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浩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11)
自動化系統的經濟控制技術分析
□王 浩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11)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系統中應用人機一體化項目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相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問題和管理機制進行整合,確保處理措施和控制技術應用效果貼合實際需求。本文對人機一體化以及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系統基礎結構模型進行了簡要分析,并集中闡釋了控制技術的實際情況,以供參考。
人機一體化;機械工程;自動化系統;結構;控制技術
在人機一體化自動化系統制造過程中,要結合計算機技術和現代制造技術,確保相關工件的裝卸、運輸以及輸送過程貼合實際需求,從而保證人機一體化自動化制造技術的階段性控制貼合實際水平。
在人機一體化以及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系統中,使用人群要和機械形成互動關系,其內部存在角度的人機協同操作指令和程序,自動化制造系統也發揮著自己特殊的作用[1]。人機一體化以及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系統主要分為以下幾個層級結構:
第一,感知層,系統的感知層中,主要是機械信息顯示系統以及人的五官感知系統,能結合相關機械特征對這兩方面予以分析和判斷,從而保證外界輸入系統信息的感知效果貼合實際需求。其中,機床的參數。機械作業的計劃、機械指令以及技工零件的實際信息等,都是重要的參數信息。另外,在感知層中,也要對系統傳感器感知內外物理信息的單元予以關注,主要是對機床加工精度、工作狀態以及照明狀態等進行數據分析和信息整合,確保感知形式和處理效果的維護程度切實有效。
第二,控制層,在人機一體化以及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系統中,控制層要踐行基本的控制策略。1)機械主導人工輔助的運行模型,在自動化系統處理相關信息和數據的過程中,對隨機性、非線性化以及非結構化的事件進行機械主導計算和分析,確保控制活動能提升精確度,減少相關的人工代價。2)人工主導機械輔助的運行模式,在智能控制策略中,人類感知能完成的信息較多,將邏輯推理和信息處理交予計算機,而工藝環境分析、市場結構發展動態等則需要人工判斷。3)人工和機械耦合控制模式,在人機聯合體系建立的過程中,要對單獨決策和處理結構予以分析,確保人機耦合效果的實時性,也為系統自動化切換控制方式提供保障,一定程度上提升控制系統的可靠性和完整程度。
第三,執行層,能對相關操作指令進行實時執行和管理,確保配合效果的同時,發揮人在系統中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活動的完善效果和市場適應程度[2]。
在人機一體化以及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系統中,要對技術模型予以管理和控制,從而保證控制技術能發揮其實際價值,維護系統處理水平和整合效果,實現整體技術結構的系統性優化目標。
分布式數字化控制技術模型中,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現場驅動,能有效對人機一體化以及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系統過程量進行輸入、輸出操作。2)有效完成人機一體化以及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系統過程量進行預處理工作,能借助真實的數值對現場值進行還原,保證計算準備工作就緒。3)有效采樣現場數據,并且及時進行處理和存儲操作,確保本地數據庫信息的完整性,有效實現管理目標和技術模型控制目標。4)數據分析模塊,有效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和處理,并且及時開展相應的計算和約量控制,真正得出人機一體化以及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系統的實際控制變量[3]。5)結合驅動,對輸出控制量予以判定后直接指揮現場。
第一,開環控制系統,在系統整合機制建立后,借助伺服系統對相關輸出指令的脈沖信號進行反饋信息收集,從而控制精度。第二,閉環控制系統,在系統應用過程中,要結合接收驅動指令以及檢測元件實際位置反饋信息進行系統化處理,并且結合差值項目和完善程度有效修正和管控,確保系統穩定性和精確度能貼合實際需求,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統控制的穩定性以及精確度。
總而言之,在人機一體化以及機械工程自動化系統應用的過程中,首先要對其基礎結構模型予以判定,確保相關因素能貼合實際水平。借助人機之間的協調作用完成相關系統,確保功能和處理結構的完善程度符合標準,為人機一體化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楊燦軍,陳鷹,路甬祥,等.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理論及應用研究探索[J].機械工程學報,2014,36(06):42-47.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122
1004-7026(2017)22-0155-01
TP273
A
王浩(1992-),男,漢族,新疆,本科,湖北大學知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