺,才知道她半夜經常口苦,要在枕邊放點甜的東西嚼一嚼;我每天幫媽媽做飯洗鍋,才知道做了一輩子飯的她多么希望有人給她做一頓飯,能吃頓現成的就好了。
媽媽瘦了,老了,有點嘮叨,經常把說過的話重復三四遍還不自知,可她覺得自己還很能干,總是攬很多事做。就像喝醉酒的人永遠不承認自己醉了一樣,媽媽從不覺得自己老了。這種心態很好,可是她的健忘和某個遲緩的眼神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老年人的狀態,這讓我覺得心酸。
那天晚上臨睡前,我幫媽媽洗腳、捶背,她忽然說:“從來沒有過過像這幾天這么幸福的日子,每天吃著做好的飯,不用洗鍋涮碗,還有人給洗頭洗腳,我真是太幸福了!”我半晌默默無言。
作為家里的長女,媽媽大概十一二歲就開始幫一大家子人做這些事,嫁給爸爸之后又有一大家子人。從年輕到現在,這么多年來,做飯洗鍋這樣的事一直都沒有人替她做過。
我自己每天只做兩頓飯都覺得煩得不行,可想而知,媽媽是多么辛苦啊!可是每次我們回家,她都會高高興興地在廚房忙活一大家子人的飯菜,從來不表露出一丁點不想做飯的意思。
媽媽說我們都是孝順的孩子,經常給她買衣服、吃的、喝的和用的,每次回去都大包小包加紅包,鄰居們都羨慕她。可是,她那晚說幸福時那種滿足的樣子,讓我覺得那么多的大包小包加紅包,都及不上那盆充滿暖意的洗腳水。
(摘自《濱海時報》 圖/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