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鑫
為幫助解決全市的哥、環衛工人在就餐、如廁、飲水、臨時休息時遇到的實際困難,哈市總工會堅持以人為本,在全市大街小巷共建設了120家“的哥食堂”和1116家“環衛愛心驛站”,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的哥和環衛工人就餐、如廁、休息等困難。
老麻面館 溫暖的停靠驛站
位于道外區南極三道街26號的老麻面館是一家有著30多年的老字號面館。2013年,由哈爾濱市總工會牽頭舉辦的首批的哥食堂的評比,老麻面館就位列其中。風風雨雨30多年過去了,她對的哥的熱情始終沒有改變。
從最初的支棚子干起,關麗華慢慢積攢了原始資金,經過多年的奮斗關麗華終于在道外區的開源街上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面館。生意越做越紅火,來面館吃飯的客人和的哥師傅也越來越多。吃過面的的哥師傅都說老麻面館的面做得好吃,并且經濟實惠。就這樣在的哥們的口口相傳中,關麗華的老麻面館的客流源源不斷,名聲也越來越響。隨著城市的變遷發展,位于開源街店面的位置早已被一幢幢高樓大廈所盤踞。搬遷至新地址的老麻面館,并沒有因為地址的改變而影響客流,相反,來面館就餐的的哥們都問這是不是原來開源街的老麻面館。生意能做到如此地步,離不開的哥的常年支持,更離不開關麗華數十年不變的熱情服務。
在南極三道街26號的老麻面館內,記者看到剛過10時,十幾個服務員就開始忙碌起來,在寬敞明亮的屋子里整齊擺放著3排桌椅,據關麗華說,中間的一排是后來臨時加上去的,因為來吃面的人太多。在面館的門口,也擺放著很多桌椅板凳,供高峰時的哥使用。據老板介紹,來這吃飯的的哥基本上都必點一道面——麻辣面,這也是面館的招牌面。每碗面的面基本上半斤左右,的哥都能吃飽。在價格上也非常的親民實惠,人均12元。在靠近門口的櫥窗里,擺著上下兩排將近幾十種的特色小菜供的哥選用。“我都在這吃了十多年了,面館在開源街時我就一直在他家吃。剛開始也是同行介紹來的,老麻面館的面不僅實惠而且量大。”來自聯通出租車公司的單師傅對記者說道。
老板關麗華在細節上也服務的很周到:在這間寬敞屋子的墻壁上,一張貼有Wi-Fi密碼的紙格外的顯眼,來這吃面的的哥在等面的同時還可以上網。在收銀臺的旁邊放著一個大型的電茶爐,全天免費供的哥灌水喝。尤其在冬天,能喝上一口熱乎水,就像一股暖流一樣溫暖著的哥們的心。而且衛生間也免費提供給的哥上,無論你是否在面館就餐。在面館的一角,有一個專門為的哥準備的“的哥書柜”,記者看到里面幾乎擺滿了各種書籍,有文學類的,生物類的,醫學類的……種類非常齊全。對于的哥來說,準備足夠的零錢找給乘客是一件很麻煩的事,關麗華主動提供零錢和的哥兌換,這一舉動贏得了的哥們廣泛的贊賞。
每逢臨近春節,關麗華總會把自家秘制的辣椒油、麻油免費供給的哥灌點回家吃。關麗華說道:“就算這么年給的哥們的一點回饋吧!”說到這,關麗華對記者講道:記得有一次,一位客人的錢包落在座位上了,坐在一旁的的哥看見了,就趕忙拿起來給關麗華送過去,并最終物歸原主。后來才得知錢包里有各種銀行卡、票據和8000多元錢。
小小的舉動蘊藏著大大的愛,這不僅體現出關麗華對的哥們幾十年不變的熱情服務,也證明了關麗華時刻都把的哥的需求放在首位。經營了30多年的面館,自己也慢慢變老了,本想在晚10時關門,可是為了最后一班的哥晚上能吃上一口熱乎面,關麗華一直堅持到晚12時才關門。
熱湯熱粥管夠吃,免費停車,廁所隨便用……
位于香坊區司徒街上的“姐妹的士快餐”在的哥中頗有名氣,作為第一批加盟“的哥食堂”的快餐廳,每到中午,來這里吃飯的的哥絡繹不絕。
老板逄鳳舞最初是哈爾濱市3路公交車的一名售票員,在經歷下崗后,2012年2月開始她和自己的小姑子一起合開了這家的哥食堂,經營至今已有5年的時間了。
不大的店里,在門上方掛了臺液晶電視,正在播放著新聞節目,在一進門的顯著位置上就看見了整整一面墻的公示板,上面多數都是由的哥們自己貼上去的一些關于招聘的信息以及違章地點等溫馨提示,并且會定期一周更新一次。免費Wi-Fi、的哥書柜等設備齊全。
