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列金
(遼陽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 遼陽 111000)
互聯網社群生態經濟運營模式探究
□呂列金
(遼陽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 遼陽 111000)
借助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在社會各階層群體中迅速生成各種社群。本文在分析了互聯網社群的特征、分類基礎上提出社群生態具有更高的經濟價值,進而探討了目前較常見的幾種社群生態運營模式。
移動互聯網;社群;社群生態;經濟運營模式
人民網發布了2017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16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平穩發展,2016年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大概6.95億,比2015年增長12.2%,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到10.93億,同比增長13.4%。可見,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移動用戶的增加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經濟生產方式、生活和消費模式。移動互聯網促進了信息生產和傳播的同時也加強了物與物的聯系、物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社會各階層群體中迅速生成各種社群,同時商品和服務的社交屬性使其超越了本身,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社群生態逐漸形成,它正以各種運營模式進行著商業變現,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
社群和社區和社交略有不同。社區重內容,以話題為中心,交流某類話題,表達想法。如天涯貓撲、百度貼吧。社交重人,無中心,找人聊天交流,內容不限。有熟人社交(朋友圈)和陌生人社交(陌陌)。社群重組織,組織為中心,找到組織,有歸屬感。如微信公眾號、三節課、羅輯思維等。從狹義的互聯網產品角度定義:社交是一種行為模式,社區是一種內容載體,社群是一種組織關系。總之,我理解的社群就是將一群有共同追求的人聚集在一起,通過互動產生強烈信任感,有制度保障,能自運轉和自生產的組織。社群有真實的和虛擬的,如互聯網社群,本文主要研究互聯網社群。社群這種組織的特征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社群成員要有共同追求。社群人員聚在一起是因為有共同語言,他們或有著共同的興趣、或用著同種產品、或為了追求同樣的價值等等。在現實中也許很難聚集那么多有共同興趣和愛好的人,而通過網絡社群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迅速聚集有著相似追求的人。這些共同點是社群形成與否的標志,是社群賴以存在的根本點。
其次,社群具有自組織性和再生產性。社群是多向交流的,它不是高度依賴管理者(版主)的組織,而是成員間互動,自組織性的。同時社群中的用戶既可以是消費者又可以通過自己參與設計和研發,成為產品或服務的生產者和提供者,因為他們更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產品,所以這些精準定位的產品更符合這類消費人群的需求。
最后,社群要有制度。制度還要切實執行,這樣才能夠保障成員的進出和正常活動,因此制度對于保障社群運行至關重要。
來自《互聯網洞察》的文章“商業揭秘:你懂得社群的分類嗎”中從互聯網社群塑造上,將互聯網社群劃分為五類。
產品型社群是人因產品而聚合成為社群,其中品牌型社群是產品型社群的一種延伸,是基于成員對某個品牌的文化有很強的認同感。如汽車產品有許多產品社群,而在其中的哈雷車友會就屬于品牌型社群,成員間基于對這個品牌的熱愛,有共同話題,建立了強關系,聚集了無數粉絲,促進了汽車的銷售。興趣型社群是基于興趣圖譜創建的社群,如科技創業類社群36氪等。知識型社群是興趣型社群的一種,邏輯思維是典型的知識型社群,通過成員間知識分享、整合出版業和輸出培訓課程等方式運營。工具型社群,在社群工具,如微博、微信、陌陌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社群。如小米以米聊群代替組織架構,實施內部項目管理等。
就比如我們買房子,不能房子大戶型好就可以,還要考慮周圍的環境和綠化,比如有沒有配套的教育機構、醫療機構、健身場所和文化娛樂及購物中心等。這些可以增加住房的經濟價值。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生態系統,能夠健康運轉起來。沒了學校沒了社區服務,單獨的房子就沒有那么高的商業價值。社群也只有具有參與感、熱度、利益、信息補充、價值認可的生態配備才可能運轉起來,形成商業閉環,產生商業價值。
社群作為一種新興媒體形式,把其當作廣告投放渠道,肯定不能采取傳統的只求淺層觸達的打法,“丟完即走”注定行不通,廣告只有建立在良好的社群運營和精準的群成員匹配上才會有效果。
社群電商實質上就是通過社群作為渠道銷售商品。社群電商優勢在于群成員的高精準和高互動(當然這是針對成熟社群而講)。社群電商的關鍵:是在對應領域依靠專業內容的輸出建立中心化的信任關系。拋去信任關系,純粹靠引流+轉化,沒有復購,就不是社群電商的玩法,而是傳統的“流量+轉化率”的玩法。
通過收取會員費的方式變現,可以說是最為簡單直接的變現方式了。社群不同于粉絲群,它是有著共同目標和價值觀的人群聚合。如果你愿意為入群付出金錢代價,那基本可以認為你對社群是高度認同的。
要說商業模式與社群屬性結合最為緊密的,非產品型社群莫屬。產品型社群,指的是社群在運營發展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屬性氣質,由群成員共同創造產品和服務,進而在社群內或社群外進行變現。
小米社群,就是一個典型的產品型社群。對于小米而言,硬件可以不賺錢,甚至可以免費,但硬件把用戶聯結起來,然后依靠后續服務與衍生產品賺錢。也就是小米的MIUI系統,小米利用MIUI系統建立了自己的商業模式,小米利用這個系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社群,這個社群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可以為小米盈利。海爾自2012年開始就開始探索互聯工廠制造體系,先后打造出7個互聯工廠,并借助COSMO系統及支撐其運轉的眾創匯、海達源等平臺,打通生態價值鏈,讓用戶零距離的參與到產品的交互、設計、制造等全流程中,從創意的迸發到產品的誕生,用戶既是消費者又充當了生產者的角色。以海爾天鉑空調為例,這款圓形空調的創意最初來自一名網上用戶的靈感。在用戶提出創意后,30多名發燒友和他一起設計方案,并在網上得到1 700多名用戶的建議和支持,經過不斷修改和調整,最后這一方案進入到海爾開放平臺上,整合了包括中科院、供應商等在內的一流外部資源,實現了對傳統產品的徹底顛覆。該產品在上市前就已經有近萬名用戶預約、咨詢,上市后更是受到消費者追捧。
眾籌改變了消費者的角色,讓粉絲、社群都可能成為創新商業的推動者和投資者。比如李笑來收費的“七年就是一輩子”社群。這很好地體現了社群媒體的運作規律和強大威力。比如一個母嬰社群平時經常探討市面上紙尿布的優缺點,吐槽沒有一款好用的紙尿布,那么社群就可以收集這種需求,生產一款全新的紙尿布品牌,并且讓群成員參與產品設計,甚至向群成員眾籌資金生產這款紙尿布。
互聯網時代下,社群經濟成為下一個風口,搭建起一個互通互聯的共贏生態圈,實現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捕捉并第一時間滿足用戶的需求,社群生態的運營模式值得未來企業去繼續探索和研究。
[1]朱友軍.消費生態重構:新零售的終極法則[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6.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048
1004-7026(2017)22-0063-02
F717
A
呂列金(1974-),女,漢族,遼陽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