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銘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預習,學生可以了解學習內容的重難點,認識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從而為他們接下來有的放矢地聽課學習做好準備。預習習慣的養成,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還能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在小學英語的學習中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小學英語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由于小學英語知識具有連續性、交際性的特點,決定了“預習”是一種必然,尤其是“課外預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教師布置的預習作業往往比較枯燥單一,沒有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因此提不上興趣,便把預習當做了一種負擔。有時候,教師需要“放手”,讓孩子設計自己喜歡的有趣的預習作業。
根據教材模塊內容的不同,自主設計多樣化的預習作業形式
實踐活動作業
實踐活動類作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畫畫、唱歌、做手抄報、看視頻等的實踐活動來預習接下來將要學習的教材內容,使學生在做預習作業的過程當中思維、語言、習慣都得到鍛煉,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把作業變得有趣起來。
畫一畫,涂一涂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愛畫畫是孩子的天性,可以讓孩子把繪畫與英語學習相結合,在預習時候就把新知用畫畫的方式呈現出來,在繪畫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很多學生愛畫畫,例如PEP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在學習各個房間前,就讓孩子們課后畫一幅自己家的圖畫,并附上英文說明,課前在多媒體上展示并予以表揚。
剪一剪,貼一貼
剪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學生可以在預習作業中加入中國元素,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很多學生酷愛做手工,我就給他們布置了剪紙的作業,例如在PEP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學習動物單詞前,讓每位學生剪一只小動物,上課的時候還可用來當做教具,一舉多得。
錄一錄,配一配
隨著網絡在生活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方式也在逐漸發生改變,實踐證明學生對電影或者課本配音比較感興趣。在日常教學中,我推薦孩子們使用《英語配音趣》這個手機軟件,里面涵蓋了所有教材的錄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發音配音。此方法比單純的讓學生回家跟讀效果更加明顯,學生在和家長的合作下將課本配音完成以后就發至我微信上,我便及時進行評價。
節日感恩
如今西方節日在中國越來越流行,為了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讓孩子們了解西方節日風俗。例如父親節,可以提前讓學生去網上搜集資料,了解父親節的相關風俗,并制作一張賀卡送給爸爸,表達對父親的感恩之心。
搜集資料的作業
搜一搜,查一查
在PEP教材四年級下冊中學習天氣單元時,可以讓學生課后搜集各個城市的天氣預報,為接下來學習天氣做準備,這樣的情境更真實,學生掌握得更快。
跳一跳,選一選
在PEP教材四年級下冊中學習衣物的單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后第二天穿自己最喜歡的衣服來,為了學習衣物做實物準備,情境真實,學生喜歡,語言運運用更加實際。
根據學生愛好不同,讓其自主呈現多元化的作業形式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喜好,有的喜愛做手工,有的喜愛畫畫,有的喜愛唱歌等等,因此在作業呈現方式上也應多樣化。
讓學生做“老師”
在預習作業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也應調動學生的做作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教師可在課堂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使學生的角色發生轉變,在學習中體會到先知先覺的快樂。例如每次晨讀,我都會請“小老師”在教室里領讀當天需要學習的內容,而小老師是隨機抽選,這對于學生來講,既有壓力也有動力,從而使他們完成預習。
英語角的布置
在整個小學英語的學習中,教室里的一個英語角是必要的,有了這樣一個空間,也是對孩子的一份肯定與鼓勵。在英語角里,將學生預習的繪畫、手抄報、卡片、書法等等展示,一方面表揚做得好的學生,更上一層樓,另一方面也是鞏固并復習這些知識。
頭腦風暴
學生好勝心強、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比賽。例如在PEP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We love animals中的單詞時,可以讓學生提前學會模仿現實中各種小動物的聲音,讓其他學生猜測“What animal is it?”這樣學生會帶有興趣地去完成,既可以復習舊知,鞏固過去的知識,又預習了新課,還拓展了新單詞。
繪本故事
新教材重視整體的語篇教學,因此學生還得把預習的內容通過趣味的故事展示出來,特別對高年級學生來說,語言意識得到鍛煉。所以在預習前,教師可以找與上課內容相符的英文繪本故事,讓孩子在語篇中學習單詞和句型,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掌握了知識。
唱一唱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預習,學生可以了解學習內容的重難點,認識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從而為接下來的聽課做好準備。預習習慣的養成,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還能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預習在小學英語的學習中顯得更為重要,由于小學英語知識具有連續性、交際性的特點,決定了“預習”是一種必然,尤其是“課外預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教師布置的預習作業往往比較單一,沒有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因此,學生提不上興趣,把預習當做一種負擔。有時候,教師需要“放手”,讓學生設計自己喜歡的有趣的預習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