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梓軒
【摘 要】 會計與稅收相互獨立,又密切聯系。稅收繳納的多少,是以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為基礎,而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又是通過財務數據體現出來。財務數據的真實、可靠,是稅收征管的基礎和前提。但同時會計與稅法分別遵循不同的原則,追求不同的目標,兩者之間又存在必然的差異。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背景下,2006年我國頒布了38項具體會計準則和一項基本會計準則,新的會計準則的頒布使得我國的會計準則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但同時也使得我所得稅稅前差異進一步拉大,所得稅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完全分離呈現出不可逆轉的趨勢。
【關鍵詞】 會計準則 所得稅法 所得稅會計
一、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的關系
(一)所得稅對會計的影響
所得稅對會計的依賴提高了會計的地位,推動了會計的發展。所得稅的發展使會計程序和方法日趨完善,而且隨著稅法的不斷改進,會計理論和學科得以不斷豐富。雖然,會計對稅收有觀念上借鑒,但稅法原則和會計原則存在本質的差別,導致財務會計和所得稅會計的獨立。
(二)會計對所得稅的影響
所得稅只有在會計發展到一定階段才能夠產生。會計技術的發展為所得稅稅基的確定提供了書面依據;企業持續經營為所得稅的征收提供了時間基礎。企業所得稅在會計的支持下日趨完善,并在全球稅收競爭中趨于協調。稅法在修訂時引入了會計理念,這不但促進了所得稅的發展,而且促進了稅務會計和會計實務的協調。稅法在借鑒會計理論和方法后,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不斷增強。
二、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關系的各種觀點
(一)“統一說”的觀點分析
其代表性研究成果有《評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分離問題》(黃菊波,楊小舟,1996)等。“統一說”主張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應合為一體,沒有相互獨立的必要,應逐步縮小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的差異直到最終統一。
(二)“協調說”的觀點分析
其代表性研究成果有《論財務制度、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和稅法諸關系》(陳毓圭,1999)等。“協調說”從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出發,認為稅務會計應該與財務會計分離,廢除現在作為實施稅法基礎的財務通則、財務制度等法規體系,改進目前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目前來看,短時間內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很難分離,因而主張在實行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的基礎上,應稅收益根據會計收益調整,并主張應稅收益應盡量接近會計收益。但由于稅法不認可會計準則所規定的某些方法和標準,因而兩者以及根據兩者計算的收益之間必然存在差異。從長遠角度看,稅法應考慮會計準則的合理性并逐步向會計準則靠攏,應稅收益盡量接近會計收益。
(三)“分離說”的觀點分析
其代表性研究成果有《關于國有企業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的若干問題》(夏冬林,1991)、《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分離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必然要求》(湯業國,1997)、《稅務會計獨立成科是必然趨勢》(蓋地,1998)等。它是從發展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以及與國際接軌出發,認為實行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是必然的選擇。稅法應獨立于會計,因兩種不同本質的制度的目標和出發點各異,相互獨立有助于發揮各自的職能和作用。“分離說”認為會計與稅法關系的發展趨勢是“分”而不是“統”。
無論是“統”還是“分”,三種觀點有一點是共同的:重視所得稅會計理論與實踐在會計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所得稅會計的研究具有積極的意義。就上述觀點,筆者比較贊同第二種觀點,建立所得稅會計“適度分離”的模式。對于上市公司而言,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和投資者結構的變化,決策有用觀逐漸形成。隨著資本市場的全球化和會計準則與國際趨同并逐步走向一致,提供透明、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成為一個必然趨勢,這些都意味著完全的會稅一致難以實現。要在承認稅法目標與會計目標存在差異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稅務部門的實際需求,進一步縮小會計政策和方法的選擇,縮小會計和稅收之間不合理的差異,針對上市公司的特點,建立一個會計和稅收“適度分離”的模式,以滿足資本市場對會計信息的需求,滿足企業降低稅收協同成本的需要。大中型企業是我國市場的主流,會計的目標是受托責任觀及決策有用觀,稅務部門是其重要的報表信息使用者,可以在此類企業中充分考慮稅法的有關規定,會計與稅法兩者積極主動進行協調,建立一個會計和稅收趨同的模式。對于小企業而言,稅務部門是唯一重要的外部信息使用者,編制財務報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納稅,所以可以嚴格按稅法的規定,制會計方法的多樣化選擇,減少小企業報表編制成本和稅收遵從成本,建立一個會稅一致的模式。
【參考文獻】
[1] 羅瓊.稅務會計獨立模式下我國所得稅差異協調研究[D].湖南:湘潭大學,2009.
[2] 袁立科.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研究[D].山東:東北財經大學,2008.
[3] 辛曉天.所得稅會計與所得稅納稅調整事項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07.
[4] 王鳳娟.我國會計準則與稅法之間的關系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09.
[5] 唐宏葉.我國企業所得稅會計問題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
[6] 李靜.資產負債表觀下所得稅會計的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
[7] 孫彩云.對我國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思考[J].財務會計,2006:121.
[8] 陳旭東.關于所得稅與會計關系的探討[J].財會月刊(理論)2008:22~23.
[9] 袁艷紅.論我國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J].中央財經大學,2006,12:88~92.
[10] 譚青.論新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趨同[J].博士論點,2010,8:129~130.
[11] 李豪.美國所得稅會計準則演進的經濟分析[J].財會月刊(理論),2008,10:81~83.
[12] 潘端蓮.所得稅會計,從利潤表債務法到資產負債表債務法[J].北京工商大學,2007,22(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