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玉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三河鎮農業技術服務站 江蘇 淮安 223300)
探討小麥種植管理以及有效病蟲害防治技術
□楊懷玉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三河鎮農業技術服務站 江蘇 淮安 223300)
隨著農業結構的日趨完善,小麥作為我國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在社會大眾的生活中占據著不小的位置,為了有效提升小麥的產量,滿足人口日益增長帶來的糧食需求增長,加強對于小麥種植以及田間管理,完善當前使用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保障小麥的作物健康,有效完善當前社會上的食品安全質量。
小麥;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
小麥是我國生產量僅次于水稻的農作物,在社會大眾的生活中占據著不小的地位,隨著人口的日益增長以及人們對于生活質量要求的逐漸提高,提升小麥的產量以及種植質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完善小麥的綜合生產水平,從小麥的種植管理入手。
在小麥種植之前,要對小麥種子進行篩選,從根源上解決小麥生產質量差、抗病蟲害能力弱的問題,所選擇的小麥種子一定要具有頑強的生長能力,經過精心的培育,小麥的種子在日后播種之后的出芽以及接穗方面會提高很大的效率。種植管理不僅要考慮之小麥種子的性狀,也要對未來小麥的生長環境等等客觀因素進行考察,對于土壤環境、天氣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等進行綜合的調查,確保未來能夠順利保障小麥的順利生長以及產量的穩步提高。
進入到小麥播種的時期,期間的很多定性因素以及不定性因素都會影響小麥未來的產量,因此期間注意進行精良播種,播種期間,對小麥的生長因素包括天氣因素、壟深、壟距以及播種的數量進行科學評估以及考量,在播種期間,氣溫控制在10℃最佳,過高或者是過低的溫度都對種子的后續發育產生影響,而壟的深度以及間距也要根據未來田間產量的需求以及土地的實際培育能力進行科學的劃分。
當小麥完成播種進入到后續的成長期間時,施肥工作以及澆灌工作是種植管理的重心,有效施肥能夠合理控制小麥的營養,滿足人類身體健康的需求,由此種植管理的人員要注意控制化肥的用量以及施肥頻率,化肥在施加的時候要根據小麥的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施肥量過多會一只小麥的生長,較少會減緩小麥的生長速度,因此種植管理要根據小麥的實際生長需求以及不同成長階段合理控制。
一塊農耕地,如果長時間的種植小麥,會使得土壤內利于小麥成長的營養物質流失,在小麥生長的過程中,如果土壤內可以供給的營養物不足,小麥的產量以及質量就會大大降低,為了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種植管理人員應當進行土地分塊管理,輪流耕種,確保在同一塊土地上,每一種利于小麥生長的營養物質不會大量流失,并實施土地的保養措施,有效保障土地的肥力提高,確保小麥的產量大大提升,并促進小麥的生長質量,保持土壤的肥沃程度,維持良好的水文環境,確保小麥生長環境穩定。
在小麥種植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病蟲害種類有很多,對小麥的質量以及產量都有很大的影響。在小麥成長的過程中,常見的病害有紋枯病、銹病、白粉病,其中紋枯病主要是小麥在成長的返青期、拔節期、孕穗器以及抽穗期。銹病和白粉病主要出現在小麥的孕穗器、抽穗期、灌漿期以及成熟期。同時小麥成長的階段,還會受到病蟲的侵擾,例如吸漿蟲、就紅蜘蛛以及蚜蟲等等,相較于病害,病蟲對與小麥生長的影響更大,也直接影響了小麥日后的質量,為了改善這一問題,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改善小麥的種植管理。下文提出了幾點小麥病蟲害防治的措施。
