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 陳亮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21-02
摘 要 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訪談等研究方法,從北京市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學生花式跳繩技術掌握情況、制約因素等方面入手,對該校花式跳繩的開展現狀進行調查分析。認為花式跳繩運動在該校發展迅猛,但是并沒有納入體育課程。研究北京市人大附中第二分校花式跳繩運動的發展現狀,對推進花式跳繩運動納入中小學體育課程,探索出一條更好的推廣和普及的方案,對提高中小學學生的身體素質,提供重要的理論決策依據、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 花式跳繩 體育課程 健康
一、北京市人大附中第二分校花式跳繩運動開展現狀
近年來,青少年體質健康越來越受到國民的關注。2006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發布了《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1】。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中提倡繼續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2】。作為一項深受青少年喜愛、傳播廣泛的體育活動,花式跳繩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受場地、器材、天氣的影響,可提高人的反應、協調、彈跳等多方面的能力【3】,很適合在中小學開展。北京市人大附中第二分校是開展花式跳繩運動較早的學校之一,幾年來,在該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花式跳繩運動得到較快地發展,既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又宣傳發展了這項運動。
(一)花式跳繩運動開展現狀及分析
跳繩運動不斷的發展創新,從簡單的跳繩發展到現在的花式跳繩,都是因為它有自身獨特的娛樂性、趣味性及健身效果。作為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跳繩被廣大群眾所熟悉,群眾性普及率很高,也是中小學生進行游戲熱身活動主要方式之一,中小學生大都對花式跳繩運動的興趣很濃,會主動的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
由表1可以看出學生參與花式跳繩的頻率很高,每周三次參與運動以上學生超過50%,而且時間、地點分布廣。但是該校在體育課程中卻沒有花式跳繩的教學,僅僅是作為學生的課間活動和特色運動項目,在課余時間開展。對于體育課不專門開設花式跳繩教學,分析其原因:首先,是沒有學習任務,沒有考試等硬性規定作為前提;其次,體育教師對跳繩運動本身了解甚少,沒有認識到花式跳繩運動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重要性;第三,“素質教育”面對現實的“應試教育”不得不讓路;最后,中考體育測試中,還沒有把跳繩作為一個評價標準,沒有得到體育等相關行政部門的關注。
(二)教師及學生對花式跳繩技術掌握情況
通過教師的訪談調查可知,部分教師會把花式跳繩運動作為準備活動,也有將花式跳繩作為調整部分的,還有的教師會將其作為結束部分。表明該校的花式跳繩運動教學時間安排明顯不夠,體育教師只是為了參加花式跳繩運動的比賽而進行階段性的訓練。經詢問得知,第二課堂中,學生自己帶上跳繩先進行“自由式”的練習,熱身之后再由教師教授新的技術。體育教師對跳繩運動了解的途徑也很單一,基本還是教授自己以前掌握的技術技能和知識,也有教師在電視媒體上看到花式跳繩的表演,進行深入學習之后再傳授給學生的。一些老師為了更好的吸引學生參與花式跳繩運動,還會在網絡上學習新的技術動作方法,編排新的繩操進行訓練。
調查的結果顯示:超過大半的學生了解花式跳繩運動主要是來自體育課,即老師的教授,還有部分是從電視和同學處了解。分析原因認為,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跳繩被群眾所熟悉,是青少年兒童進行游戲和玩耍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花式跳繩在中小學普及率高,學生們參與花式跳繩運動興趣較濃,當然花式跳繩運動本身的趣味性和娛樂性也吸引著更多的學生參與。
(三)花式跳繩運動教學內容
經過訪談了解到該中學沒有進行過有關花式跳繩的專門的課程教學,但是教師會將花式跳繩動作編成繩操、繩舞等套路動作。由于要求簡單,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欲望,進而影響了學生的鍛煉積極性。對于花式跳繩教學的內容,也沒有具體的實施計劃和參考教材,基本是“即興教學”,接到比賽任務才開始教學,影響了學生興趣的延續性,不利學生終身鍛煉習慣的養成,違背了現代體育教學改革新思路和素質教育的目的。
