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茂林
(哈爾濱產權交易中心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淺議“互聯網+”時代下CFO的勝任能力
□郭茂林
(哈爾濱產權交易中心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當下,全球化經濟迅猛發展,工業制造面臨技術創新,以工業4.0為代表的智能制造,“互聯網+”等使得各行各業競爭格局變化加快。同時中國制造2025又加速產業結構轉型。在“互聯網+”時代的新時期,新技術對CFO的思想觀念和傳統財務操作模式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本文試就如何提升新時代CFO的勝任能力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互聯網+”;CFO;勝任能力
記得高中時學習語文的時候,語文老師說要想學好語文,就是要跳出語文課本學語文,很多功夫在語文課本外,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這就是所謂“大語文”的觀念。同樣用在財務學習上,更是應該跳出財務看財務。尤其是“互聯網+”時代下,要處理好財務的問題,更多的功夫在財務能力之外。中海油的“三無”總會計師孟飛,他被認為是中海油歷史上做得最好的CFO。但是,他卻是一個“三無”人員:沒有學過會計,也沒有會計職稱,更沒有會計文憑,但就是他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事情,靠的是多年業務實戰經驗,大幅度降低企業成本。
互聯網幾乎對每個行業的沖擊都是巨大的,財務工作也是如此。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互聯網+”為會計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支撐。二是“互聯網+”為會計人員的轉型帶來了新機遇。三是“互聯網+”為會計職能的轉變創造了新環境。現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區塊鏈技術等眾多前沿性的技術帶來傳統財務翻天覆地的變革。
當今社會服務走向細分化,各行業各專業都有一定的交叉,尤其是會計這種半文半理的專業。會計作為一門商業語言,是經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大膽預測:會計專業是永恒的,被替代的是會計專業的表達形式和載體,未來會計體現的表達形式上在標準化的核算方面或由計算機替代,個性化方面或由掌握更多數據模型和工具的精算師和統計分析師來替代。會計專業應該是永遠需要的,被替代的是那些只掌握基本技能的普通會計人員而已。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每個人都該有這樣或那樣的危機感,從歷史來看,猶太人的聰明才智就是在種種不安的環境下逼出來的。普通人循規蹈矩,雖然安逸,但缺少創造力的源泉。這個偉大的變革時代的確迫使我們思考更多的問題。但無論財務如何發展,少不了人的載體,人的素質和思維或超前或滯后,都會前赴后繼,不用號召,不用驅使,這就是市場經濟的魅力。各個行業都是此消彼長,同樣,如果財務行業發展迅速,從業人員能力夠強,那么也完全可以取代很多其他行業。在大數據財務共享模式背景下,財務部門掌握的數據如果足夠龐大,CFO能否整合市場營銷的職能?完全有可能。能否整合倉儲物流的職能?績效考核?經營計劃?經營分析等等,財務都可以去延伸,去挖掘自己的更大價值。
在企業的日常財務工作中,既有大量標準化的業務,而有一些個性化的需求。海爾集團專門針對海爾高層的需求設計了特殊財務報告,這就是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財務工作的確應該打破簡單的四張表的報告模式,這僅僅滿足了基礎監管和統一報告的要求,更多的個性化管理服務的部分沒有體現出來。而通常CFO專業化、深不可測的閉塞形象的確讓其他人退避三舍,有人戲稱一些CFO的形象:膽小謹慎好自娛自樂、固執倔強好考試。CFO加班加點的工作,或許真成了行業性的自娛自樂,僅僅是為了完成工作而完成工作。標準化的四張表,誰來都是這些,何嘗不是簡單粗暴,態度冷漠高傲?這的確也不符合市場經濟服務要求,也不符合現在國家供給側改革的需求。客觀的說,類似四張表的東西還是必須要做的,這是標準化的東西,也是各類監管機構的規范要求,是基礎。但增值服務的部分更能體現出CFO的專業化服務,這才是體現出CFO價值的東西。
不久的將來,企業集團層面短期內可以試行會計核算集中化,財務投融資管理進一步集中化,管理會計進一步下沉,分散到業務第一線,集團總部重點做財務戰略的研究和實施。遠期要實現財務共享,完全打破原有體制,將更多的CFO從核算中解放出來去做管理會計、去做投融資會計,去做好個性化、可視化的信息管理服務。財務工作中更要善于轉換思想,從用戶思維考慮和解決問題,這在未來的財務工作中的運用是革命性的,不僅局限于財務報告,在財務工作的其他方方面面都需要貫穿用戶思維。這里的用戶思維實際上就更多的體現在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方面。“干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這也是CFO在新時期保住飯碗必須學會的東西。
總之,新時期合格的CFO必須是大財務,必須有較強的服務意識,必須掌握好行業發展趨勢,主動有所作為,才能在經營管理中更好的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076
1004-7026(2017)22-0101-01
F23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