在進行小麥病蟲害防治的時候,種植管理人員應當關注季節對于作物的影響,在春季的時候,病蟲害肆虐,同時也是病蟲害預防的最佳時節,春季的時候小麥正好處于返青期,抵抗能力相對較弱,非常容易感染病蟲害,此階段種植管理人員必須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有效的抑制病蟲幼蟲的成長,為小麥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防蟲害藥劑不能不經任何處理就直接噴灑在小麥作物上,而是要經過比例調制或者是攪拌,根據小麥的實際情況讓小麥的抗病蟲害能力有所提升。同時,在選擇防蟲藥劑的時候,種植管理人員應當要選擇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的農藥,避免藥物對于小麥的作物產生不良的影響最終對食用的人群造成影響。調配的病蟲害藥劑濃度,讓小麥的預防能力擁有更強的預防能力,例如:粉銹寧乳油是病蟲害防治的主要藥劑,殺菌效果良好,殺菌劑占比0.15%,預防的持續時間大約達到3個月,由此有效保障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在小麥成長的階段,經歷了很多個特殊的時期:在小麥的返青期,麥田內的麥苗心葉長到了1~2cm之間,此階段小麥最容易遇到吸漿蟲以及發生紋枯病,此時,半個月噴灑1次預防農藥,當農藥噴灑上之后,一定要配比灌溉。在小麥的抽穗階段,小麥會遇到的病蟲有麥蜘蛛、赤霉病以及銹病,此期間,種植管理人員要時刻關注小麥是否有類似的發病癥狀,一旦發現類似的癥狀,一定要及時采取糾正措施。為了預防病蟲,可以配比蟲螨克乳油、三唑酮乳油,或者是選擇40%的氧樂果乳30ml,兌上酒15kg的進行配比,對于病害,可以使用多菌靈藥劑,兌上20~30kg的水增強效果。在小麥進入到成熟階段之后,蚜蟲以及紅蜘蛛病蟲肆虐,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綜合使用藥物治療以及葉面肥結合的方式,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除了采用化學防治的方式,生物防治的方式也能夠有效控制病蟲害對于小麥成長的影響,在威脅小麥成長的過程中較大的小麥蚜蟲,此類蚜蟲擁有很多的天敵,對天敵進行保護與利用,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降低外界藥物對于小麥生物結構的影響。生物防治的方案有效維護了生態環境的平衡,相應綠色食物以及食品安全的相應。除了生物防治的方案,種植管理人員也可以使用物理防治的方式為小麥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種植管理人員可以定期的為小麥除草,保持土壤的養分不會被其他的植物分走,也確保小麥田地內的蓄水與溫度保持系統能夠正常工作。除此之外,種植管理人員還要定期查看小麥田地的生長情況,對不同麥穗的生物性狀進行觀察以及對比,與正常的農作物成長范圍進行比對,及時探究小麥田地內不正常的生長方式。
小麥是北方最重要的作物,種植面積不斷增長,規模逐漸增大,為了穩定小麥的產量以及農民的收入,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病蟲害,為小麥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讓病蟲害防治技術發揮出最佳的作用,利于小麥的成長以及質量提升。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進步,農作物面臨著結構調整以及整合的發展趨勢,小麥和水稻作為我國產量最大的作物,在種植的過程中需要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規避以往種植中出現的問題,本文重點對當前小麥種植中出現的病蟲害問題進行了梳理,找出了當前小麥種植需要注意的問題,重點梳理了病蟲害這一問題對于小麥成長的影響,提出了幾點預防小麥病蟲害的措施,規避小麥長期病蟲害防治技術,提高小麥的種植的產量以及質量,讓社會大眾的食物質量的大大提高,有效保障社會大眾的身體健康以及食品安全,未來維持社會的發展穩定性,也為農業行業的穩定發展以及長久進步奠定良好的基礎。
[1]陳萬權.小麥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體系[J].植物保護,2013,39(5):16-24.
[2]曾娟.我國2012年小麥重大病蟲害發生特點和預測預報建議[J].植物保護,2013,39(6):78-85.
[3]曾娟,劉萬才,姜玉英.小麥重大病蟲害數字化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與應用[J].中國植保導刊,2011,31(7): 36-40.
[4]王玉卿,肖春,曹雅忠,等.兩種殺菌劑和殺蟲劑復配制劑對小麥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效果評價[J].植物保護, 2010,36(2):157-160.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056
1004-7026(2017)22-0074-02
S435.12;S51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