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物流業近幾年來的蓬勃發展,使其成為新興服務行業中以生產性為主的重要部分。物流業在經過幾年的“營改增”試點以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體稅負下降的背后,物流業的營改增之路也凸顯出一定的問題。本文旨在以物流業為例,分析其在“營改增”實施中凸顯出來的問題,探析企業在“營改增”實施中的對策。
營改增物流業問題對策
一、我國“營改增”發展歷程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今年全面實施營改增。從5月1日起,將試點范圍擴大到金融業、房地產業、建筑業、生活服務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回顧我國“營改增”之路,經歷了如下過程:
2012年1月1日,國務院決定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
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國務院擴大營改增試點至10省市,內容上新增了廣播影視作品的制作、發行、播放試點行業。
截至2013年8月1日,“營改增”范圍已推廣到全國試行。
2014年1月1日,國務院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至此交通運輸業已全部納入營改增范圍。
2014年6月1日,國務院將電信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
2016年5月1日,房地產業、金融業、建筑業、生活服務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至此,“營改增”進入收官階段,營業稅完成了歷史使命,增值稅將以全新的面貌登上中國稅制的舞臺。
二、物流業試行效果
1.納稅人分類不同稅負增減有別
(1)小規模納稅人
按規定,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簡易征收法;一方面,就從事裝卸搬運和貨物運輸服務的行業,改革前后稅率仍為3%,但營業稅改為交納增值稅后減輕了重復納稅問題;另一方面,物流業的物流輔助服務包括營運倉儲、配送及部分運輸代理等由5%的營業稅改為3%的增值稅,稅率下降,減少了微小企業的應繳稅額,減稅效果較好。
(2)一般納稅人
在實施增值稅改革試點后企業納稅與以前相比并不是所有的企業納稅額都減少,近 40%的運輸企業一般納稅人的稅負有所增加,與試點初衷相違背。
2.購進成本中進項稅額的抵扣范圍過小
就物流企業購進成本主體來說,汽油及固定資產占了一半以上。而由于物流企業很多都是跨地區的運輸方式,并從經過的加油站購買汽油,而途經的加油站可能因各種原因的限制沒法開出可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而不能享受抵扣優惠。另外,路橋費、人力成本、保險費、房屋租金等并不能進行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抵減。
三、物流業“營改增”存在的主要問題
1.物流業的稅目設計不科學
“營改增”后,主要將物流業分為了交通運輸業與物流輔助業,分別適用稅率11%和6%。對此稅法上則是要求將不同的應稅業務分開核算,按照各自對應的增值稅率繳稅。而因為實際操作中的復雜性則很難將物流輔助業務和交通運輸業及各自的收入區分開來。若不能區分不同業務,則從高適用稅率。其不利于物流產業各業務的融合與發展,增加了物流企業的人工核算成本。
2.進項稅額抵扣較少引起企業稅負加重
“營改增”政策施行后,影響企業稅負的主要因素是可抵扣的進項稅額大小和范圍。購置燃料、運輸工具、修理費所含的進項稅額占據了物流企業可抵扣項目的大部分。企業可抵扣項目的總金額不小于銷售額的68.96%則是實現所繳增值稅額不超過改征前的營業稅額的臨界線。否則 ,就要承擔比稅改前更加沉重的稅負。
四、企業應對“營改增”實施的對策
1.轉換增值稅納稅人身份
通過分析物流行業的“營改增”中的問題,“營改增”并不能使所有從事物流的企業的稅負都降低,納稅人身份的不同也會影響一個企業繳稅的多少。針對小規模納稅人,可依照照3%的稅率繳稅的話,盡管進項稅額不抵扣,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稅額。因此,各行業可以據自身的情況、營業額和利潤選擇成為小規模或一般納稅人。在稅法規定范圍內,進行公司分立,不僅可以增加資金的靈活運用,還能降低稅負。
2.經營方式轉變
物流業結合了輔助服務和交通運輸業,“營改增”之前,采用3%的稅率,貨物運輸代理適用 5%的稅率。“營改增”后,交通運輸業的稅率上升為11%,而物流輔助業的貨物運輸代理、倉儲、裝卸搬運等則改為6%的稅率。稅改前,對于某些物流公司,之前為了避開繳納貨物運輸代辦5%的稅率,采用了將承接的貨物運輸代辦業務轉為與運輸公司結合開展的運輸交易。稅改后,這些物流公司之前采用的一些方式不但沒有減輕稅收,反而給企業增加了負擔。因此,通過物流業的分析,對于其他行業來說,應當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及時適時地轉變經營方式,比如把聯合業務從經營范圍中去掉,而從事單一的某種業務。對某些業務進行一定的轉型,重視輔助服務的收入,從而將主營業務收入控制在合理范圍。
3.細化收入分類,避免從高征稅
各個行業業務種類多種多樣,而不同的業務涉及的增值稅稅率是不同的。比如物流業中,貨物運輸服務按照百11%的稅率征收;現代服務業中裝卸、倉儲等以6%的稅率征收。因此,各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合理地進行收入核算,細化每項業務類型,避免由于統一核算或核算不清導致某些本該以低稅率計稅地反而采用了高稅率征稅。此外,對于進項,免稅項目不可以抵,零稅則是可以抵扣,企業則要正確區別核算。
4.進行合理的稅務籌劃降低增值稅稅負
對營改增政策進行研究和稅務籌劃,有助于企業形成稅改后適應企業目前經營方式的新會計核算體系,有助于整個社會稅收法規的進步。
"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在均衡其他稅種的同時改善了各行業的重復征稅問題,促使企業稅務空間的發展,使企業業務在納稅層面上更加規范合理,是我國稅收制度的進步。但由于營改增涉及到多個行業多種業務,"營改增"后,不同的納稅主體受到的影響也不一致。營改增后,物流企業要掌握"營改增"稅收政策機會,了解稅收優惠政策,充分利用政策中的有利規定,采用細化經營模塊,調整經營策略,增加納稅抵扣稅額等多種方式方法進行相關的納稅籌劃,充分降低稅改的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代雷.助力物流業“營改增”政策軟著陸的策略分析.財稅研究,2015(29):21-22.
[2]李郁明.物流業“營改增”試點中的問題與對策.財會月刊,2013(05).
[3]黃進敏.淺談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及企業的對策.價值管理,2015(31).
基金項目:重慶工商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資助項目(16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