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雨
隨著《侵權責任法》出臺,許多理論及實踐中的難題被解決。因為《侵權責任法》中明確界定了許多之前飽受爭議的權益和調整對象。《侵權責任法》的出臺,很大程度上對某些權力應當受到法律保護進行了明確。《侵權責任法》第二條明確規定了要保護的對象,在立法設計方面是一種較大的突破。通過明確《侵權責任法》保護范圍,讓法律體系日益完善。
《侵權責任法》保護范圍特色
0引言
侵權責任法在出臺之前,我國學界一直都對是否應當將《侵權責任法》單獨立法爭論不休。傳統的大陸法一直以來都認為責任法是債法的一個構成要素,所以在許多法律條款中都有明確規定。但是因為社會不斷發展,各種新事物產生,傳統的債法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侵權問題解決條件。從理論發展的角度來看,《侵權責任法》是民法中比較有活力的一個構成要素,突破了債法,成為一種單獨成編的法律文件,下文將對《侵權責任法》保護范圍和《侵權責任法》特色進行研究。
1《侵權責任法》保護范圍
《侵權責任法》保護范圍針對性比較明顯,因為立法者在進行立法的過程中,并沒有將《侵權責任法》保護對象盡量的寬泛化,而是對傳統的民事權利問題加以列舉。將債權排除到《侵權責任法》正常保護范圍外,由合同法對其進行調整。該立法理念表明當前國內侵權責任所調整、保護的對象,必須是合同債權之外的絕對權。主要保護內容包含物權、人身權等多個方面。對于缺少具有共時性的相對權,侵權責任法通常并不會對其進行保護。
絕對權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是因為絕對權有期待可能性。行為人違反的本質,是一種對世規范,所以廣大民眾可以對這些行為進行預見。但是與之相對應的相對權則沒有這些方面的特點,人們也很難預測到這些行為會對日后的發展帶來何種后果,因為對不利于后果預測的標準并不一致。如果將相對權利作為《侵權責任法》保護的主要對象,公眾受到的壓力會比較大。比如合同之債比較側重于當事人之間,對利益進行自行分配,如果通過《侵權責任法》對其進行調整,必然會破壞掉當事人之間已經提出的約定。
所以《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時必須不包含相對權,如果相對權受到侵犯,可以通過違約責任來解決相應的問題。立法者限定了《侵權責任法》的實際保護范圍,立法之處的根本,是為了防止出現不能夠為三人知悉的相對權,成為《侵權責任法》主要保護的條件,同時為了盡量避免出現加害人責任,通過該方式還可以盡量減少合同自由、市場自由所帶來的干擾。但是也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如果出現第三方蓄意破壞,違背了善良的風俗,并損害了相對權,可以利用《侵權責任法》來進行救濟。
2《侵權責任法》的特色
通過分析《侵權責任法》法律條文發現,立法機構在擬定《侵權責任法》的過程中,采用的列舉法。因為《侵權責任法》的第二條內容規定了侵害民事權益,必須要按照本法來承擔與之相對應的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法》其立法宗旨決定了《侵權責任法》內容中必須要確定不同的權利保護范圍。《侵權責任法》的編撰,可以有效保護人們的權利,但是并不能為人們創造權利。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侵權責任法》在實際推行、適用過程中,法官可以視情況自由裁量,并在當前正在適用的《侵權責任法》基礎上,確認一些民事利益,最后再由立法機關通過一些特定的民事立法行為,將所有的環節上升到立法規范的層面上。但是這僅僅是司法實踐的一種結果,并不能表明侵權責任法可以為人創設權利。
從《侵權責任法》的適用情況來看,其主導功能是保護權利,同時保護權利的存在,也是為了更好的使用該功能。想要將《侵權責任法》主導功能發揮到極致,就必須要確定保護的對象,明確保護對象權利。如果對象恰好在保護的范圍內,則可以給法官一些自由裁量權利,侵權責任法對權利的保護并沒有范圍可言。不同案件法官對相同案件的判決結果不同,這一點會影響到《侵權責任法》的穩定性,相關工作人員也很難通過《侵權責任法》來預測自己日后的行為。所以《侵權責任法》應當盡量多的通過列舉的方式來明確各個細節問題。
權利保護范圍列舉不能使用完全封閉的方式來處理,這對《侵權責任法》是一種慢性的扼殺。在對《侵權責任法》實際保護范圍進行規定的時候,要盡量的放寬兜底條款,只有這樣才能在《侵權責任法》保護范圍內進行規定,同時這也是目前國內《侵權責任法》的主要特色之一。《侵權責任法》明確規定了18項的民事權利,其中包含了部分學者的主張。這種列舉模式太過于繁瑣,有礙于法律效用的正常發揮,同時也是對自己行為以及對他人行為進行預測的一種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公民個人權利保護工作意識。《侵權責任法》保護范圍具有全面性,這一全面性還體現在可以將利益保護納入到《侵權責任法》當中。從目前司法實踐工作開展的情況來看,該規定的作用主要體現于可以讓法官自由裁量,對沒有法律規定的權益進行保護。
3結束語
侵權責任立法從側面體現出了當前國內社會發展走向,其立法經驗主要來自于司法層面的實踐。但是從歷史發展情況來看,法律之所以會充滿活力,主要是因為法律條款的內容滿足當前時代發展形勢,是社會所需要的一種條款。所以《侵權責任法》在實施過程中,司法人員不僅思考了適用法律基礎問題,同時還融入了一些社會文化要求。重點分析了《侵權責任法》保護范圍以及《侵權責任法》的特色,希望可以幫助相關人員更加深刻的理解《侵權責任法》,并運用該法律。隨著《侵權責任法》出臺,前些年難以判定的侵權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雖然《侵權責任法》對保護范圍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只要法官做好自由裁量,真正的了解了《侵權責任法》的內容,并不斷完善侵權責任法保護范圍,依然可以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鄭燕燕.微信平臺轉載的侵權責任研究——以注意義務為視角[J].商,2016(04):237-238.
[2]孫良國.違反保護他人的法律的侵權責任及其限度——以“兒童模仿《喜羊羊與灰太狼》燒傷同伴案”為例[J].法學,2014(05):114-124.
[3]程艷華.從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看我國知識產權請求權的構建[J].研究生法學,2013(05):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