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俊
(廣東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沙角A電廠,廣東 東莞 523900)
淺談機組仿真機系統的應用效果
高淑俊
(廣東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沙角A電廠,廣東 東莞 523900)
某電廠200 MW/300 MW機組仿真機系統首次在所在集團公司內實現了一機多模、遠程培訓功能,針對該仿真機系統在電廠運行培訓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對仿真機系統的實時更新、仿真機培訓管理工作創新以及仿真機系統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經驗總結。
仿真機;遠程培訓;操作考評;應用效果
某電廠仿真機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統均為德國H&B Symphony控制系統,DEH汽輪機數字電液控制系統采用上海新華公司的XDPS控制系統,以電廠1號和5號機組的設備和技術規范為基礎,涵蓋了機組的主要系統、儀表、設備及其操作,能夠正確模擬機組正常啟停及各種運行工況。
該仿真機系統自2008年11月投入運行至2015年12月,先后模擬電廠所在集團公司下屬300 MW,200 MW及以下機組的運行,為338名運行人員完成了實操鑒定工作,共培訓本廠及外來人員2 547人次,培養出一批“作風好、技術硬、能力強”的高技能生產一線人才。同時,培訓提升了運行人員的操作技能和事故分析處理能力,使其對機組參數的優化調整更加得心應手。
1.1 修改仿真機的工程差異要及時
該仿真機系統在使用期間,不穩定性問題時有發生。自投入運行至2015年12月,仿真機修改工程差異共1 500多項,包括熱工邏輯、就地站、DCS,DEH,BTG盤等相應參數。如300 MW機組啟動過程中出現6只油槍燃燒時只升溫不升壓、點火后汽包壁溫不變的現象;發電機1PT的1相、2相和3相保險熔斷后,保護柜均沒有3次諧波電壓比率報警等情況,類似這樣的工程差異修改不勝枚舉。
1.2 增加和修改仿真機系統的故障模擬
至2015年12月,新增加及修改的仿真機故障共81個,包括現場曾出現過的故障。例如2009-12-03和2010-01-30,該電廠1號和4號機組分別發生的失磁故障;2015-09-08T10:19,該電廠5號機組發生的6 kV脫硝B空壓機開關短路故障。
為防止類似事故的發生,要求仿真機系統與SIS系統的過程回放做到1∶1的仿真,并及時組織值班員在仿真機上反復進行實戰操練。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值班員分析問題、處理事故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還能夠及時糾正作業誤區,達到了實戰演練的目的。
2.1 仿真機設施專項管理規范化
(1) 仿真機培訓管理流程如圖1所示。
(2) 制定仿真機培訓內容。編寫完善的仿真機操作規程和培訓講義,做好培訓記錄,并建立培訓檔案、設備檔案和設備管理臺賬。
2.2 培訓工作具有針對性
在仿真機的培訓過程中,以職工“想什么、缺什么、干什么、補什么”為出發點,征集各值培訓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利用全面的技術指導、現場模擬訓練,加強崗位練兵,實現了從注重結果到重視過程,從“要我學習”到“我要學習”的徹底轉變,逐漸形成了領導現場觀摩、值班員積極參與,共謀安全生產的“無縫隙”長效培訓機制,并取得顯著效果。
針對新員工的培訓,每批次安排老員工3-5人,在培訓過程中,通過老員工“傳、幫、帶”和新員工“學、思、練”,以“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方式,形成幫助新員工向“成才”轉變的最佳路徑。
2.3 操作考評具有實效性
操作員在每次培訓結束后,均需進行現場操作考評,檢查其在操作過程中有無錯項、漏項。將評分標準細化,如對需要布置安全措施的母線停電檢修工作,檢查開關的地刀合上與否,接地線等安全措施是否到位,事故處理的果斷性和考慮問題的周全性是否滿足要求等。
根據操作情況進行動態考評打分,以此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規范職工的作業行為,切實將習慣性操作轉化為規范性操作。同時,建立培訓檔案,記錄考評結果,為值班員的培養、晉升、發展提供依據。
2.4 以賽促培
為了充分展示各值班員高超精湛的操作技能,從2009年至今,每年進行1次集控操作技能大賽和機組對抗賽。
為了體現比賽的高水平和精彩程度,選擇復合題目,題目內容混合2個專業進行比賽。這既促進了值班員在比賽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也為進一步做好安全生產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2.5 搞好職業技能鑒定工作
為了適應企業改革發展的實際需求,促進培養大批符合企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進一步推廣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認證工作,該電廠仿真機培訓中心配合培訓分部,圓滿完成集團公司300 MW及以下機組集控值班員實操技師和高級技師鑒定工作,為集團公司儲備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礎。

圖1 仿真機培訓管理流程
2006—2014年該電廠發生的設備事件次數統計如表1所示。由表1中數據可知,自2008年11月該電廠仿真機投入運行后,運行值班的操作技能、事故處理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設備的異常和故障明顯降低。

表1 2006-2014年該電廠發生的設備事件統計次數
該電廠運行值班員通過一系列的仿真培訓,不僅為保證該電廠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技術支持,也為不斷追求“零事故、零隱患、零缺陷、零違章”的安全理念提供了實踐平臺,仿真培訓進一步優化了機組的運行方式,確保企業安全生產可持續發展。
由于遠程培訓可優化資源配置,發揮集團化的管理優勢,因此,可嘗試集中建設仿真培訓基地?;亟ㄔO以發電廠為主導,能發揮區域性協作網絡功能,以先進性、仿真性、生產性相結合為原則,最終成為服務各發電單位生產技能人才的培養基地,并對外承辦各種競賽和技能鑒定工作,提升基地利用率和擴大發展空間。
1 店世林.電站計算機仿真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2 徐嘯虎,渠海珊,周克毅,等.電站仿真機報警系統設計及應用[J].系統仿真學報,2009,21(20):6 639-6 642.
作者簡歷:
高淑俊(1975-),女,工程師,主要從事發電廠集控運行和仿真機培訓管理工作,email:GSJ803@163.com。
2016-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