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趙鶴群
基于“互聯網+”的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創新型實訓模式探索研究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趙鶴群
如何利用互聯網的創新成果助力高職教育質量的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與認真謀劃的重大課題。本文基于“互聯網+”新技術,建立高職實訓管理平臺,制作專業核心課程APP應用軟件,探索開發實訓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方法,構建創新型高職實訓教學模式,提升高職學生培養質量。
互聯網+;高職教育;實訓;創新
隨著工業技術快速發展,高職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升級至國家戰略層面。如果想要改革職業教育體系,必須滿足當代“工業 4.0”概念,也就是設備智能化、互聯化,實現物物相連的理念,來替代老一代的機電一體化設備。所以職業教育想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離不開互聯網,和企業實踐的緊密聯合程度也離不開互聯網。依托“互聯網+”新技術建立的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嶄新教學模式的出現重構了教學過程和師生關系。通過互聯網搭建的教學管理平臺,重新分配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比重,充分利用基于“互聯網+”建立的新型教學手段,學生可以在線學習概念性知識或操作方法,課堂上用于老師和同學討論、解決問題及開拓思路。互聯網教學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的師生角色和關系。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更為多樣化,教師側重個別輔導而不是講課,將從教學活動的主體逐漸轉變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不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學生作為認知主體的角色將得到充分體現,每個人既是知識的學習者,也可以成為知識的貢獻者。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其培養目標是高端技能型、應用型的專業人才,注重的是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的鍛煉。為了使培養的學生具備企業所要求的專業職業能力,各個高職院校都進行了校內、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校內實踐基地主要是應用教學軟件、實訓設備進行模擬教學,通過不同教學軟件、實訓裝置的使用讓學生模擬實際的崗位技能,從而讓學生與行業聯系起來,了解和接觸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高職院校傳統實訓課程主要依靠實驗室內實訓設備,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操作學習。受到實訓設備數量、場地、學生人數、課程安排等多方面約束,學習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好多自主性差的學生在實訓過程中主動“靠邊、往后站”,不能獨立完成實訓任務,達不到實訓課程的鍛煉目的。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基于教學課件以及“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容易獲取的仿真軟件和低成本“口袋實驗室”,學生可以在宿舍和自習室中完成仿真實驗和相當部分的驗證性實驗,更多的在校時間將用于設計性實驗或實際項目。高職教學的主要教學形式——實驗和實訓將真正提高到其應有的地位。這能幫助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技術技能以及更好的回歸高職教育本質。
本文以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研究目標,建立了基于“互聯網+”的高職創新型實訓模式,主要內容包括下列幾方面:
1)建立實訓管理平臺
應用“互聯網+”新技術建立實訓管理平臺,使用目前應用廣泛的微信公眾號建立實訓管理平臺,將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核心課程集中起來,制定實訓任務書、實訓指導書、實訓報告、制作實訓項目微課等,組織學生課下自主學習,授課過程中也可進行信息收集、互動實踐、學生考核。
建立資源管理平臺、教學管理平臺、實習實訓管理平臺等,學生可以通過觸摸屏和網絡終端查閱所有資料,實現自主學習,同時可以與二維碼結合,實現手機瀏覽及資源下載。
2)制作APP軟件
新階段高職生源也被稱為“網絡原住民”,人手一臺智能終端——手機或者IPad,很多學生每天操作智能終端設備的時間要超過6小時以上。因此,如何利用好智能終端設備,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就變得尤為重要。應用“互聯網+”新技術將核心課程知識點制作成APP軟件供學生使用,學生可以在課下、課上隨時觀看,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便捷性。
3)結合互聯網在線課程
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廣域性、遠程性和開放性使得知識生產和傳播突破了時空局限,以微課、慕課、精品課程資源為載體,通過網絡技術為實訓提供強大幫助。在優秀的慕課網站像“慕課網”、“中國大學MOOC”、“MOOC學院”等媒介中為學生篩選優質課程,鼓勵學生積極學習,開拓專業知識領域。
4)應用“翻轉課堂”改革教學方式
傳統實訓課程主要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按步進行操作練習,由于班級學生多、實訓裝置少等原因,致使課堂效率較低。因此,探索將“翻轉課堂”模式應用到實訓教學中,要求學生在課堂下跟著實訓平臺課件、慕課、APP軟件等網絡方式進行自學,在上課前將基礎知識及操作提前掌握,課堂主要進行驗證實驗或者創新實驗,提高實訓效率和效果。
本文建立了基于“互聯網+”的高職創新型實訓模式,該模式具備以下優點:
1)實現多渠道自主學習
建立實訓管理平臺、APP軟件,學生可以通過觸摸屏和網絡終端查閱資料,實現自主學習,同時可以與二維碼結合,實現手機瀏覽及資源下載。
2)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豐富教學手段
以微課、慕課、精品課程資源為載體,以信息化教學改革為手段,將“互聯網+”融入了信息化教學及課程建設中,通過網絡技術為實訓提供強大幫助。
3)“翻轉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率
學生在課堂之外參照實訓平臺課件、APP軟件等網絡方式進行自學,在課前掌握基礎知識及基本操作,課堂中進行驗證實驗或者創新實驗,大大提高了實訓效率和效果。
[1]周敏.“互聯網+”時代中國高職教育轉型思考[J].高教發展研究,2015.12:24-25.
[2]劉旭東.“互聯網+”時代下自動化專業職業教育的新形式:嵌入式網校[J].科技廣場,2015.06:172-177.
[3]華馳,顧曉燕.“互聯網+”背景下的實驗實訓教學體系設計[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03:172-176.
[4]王亞.“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高職教育新常態及翻轉課堂教學新趨勢[J].教育藝術,2015.09:293.
趙鶴群(1984-),男,吉林人,畢業于蘭州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現任教于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技術。
2016年度吉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課題(2016ZCY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