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明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 陜西 西安 712046)
試析反壟斷法與國際貿易經濟
□白建明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 陜西 西安 712046)
近年來,我國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市場經濟的發展條件下,我國對反壟斷法給予高度的重視。通常來講,反壟斷法的內容重點是國內市場,對國際貿易中的研究較少。實際上,反壟斷法所保護的應該是國際經濟與國內經濟。本文基于此,對反壟斷法與國際貿易經濟進行分析,一起能夠協調壟斷法與國家貿易的發展,促進國際貿易的逐步發展。
反壟斷法;國際貿易經濟;市場
外部擴張又可以稱之為企業合并,企業對另一企業財產及股份進行購買,用于夸大生產范圍,提高市場占有率、競爭力。外部擴張是市場競爭的表現,會造成一部分企業擴大市場氛圍,獲得更高利潤,同時還會造成一部分企業在競爭中倒閉。過多的合并很容易造成市場壟斷,因此,很多國家把控制企業合并當做反壟斷法的重要內容。德國出臺相關限制競爭法,并在第36條第1款規定,“凡可預見因合并產生或加強市場支配地位時,聯邦卡特爾局得禁止合并;除非參與合并的企業能夠證明,合并將改善競爭的條件,且這一改善競爭的好處大于因市場支配地位產生的壞處。”[1]
通常情況下,外企、跨國公司想要在東道國有市場主導權的是一件較難事項,東道國也會運用經濟政策、競爭政策等避免此種事件發生。如果發生這種事情,東道國也會聯合國內企業抵制、抗衡跨國公司。反壟斷法中有規定對市場支配地位企業濫用監督,規范和約束市場行為。
多數國際卡特爾的組成企業是國內出口企業,在國外不存在子公司,因此,國際卡特爾與跨國公司沒有過多的關系。為了使產品能夠銷售到國外,企業需要互相簽訂協議。對商品的價格、分割進口國銷售市場等進行明確規定。有的跨國公司也會參與國際卡特爾,加大本國產品的銷售范圍,這就需要和生產類似產品的國家在銷售上簽訂某種協議。
實際上,反壟斷法能否在域外使用是國家立法主權需要考慮的問題,但是,反壟斷法域外執行需和國外出現某種關系,這就造成法律上存在很多無法回避的問題。比如說,當反壟斷執行機構調查國外案件時,在對國外當事人發放文件、進行判決等執行過程中,會出現程序障礙。由于國際法中有明確規定禁止干預,所以一個國家不能在另一國領土行使主權。另外,反壟斷法還會與不同國家法律、利益等方面產生分歧。當出現分歧時,國家要在的就是維護自身的權益。但是實際上,由于國家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不同,行使權力時也會存在一定的干涉。比如在1955年的一起美國對瑞士鐘表制造商信息中心案件中,瑞士政府就指出,美國法院對瑞士鐘表制造上出口進行干預,這種做法對瑞士經濟利益有很大的損害。除此之外,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還特別針對美國制定抵制法規,防止本國人出現提供給國外法院有關反壟斷案件的相關幫助,也對外國法院對本國企業做出的判決不予以承認、執行。[2]
反壟斷法出現的時間較長,在1947-1948年哈瓦那聯合國貿易和就業會議上,協商出國際貿易組織憲章,規定管制限制性商業。1980年聯合國也制定了“一套管制限制性商業慣例的多邊協議的公平原則和規則”,各國家根據此制定使用本國及企業合作國家的競爭法。不過國際經濟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利益還存在較大的沖突,為了維護本國經濟發展,國家會制定出相關的法律政策。因此,反壟斷法在國際市場中的實行仍是艱難的工作。
目前,很多國家在對外經濟中還存在一系列矛盾與沖突,這也是影響國際反壟斷法的重點。經濟發展不平衡國家的企業之間在競爭過程中,往往偏向發達國家。一味的強求經濟發展較差的國家舍棄對本國企業的保護,對國外企業與國內企業的態度相同,是不太可能的。這種方式也不利于國外企業與本國企業的合作,不能形成共贏的合作機制,[3]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一致的國際反壟斷法尤為困難。
我國經濟發展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轉變,這一過程會使我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產品等向世界經濟舞臺邁進,而國外也同樣會有企業、產品等不斷涌進我國,形成競爭。這種競爭可以鞭策我國企業技術改革,提高服務質量,但是還會出現壟斷及限制競爭事例。因此,我國在發展國際經濟中,要不斷借鑒別國市場經濟發展經驗,頒布適合我國國情的反壟斷法,規范企業競爭,維護自身權益。此外,我國還可以與其他國家形成反壟斷合作,保證互惠、平等條件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避免出現跨國限制競爭,創建適合我國市場競爭的商業活動。
[1]蘇義振.論反壟斷法與國際貿易經濟[J].商,2015(38): 224-224.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029
1004-7026(2017)22-0042-01
F74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