記者剛來到門口,一股熟悉的家常飯菜的味道已經撲面飄來。服務員正忙著為的哥打菜,收拾桌子。溜肉段、地三鮮、紅燒獅子頭、豆角炒肉、家拌涼菜、麻婆豆腐……十多種種熱菜,讓人一看就有食欲。粥和湯都是免費提供的。菜品種類達到十多種,每天都會提供有6葷8素的菜品。凡是的哥來吃份飯,都是10元一份,比普通客人優惠了2元錢。而且只要不浪費都是管夠吃。
的哥前來吃飯,停車不是問題,老板都會幫忙停車,從不占道,協調得非常好。“的哥食堂”門前都有交管部門施劃的停車標線,如果沒有車位臨時停車,只要不妨礙交通交警也會給予一定照顧。這些確實給出租車司機群體帶來了很大方便。
對于腸胃不好的的哥,老板都會免費提供熱乎的面條和饅頭。冬天會提供蘿卜湯,夏天會有綠豆湯,這些都是免費的。
來自飛達直屬二公司的張樹林師傅說道:“我來這吃飯都好幾年了,能吃飽而且還不貴,非常方便,老板也很熱情周到,每到年節老板都會免費給我們提供月餅、湯圓之類的食品。真是老話說的那樣:吃慣嘴,跑慣腿。”
免費如廁、免費接熱水、免費歇腳……家的感覺讓的哥們感覺心里熱乎乎的。
環衛工人的第二個“家”
位于香坊區古香街1號的和氏快餐,門面醒目位置懸掛著“的哥食堂”和“環衛愛心驛站”兩塊牌匾。快餐店老板李娜是一個非常熱情的人,她向記者講述了發生在環衛愛心驛站和環衛工人之間的小故事。
“有一次下大雪,環衛工人在戶外已經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我們看著他們實在是太冷了,就把他們請進屋里,讓他們吃一些熱乎的飯菜,喝點熱乎水暖暖胃,他們很感動。能為社會貢獻出一份愛心,我們感到很舒心。”李娜說。像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由于我們的店24小時營業,在寒冷的冬季環衛工人清冰雪時,用到的大型的清冰雪車輛有很多,有的車半夜壞了需要修車,我們都會提供一些小工具幫忙修車;社區在組織大規模環衛工人干活時,往往需要用對講機和環衛工人進行及時的調度,當對講機沒電的時候,我們都提供免費充電。
過去,環衛工人基本是一把掃帚掃天下,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連上廁所、歇腳的地方都沒有。如今,有了環衛愛心驛站,解決了困擾他們多年的問題。58歲的吳大姐2011年參加工作至今已有6個年頭了,主要負責香坊區司徒街早市一帶的清理工作。為了給市民出行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她每天早上4時30分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晚上5時才結束工作。工作時間長,任務重,平時不敢多喝一口水。尤其是在秋季樹葉落葉和冬季清冰雪時節,他們更是加班加點,奮戰在第一線。他們為了城市街道、小區、綠地環境優美整潔干凈,臟活、苦活從不抱怨。如今有了環衛愛心驛站,環衛工人每天都能吃到熱騰騰的早餐,喝到熱乎的水,一年四季無論刮風雨雪都有一個溫暖的小屋為他們敞開大門。
在城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作為城市美容師的環衛工人工作量日益加大,他們長年在戶外工作,遇到刮風下雨等惡劣天氣時,只能在沿街屋檐或商店躲避。而環衛愛心驛站則能為環衛工人納涼取暖、歇腳喝水提供必要的保障。有了”環衛愛心驛站“,環衛工人一年四季隨時都能喝上水,吃上熱乎飯,也有地方歇腳了。
哈市香坊區設立的“環衛愛心驛站”在全市乃至全省屬于首創,它是工會組織服務職工,保障職工權益工作的一項重要載體,體現了工會這個大家庭的相互友愛、相互幫助。
由哈爾濱市總工會開展的“十佳的哥食堂”和“百佳環衛愛心驛站”的評選活動,充分發揮了工會組織的服務職能,體現了城市的溫度,更體現出工會組織關愛民生,服務發展的決心。讓工會真正成為溫暖的“職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