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宇++張洪慶++白雪松++肖子松
國內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企業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此發展速度,因此在部分制度方面有所滯后松弛,這也讓企業的審計產生較大風險。本文結合內部審計特點及風險產生進行全面分析,研究在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下規避審計風險的應對措施,以期為行業工作者提供參考。
企業內部審計風險規避措施
一、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概述
內部審計風險就是指在企業內審過程中,由于諸多原因導致審計結果出現錯漏,造成經濟損失的行為。企業內部審計是一個獨立的行政管理和監督,主要是負責單位內部的經濟交易和財政狀況,最終促進企業經濟發展。在企業內審過程中,參與審計的人員需要結合多方面的證據全面、深入分析,檢查企業經濟活動中是否存在不合理之處。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檢查的主體是人,或多或少帶有主觀情緒,如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或審計制度不完善,極有可能導致較大審計風險發生。
二、內部審計中發生風險類型
(一)體制漏洞誘發風險
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是為企業的經營效益服務,審計人員的薪資和審計費用都由企業支付,因此機構人員與企業之間形成雇傭關系,審計產生的結果無法保證獨立性和公正性。在實際操作中,多數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不能全面管控經濟活動和財政的安全性,再加上審計人員業務能力的缺乏,對審計的結果不能做出深入、全面且科學的評鑒,造成較大審計風險。內審結果的評鑒采用的方式是抽樣調查,就是隨機抽取企業某個季度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這樣的審計方式本身存在以偏概全的缺陷,無法真實反應出企業整體的經營管理狀態,導致審計結果不全或者存在錯漏。同時由于內審人員與企業是雇傭關系,在審計過程中會站在企業的立場思考,所選擇的審計方式和程序有偏頗,甚至部分審計師直接采用對結果影響小、成本低的方式,導致真實情況與評定結果存在較大差異,甚至某些合理意見被完全否定。然后是內審方案的選擇上,審計方式都是監理在國家制定的審計管理制度上,其前提是需要一套科學合理且嚴格的管控,但由于國內內審起步晚,在相關法律法規上并不完全,執行力度不強,因此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風險。
(二)人員素質問題產生風險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企業內部審計的形成,都是由人員進行。因此內審過程中,審計人員自身素質會直接影響到審計結果的真實性和公正性,國內的內審起步晚,不管是內審管理制度、標準上,還是在專業的培養力度和技能上都普遍偏低,多數內審人員未能及時識別和管控企業運行中存在的采取風險。在內審專業培訓上,學校和培訓機構更注重對審計方式和財務管理方面,忽略在審計過程中所需的現代企業管理、經濟活動的時效分析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養力度。與此同時,不健全的管理制度及審計標準,削弱了審計過程的懲罰力度和審計人員的約束力,這也導致部分人員無法抵抗誘惑。或者存在應用技術能力不足的情況,上述問題都是導致審計結果失去公正,降低企業信譽度的直接影響因素。
三、規避審計風險措施
(一)建立完善且獨立的審計機構
要規避此類內部審計風險,首先要建立健全審計機構。要讓審計機構完全獨立于企業之外,將審計經費的分配、人員薪酬、管理方式與企業日常運營分開,以財務獨立的子公司身份存在。為不完善的內部審計機構配備更多專業人員,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不斷更新審計知識和技能。為審計機構分配專門的經費,并且企業管理者還要重視內部審計的重要性,提高審計在企業中的權威地位。在建立完善獨立的審計機構時,必須遵循以下兩個原則,首先是獨立性,這是保證審計結果更加公正的首要條件。在獨立原則之下,機構內的審計機構不管是管理還是人員薪酬發放都必須與企業內其他部門形成獨立且互不干擾的狀態,在行使審計職權時,不會受到企業各部門、管理者的干預和威脅,從而保證審計的權威性和公正性,讓審計師能夠做到不偏不倚的鑒證和評價。其次是遵循其權威性,審計結果是對企業經濟運營活動的一種評價,也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依據,因此,審計結果的權威性是促使其發揮職能的關鍵基礎。內審在企業中的地位越高,那么其權威性就越大,審計就能充分發揮其功能性作用,同時企業還要賦予內部審計機構一定的處罰權限,更能體現其權威性。
(二)在企業內部樹立風險意識
有效防止審計風險發生的方式是提高人員的審計意識。由于審計過程和結果都是審計人員結合多方資料得出,存在個人情緒,要想規避風險,就需要讓審計人員不斷加深對審計風險的認知程度,在審計過程中充分發揮對風險的預防能力,結合不同的財務狀況和企業經營方式改良審計方法,規范審計的程序,加強監督和控制的力度。具體如下: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應該科學合理使用現代新型審計方式和高效的程序,以最新的審核軟件做工具,不僅縮短審計時間,還能精準審計結果。其次是重視審計工作準備、方案設計及過程控制等方面,形成有序規范的審計體系。最后是做好不定期檢查和回訪工作。嚴格監督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的公正性,監督其在證據收集、程序設計、結果鑒定等方面的科學合法,避免出現威脅或者“交情”結果發生,提高審計結果真實性。
(三)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并健全相應法律制度
除上述兩點外,還要提高內審人員的綜合素質,由于國內企業內審起步較晚,不管是在內審的管理制度上還是在內審人員的專業水平上都存在很大缺陷。為完善現代企業內審的發展,加強內審在法律法規上的管理,僅靠國內現有的內審法律是不夠的,還需要健全,加強此方面的立法和審計制度的制定。而內審人員的專業水平則需要以企業經營效益目標制定培訓計劃。需要完善健全內審標準,以此作為內審人員日常工作標準,還要儲備或提高內審人員技能和知識層面。提高內審人員綜合素質,讓內審人員熟悉企業的管理和運營方式,以此提高內審效率。
四、結束語
在企業內部審計當中,要規避各類風險,需要從獨立部門職責,提高人員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制定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參考文獻:
[1]劉莉.談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及其規避措施[J].商,2015(37):155.
[2]侯欣.企業內部審計過程中風險的規避策略探析[J].企業導報,2013(09):119-120.
[3]許真真.如何有效規避和防范企業內部審計風險[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1(04):37-38.
[4]李紫陽.淺議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及其規避措施[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2):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