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樹軍
(吉林工商學院 吉林 長春 130507)
吉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發展情況研究
□蔣樹軍
(吉林工商學院 吉林 長春 130507)
吉林省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省市,同時也是我國的重要糧食產地,但是其人口老齡化過于嚴重,這也是其經濟得不到有效發展的重要原因。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吉林省的農村社會保險發展情況也不容樂觀。本文就吉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發展情況做了簡要的分析,并制定出一些發展措施,目的在于推動其有效的發展。
養老保險;吉林省;新型農村;發展戰略
第一,就是吉林省農民的人均收入過低,導致生活水平下降。盡管吉林省是我國的糧食大省,但是因為諸多因素導致糧食的價格不斷降低,糧食的產量也得不到提高,所以就造成農民家庭的經濟收入得不到提升。造成這種現象一方面原因是,農民種植的農作物受天氣因素影響,如果出現干旱,或者洪澇那么這一年的收成就會大大降低;兩一方面,一些中小型企業會惡意拖欠農民的錢款,這就造成很多農民一年辛辛苦苦確得不到一分錢的經濟收益。這種現象就造成了農民無法繳納養老保險,從而致使養老保險制度得不到有效的發展。
第二,養老金標準低,沒有政策支持。吉林省現在的基礎養老金是每人每月五十多元,就當今物價來說,沒人沒有五十多元連最基本的生活都支撐不下去,就這種養老金標準來說,很難使農民積極參與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建設當中。從政策方面來說,目前吉林政府的相關政策當中,關于養老保險這一塊的規定比較模糊,沒有一些具體可行的政策,這就促使相關執行部門在具體工作過程當中沒有明確的目標,管理部門在指揮管理工作上也沒有一定的法律依據,農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大大降低了農民參與的積極性。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吉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發展。
吉林省有關部門應當將重點工作放到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建設上,摒棄建設農村公益養老機制,因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相對來說更全面,更有效。省政府在建設的過程當中應當積極的創新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模式,例如創建農村集體養老保險,這種模式的養老保險就是由政府出資構建養老院或養老公寓等,在這些機構中,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來負責老人的生活起居,吃穿住行等。這些機構在日常運作當中的資金就可以從老人的養老保險當中扣除,相應的國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資金方面的支持。這種模式能有效的解決當地的農民老無所依,老無所樂的問題。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建設有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
在進行完善其體系工作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幾個環節:第一,要健全預算管理機構。第二,要使有廣泛的基金籌資。第三,保證制度的穩定性。從健全預算管理機構方面來講,吉林省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吉林省農民生存的根本,因此政府必須要加強對其預算管理方面的工作,在沒有健全的預算管理體系之前,政府的財政部門應該將預算管理重擔擔負起來。并且相關的監督部門要加強監督力度,規定相關的承辦部門定期匯報工作。與此同時,也不要忘了對相關的預算管理機制的建設,在建設過程當中要將與其相關的各種基金都納入到其預算管理的范圍之內。從擴展籌集范圍方面來講,首先,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人均收入,而增加農民的人均收入就必須要大力支持農業的發展,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大力推動市場反應較好的農作物產業發展;促使農村剩余勞動力逐漸向城市發展,推動城市的第二,第三產業發展,從而帶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發展。其次,要將老保險制度普及到吉林省的各個農村,普及工作有效的實施第一,要做好宣傳工作。第二,要做好帶頭作用,使已經領取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老人體會到加入當中的切身好處。最后,政府要繼續加大對吉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建設,繼續加大對其資金上的支持力度。從保證制度穩定性的方面來講,由于歷史原因,農民對養老保險有很多顧慮存在。多以國家要吸取經驗教訓,將相關法律進行完善,使農民的養老保險權益得到法律的保障。由于一些法律法規的落實具有很長的周期性,所以政府部門可以根據現有的法律章程在其基礎上進行修改或增加。與此同時加快相關法律的建設。
吉林省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需要政府部門與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協同合作共同來建設。政府需要政策上的支持,人民群眾需要在精神上進行支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只有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007
1004-7026(2017)22-0013-01
F842
A
項目名稱:吉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影響因素研究院社科合字(S2017)第0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