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思 青
(成都文理學院建筑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縱向對比分析
劉 思 青
(成都文理學院建筑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為研究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綠色建筑產業的推動作用,縱向比較了新舊標準在評價指標和等級評定等方面的變化,并通過實例進行了量化分析,指出新標準符合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要求。
綠色建筑,節能環保,評價體系,建筑能耗
隨著國家工業化及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我國資源與環境的問題日益突出。化石燃料等非再生資源的大量使用帶來的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形成了霧霾、城市水污染、城市垃圾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建筑業屬于高耗能的行業,修建和運營需要占用大量的自然資源,人類從地球攫取自然資源的一半用于建筑行業,包括土地、石材、木材、鋼材等;人類從地球攫取能量的一半又被用于這些建筑運營的過程中,包括空調、照明、通風及水資源的消耗;建筑行業在建筑和運營過程中還會直接產生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建筑垃圾污染等一系列污染。建筑業的綠色環保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歐美發達國家逐漸開始重視這一問題,修建了一系列以綠色和環保為標簽的新型綠色建筑,并建立起不同的綠色建筑標準,如BREEAM,LEED,CASBEE等,我國在參考國際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于2006年首次發布了GB/T 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并于2015年發布了新版GB/T 50378—2014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創新、協調、綠色、開發、發展”,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五大發展理念,其中“綠色”的含義是實現低投入、高產出,是宜居與高生活品質的結合。綠色建筑是“綠色”發展理念在建筑行業的具現,其主要功能為在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內盡可能提高資源利用率以實現低投入,同時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提供宜居、綠色的室內環境產品,發展綠色建筑是各國緩解建筑能耗和環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2006年,我國頒布GB/T 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1]以來,該標準為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該標準己漸漸不能滿足新常態下綠色建筑日新月異的變化,為應對這一問題,住建部于2015年發布了新版GB/T 50378—2014綠色建筑評價標準[2]。新版標準在舊版標準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修正。
在評價指標上,除了節地與室外環境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等指標,新標準還加入了施工管理這一新指標,體現了綠色施工在綠色建筑中的作用。
除了增加施工管理這一新指標,新標準還對舊標準每個指標進行了調整,經統計,總共保留了18項,修改了48項,新增了73項。
新標準中還引進了加分項,加分項最大得分為10分,超過10分的按10分記。加分項分為性能提高和創新兩大類,性能提高包括7項8分,創新包括5項8分[3]。
在等級評定上,舊標準采用項數計數法,而新標準采用LEED等標準類似的分數計數法判定級別。
在舊標準中,綠色建筑評價指標包括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和運營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綜合性能(公共建筑)六類指標組成。每類指標包括控制項、一般項與優選項,其中控制項為必須達到的項目,綠色建筑分為三個等級,其具體要求如表1,表2所示。

表1 劃分綠色建筑等級的項數要求(住宅建筑)

表2 劃分綠色建筑等級的項數要求(公共建筑)
在新標準中,綠色建筑指標包括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和施工管理。每類指標包括控制項、評分項和加分項。綠色建筑評價的總分按照下列公式來計算:
∑Q=w1Q1+w2Q2+w3Q3+w4Q4+w5Q5+w6Q6+w7Q7+Q8。
其中,Q8為加分項;w1~w7分別為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和施工管理的權重,其具體數值如表3所示。

表3 綠色建筑各類評價指標權重
新標準中,綠色建筑也分為一星級、二星級和三星級三個等級。其中每個單項的得分不得小于40分,當加權得到的總分達到50分時,為一星級。當加權得到的總分達到60分時,為二星級,當加權得到的總分達到80分時,為三星級。
本文以上海富士康大廈項目為實例,分別用新標準和舊標準進行統計,來對比新標準與舊標準。
3.1 建筑概況
富士康大廈位于上海陸家嘴環路、東園路、濱江大道交匯之處,靠近陸家嘴商業區,300 m以內有地鐵口,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項目建設用地性質為商業用地,用地面積為10 123.5 m2,總建筑面積82 696.08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49 943.29 m2,地下建筑面積31 463.79 m2;地上21層,地下4層,建筑高度約95 m。綠化面積2 027.71 m2,綠化率20%。
3.2 使用舊標準對項目進行評估
首先使用舊標準對上海富士康大廈項目進行評估,在節地與室外環境這一指標下,符合舊標準的控制項為3項,一般項為8項;在節能與能源利用這一指標下,符合舊標準的控制項為5項,一般項為9項,優選項為4項;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這一指標下,符合舊標準的控制項為5項,一般項為5項,優選項為1項;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這一指標下,符合舊標準的控制項為2項,一般項為3項,優選項為1項;在室內環境質量這一指標下,符合舊標準的控制項為7項,一般項為6項,優選項為3項;在全生命周期綜合性能這一指標下,符合舊標準的控制項為2項,一般項為5項,優選項為3項。根據表2的相關要求,按照舊標準,上海富士康大廈為二星級綠色建筑,如表4所示。

表4 上海富士康總部舊標準評估
3.3 使用新標準對項目進行評估
徐艷玲[4]使用新標準對上海富士康總部項目進行了評估,綠標的得分共計72.3分,滿足二星認證的設計標識要求60分。因此,按照新標準,上海富士康總部項目也屬于二星級綠色建筑。
3.4 新舊標準對比
雖然使用新舊標準對上海富士康總部項目進行評估得到的結果都是二星級建筑,但通過統計可以得到,在舊標準中,上海富士康總部項目達到的一般項目與優選項目之和,超過舊標準所要求的二星級一般項目與優選項目之和的54.84%;在新標準中,上海富士康總部項目所得分數超過新標準所要求的二星級分數的20.5%。這說明新標準比舊標準把關更嚴,要求更細,更符合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形勢。
本文縱向分析了新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之間的區別,結論如下:
1)在評價指標上,新標準增加了施工管理這一評價指標,在具體條目上,新標準總共保留了18項,修改了48項,新增了73項。
2)在等級評定上,新標準完成了從項數計數法到分數計數法的跨越,其評價體系更為合理。
3)本文以上海富士康總部項目為例,分別使用新舊標準對項目進行了評估,發現新標準比舊標準把關更嚴,要求更細,更符合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形勢。
[1] GB/T 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
[2] GB/T 50378—2014,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
[3] 王 敏.我國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縱橫比較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6,30(1):1-6.
[4] 徐艷玲.綠色建筑評價方法在富士康大廈項目的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On longitudi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GreenBuildingsEvaluationStandards
Liu Siqing
(SchoolofArchitecture,ChengduCollegeofArtsandSciences,Chengdu610000,China)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ew versionEvaluationStandardsforGreenBuildingfor the green architectural industry, the paper undertakes the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of the old and new standards in the aspects of the evaluation indexes and grading evaluation, and realize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with the examples, and points out the new standard adher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buildings in China.
green building,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valuation system, architectural energy consumption
1009-6825(2017)07-0197-02
2016-12-26
劉思青(1988- ),女,助教
TU20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