對教師的訪談調查得知,體育教師大都采用指導和練習相結合進行教授,也有少數的老師采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結合走訪了解到非專業的體育教師在動作示范的規范性、專業術語的表達、學生的組織等方面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存在專業知識的差距。
二、師生對開展花式跳繩運動的態度
(一)教師認為學生學習跳繩運動興趣情況
通過訪談得知教師們認為大多數學生非常樂意參與花式跳繩運動當中,特別是女生。表3顯示一二年級的學生學習興趣高于三年級的學生。分析原因:該戲花式跳繩運動技能的內容與比賽內容一樣,并不更新增設新的花樣、技術,學生在開始學習時還有很濃的興趣,越到高年級的就越沒有興趣,變成為提高比賽運動成績而進行練習,參與率直線下降。另外老師們對花式跳繩運動技術也知道的少,本身的專業技能不是很好,不能夠及時的給學生補充新的學習內容,提起學生的興趣。
(二)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目的
表2顯示,該校學生在所上的體育課內容中最喜歡運動項目的選擇中,選擇花式跳繩運動的學生占16.1%,說明喜歡花式跳繩運動的學生不在少數。原因可能是學生們覺得花式跳繩簡單易學,很容易掌握,而且種類豐富,即可以一個人練習,又可以和同學、朋友一起練習,在學習中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很容易找回自信。當然,老師也會盡可能的使花式跳繩開展的更加形式多樣,激發學生對花式跳繩運動的興趣,多數學生樂意參與跳繩運動的訓練和比賽當中去。
(三)教師及學生對增設花式跳繩內容的觀點
經走訪調查得知多數老師希望改變或者增設花式跳繩運動的比賽內容,分析原因可能是為了讓更多學生參與比賽。學生的表現欲望都很強,提供他們更多表現的機會,從而激勵學生參與鍛煉,參與學習。由表3得知學生樂意參與花式跳繩運動的訓練和比賽的占54.3%,不愿意參加訓練和比賽的占9.6%,無所謂占36.1%。對課余訓練的內容的態度,多數學生希望增設更多的花式跳繩內容。分析情況,有超過一半學生還是選擇希望參與花式跳繩運動的訓練,更多的學生希望增設花式跳繩運動內容并和教師一起參與運動,愿意在課余時間參與此運動。
三、結論與建議
為了在北京市各中小學更好的開展和普及花式跳繩運動,我們可以從多角度進行改革促進。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考慮,加強學校體育教師師資的培養,加派優秀體育教師參加培訓,及時了解學校體育、花式跳繩運動的最新動態。教師自身要認真負責,完成每一節體育課,開展好課外體育活動,特別是對于花式跳繩運動這種傳統的運動項目,要隨時關注其發展動態,及時把最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其次,針對花式跳繩體育教師的缺少,可以嘗試用專業花式跳繩教師帶動一批體育教師,采用“自產的方式”培養新的“花式跳繩教師”。
最后,采用多種形式不定期的舉行花式跳繩運動的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練”,培養學生花式跳繩的習慣,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還可以將花式跳繩設為期末體育測試項目,引起學校、家長的重視,這樣就會得到多方面的支持。
綜上所述,本論文為北京市人大附中第二分校體育課程的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使得作為該校的特色運動項目---花式跳繩運動更好的發展提供幫助和指導,從而實現充實北京市人大附中第二分校體育內容、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發展的目標,也為花式跳繩作為中小學正式體育課程的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教體委[2006]6號.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2010年7月.
[3] 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報告.2005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報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陳許蘭.湖南農村中小學跳繩運動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以隆回縣農村中小學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
[5] 楊艷生.花式跳繩在赤峰市中小學推廣的可行性研究.赤峰:赤峰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