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禁舞風波
◎石磊

解放戰爭進行到第二年,國民黨軍隊損兵折將,士氣低落,國統區物價上漲,財政崩潰。蔣介石始終不承認自己發動內戰不得民心,而認為是前線將領指揮無方,同時認為“黨國產生了嚴重的信仰危機”,于是發起了“戡亂救國運動”。
1947年9月國民政府下令禁舞,理由是:前方戰事緊張,后方歌舞升平,妨礙節約,有傷風化,與“勘亂救國運動”不相適應。9月9日,上海市政府為配合“戡亂救國運動”,落實“厲行節約”措施,下達禁舞令,限上海市所有營業性舞廳9月底前全部關閉。
上海作為“東方夢巴黎”,依賴舞廳生活的從業人員有兩萬多人,禁舞令一下,立即遭到這些人的強烈反對。1948年1月31日,上海幾十家舞廳的舞女、樂師三千多人在新仙林舞廳召開了聯席會議,推舉孫洪元、唐宗杰等人組成主席團,作為歌舞業的代表向當局請愿。
上海市社會局局長吳開先懾于輿論,不得不做出部分讓步,但是暗中耍花招,導致請愿人群不滿,請愿人群與維持秩序的警察發生了嚴重的肢體沖突。憤怒的請愿群眾以排山倒海之勢沖進社會局大樓,將門窗、玻璃、電燈、電話、桌椅等全部搗毀,將文件、賬冊、蔣介石的畫像統統拋出窗外,將社會局內的警衛及工作人員一通暴打。
吳開先見勢不妙,從后院角門逃出。附近的警察局接到警報后,出動大批警力鎮壓,逮捕了近800人。這場混戰持續了一個多小時,雙方近百人受傷,社會局遭搗毀,損失達50億法幣。
此案一出,社會各界尤其是輿論界認為禁舞案屬于典型的官逼民反,紛紛聲援請愿群眾,譴責國民政府當局。
其時各大城市爆發反內戰、反饑餓、反迫害運動,蔣介石為爭取民意,緩和輿論,指示行政院重新審議禁舞令。3月底,行政院批準上海市參議會收回禁舞令,但仍指示將禁舞案“首惡者”交法庭審訊,于是部分舞廳從業者被判處有期徒刑,大部分人則被取保候審。
此事最終不了了之,卻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罕見的一樁女子集體暴力事件。
(摘自《看歷史》2016年第12期 圖/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