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經濟形勢下,管理會計的發展日新月異,其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帶來的契機,通過構建云平臺實現了即時信息管理系統的搭建和技術共享,推進了企業預算、決算、和評價管理工作,推動了現代管理企業制度的建立,促進了企業治理能力的提升。
管理會計財務會計互聯網+戰略管理
我國的管理會計始于20世紀80年代,經歷了漫長的摸索,2015年從國家頂層設計走向了地方攜手推進,從理論宏觀指導走向了實地企業實踐。管理會計在中國的發展如火如荼,本文立足于管理會計在中國發展現狀,探討了管理會計與企業財務,企業戰略的關系以及其在“互聯網+”大背景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最后總結了管理會計在中國發展面臨的種種壁壘并提出了相應建議。
一、管理會計與企業財務會計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作為一種將現代管理理論方法應用于科學領域的新型學科,管理會計逐漸從傳統會計中派生出來。中國會計學第十四屆會計信息化學術年會總結指出,由于管理會計和基本財務會計界限模糊以及管理信息系統的不健全,目前對專業化的管理會計發展問題以及對策討論尚且比較欠缺。二者同屬于會計信息系統的一部分,內容上交叉重復,很難有一種恰當的定義將二者完全區分出來。財務會計主要分析的是通過對企業日常發生經濟活動的記錄和分析,為利益相關者提供企業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而管理會計在分析企業經營管理信息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企業的融資需求、資金調動以及籌資渠道,更多的提供企業決策分析和評價方面的信息。企業要發展,不僅要認識到二者的區別和側重點,也必須明白,從本質上來說,二者都是為了滿足企業內部營運管理的要求,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二者結合,相互借鑒,共同發展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主要內容。
二、管理會計與“互聯網+”
2015年,馬化騰在人大提案中首次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互聯網+傳統行業”引發了新的熱潮。“互聯網+管理會計”將推動整個企業形成全價值鏈的管理模式。通過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各類先進互聯網技術,把企業內部價值創造活動擴展至用戶和供應商上,使企業的資金鏈管理滲入整個產業鏈中,從而在財務管理乃至整個企業管理過程中形成企業全價值鏈的全新管理模式。一方面,企業產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縮短,市場需求逐漸呈現出多元化和易變化的特點。行業的瞬息萬變,需要企業擁有快速獲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誰能最有效地獲取信息,最高效的把握市場,誰就能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另一方面,云計算等新型數據處理手段的普及不僅提高了傳統數據處理能力,與此同時,云平臺的構建也實現即時信息管理系統的搭建和技術共享。大數據和云計算作為互聯網時代下管理會計最為典型的技術突破,推動了企業財務數據共享中心平臺的建立,打破了傳統的“供應商-中間商-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屏障,實現了整個供銷過程的透明化。大數據時代大大提高了管理會計信息化、電子化程度。信息網絡的構建使得企業管理者可以關注用戶數據的實時互動,形成安全高效的財務信息共享平臺,有利于企業的管理滲透到企業的整個產銷鏈條上,企業的管理更加扁平化。
三、管理會計與企業戰略管理
英國學者Simmonds首次提出了戰略管理會計的概念,將管理會計與企業的戰略管理聯系起來。他認為戰略管理會計就是“對企業及其競爭對手的管理數據進行分析,由此來發展和控制企業戰略的會計。”西方戰略管理會計概念是站在經濟高度發達,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種管理體制相對健全的基礎提出來的。目的是維持并擴大市場份額,謀求長遠利益。而我國的經濟發展程度和企業建設水平顯然達不到這種程度,雖然社會主義市經濟體制已經在我國建立,但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是發展很不健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國上市公司企業僅3000多家,大部分企業是內部控制系統很不完善的中小型企業。電算化水平不高,企業發展狀況良莠不齊桎梏了管理會計在中國的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戰略管理會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正如于增彪教授所說:“中國管理會計發展已經進入了最佳機遇期,企業經營的市場化、國際化和信息化是中國管理會計發展的基本動力。”如今的世界是經濟全球化的世界,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上升到高層次全局性的戰略競爭。如何高效的搶占市場份額,擴大企業生存空間,追求長遠的利益目標已經成為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雖然我國的戰略管理會計還處在新生階段,發展面臨著種種問題,但探索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具有戰略思維的價值管理體系勢在必行。
四、管理會計發展桎梏及建議
管理會計理論起源于西方,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存在,完全的照搬顯然不利于中國管理會計的發展。管理會計的發展不應僅限于企業內部,要充分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通過頂層布局,形成一個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管理信息網絡。企業在發展管理會計時要充分借鑒西方優秀文明成果,改變其理論中與自身發展不相適應的環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產研一體化,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之路。此外,管理職能的演變對管理會計人才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不僅要求其熟悉企業本行業的特點,還要求其通曉經濟領域的各個方面。一個優秀的管理人才需要擁有戰略頭腦,高瞻遠矚的謀略,遠見的卓識,敏銳的洞察力以及準確的判斷力。而我國現行高校以及會計專業機構人才的培養模式卻達不到這種要求,迫切需要變革。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應注意分類的細化和電算化技術的推廣。國家也應加大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力度,從宏觀方面提升我國管理人才的整體素質。
總結:管理會計作為一種新型的會計工具,著重于利用相關信息參與決策、預算、評價經濟活動。其理念方法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充分實現了企業間財務信息的共享,有效避免了“信息孤島”的出現,使企業從本質上實現了“去中心化”管理,有利于企業的成本管理、人本管理,有利于企業資源配置和優化,最終量化經營成果,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毛元青,劉梅玲.“互聯網+”時代的管理會計信息化討論——第十四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學術年會主要觀點綜述[J].會計研究,2015(11).
[2]張林,丁鑫,谷豐.“互聯網+”時代會計改革與發展——中國會計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觀點綜述[J].會計研究,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