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橋
2015年3月,陳明礦摘得“第25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配角獎”桂冠。之后,他又憑借在淮劇《小鎮》中的精彩表演,一舉獲得第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五朵“梅花”。這一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傳來,樂壞了老爺子“淮劇皇帝”陳德林,他讓女兒給他準備一條鮮艷的紅色領帶,還做了一個亮閃閃的牌子,寫著“陳明礦”三個字。他顧不得“皇帝”的身份,親臨頒獎現場,為女婿振臂高呼:“陳明礦最棒!陳明礦加油!”

一家兩代四人,淮劇世家不尋常
少年迷戀戲曲
一生執著鑄輝煌
這個江蘇泰州的淮劇世家,兩代四人人人摘得戲劇界權威獎項,在戲劇界堪稱神話。追蹤神話的起源,還要從“淮劇皇帝”陳德林說起。
1945年3月,江蘇泰州一小院內,全家為迎來“帶把兒”的胖小子歡欣雀躍。這個大胖小子就是如今的陳德林。
陳德林兩周歲多的時候,母親因生小弟弟難產而死,陳德林一下子成了沒娘的孩兒。爺爺心疼孫子,經常抱著他去親戚家的五友戲院蹭戲聽。這一聽,可聽出了“麻煩”,陳德林跟著爺爺聽到五歲之后,只要得空自己就往戲院跑,爸爸若是找不到兒子,只要去戲院一準能領回家。
1956年,五友戲院停業了,蹭了六七年戲聽的陳德林不能聽戲了,整天跟丟了魂似的。上課的時候他總是嘀嘀咕咕說著什么,老師問他:“陳德林,你嘴里嘀咕什么呢?”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小開口”,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氣得老師在他的評語上寫下:“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滿腦子都是戲,戲,戲!”老師的氣憤也無法阻擋陳德林對戲的執著,蹭不成戲,他就悄悄繞道跑去肖家巷泰州金城劇院花錢聽戲,老板見這小家伙天天過來,索性就把二排四座設成了他的“包廂”。坐在這“包廂”里,陳德林居然聽會了淮劇的《老淮調》,揚劇的《大開口》《小開口》,拜師學戲成了他最大的夢想。
1957年泰州市文教局組織全市各學校排練文藝匯演,校長和老師一下子想起來五年級有個會唱戲的陳德林,特意為他量身定做了一出戲,沒想到陳德林一炮打響,拿了個一等獎回來。1958年,泰州藝術劇院成立,正式招收學員,陳德林不顧父親的擔憂和反對,毅然報了名。不久,他就被正式錄取,小戲迷一夜之間成了小唱戲的。
像陳德林這樣的男孩子進了戲校,一般都從最初的丑角開始學起。陳德林整日吊嗓子、翹腿、跑圓場,經常超負荷訓練,漸漸體力不支,出現了頭暈,甚至休克的情況,嚇得老師將他勸退回了家。
父親勸兒子學點別的手藝吧,可陳德林滿腦子全是戲,執著地認準這一門,不讓進班級學,他就悄悄趴窗外聽。這一幕恰好被校長看到了,他大聲訓斥:“不好好上課,怎么還跑外面趴窗戶?”驚魂落魄的陳德林趕緊回答:“老師讓我回家了。”“為什么回家?”“因為身體不好,學不了武行。”
沒想到幾天之后,學校竟然來了通知,讓他回去上課。原來,那天校長離開后就去找老師吵了一架:“身體不行可以鍛煉,武行不行可以學文,像陳德林這么好的苗子,千里難尋,怎么能說回家就回家呢?”就這樣,陳德林又回到了學校,從揚劇班調到了淮劇班。1960年,陳德林畢業了,成為了泰州市淮劇團的一員。
進了劇團就可以上臺表演了,想想就美。可是團里有規定,新進團的小同學,一不準看戲,二不準參加演出,一門心思練功。沒戲看簡直要陳德林的命了。時間久了他就悄悄溜到后臺去看,心想:哪怕讓跑個“龍套”,打個“下手”也行啊!陳德林知道領導愛抽煙,他就想了個法子,趁著散戲的功夫,溜到場子里拾煙頭,再一個個打開,把剩下那點煙絲湊一起卷成煙卷,送給領導。這招果然見效,很快陳德林就開始參與到一些戲的演出,行家們都說:“陳德林大有‘角兒 的模樣!”
從那以后,陳德林臉上總是掛著美滋滋的微笑,同事們都以為他在沾沾自喜,其實他偷偷樂的是另外一件美事。原來1961年,劇團里來了個溫柔可愛的女孩子黃素萍,經常跟他一起練功,吊嗓子,她那漂亮的臉蛋,清亮的嗓子勾走了陳德林的魂兒,盡管劇院不允許他們談戀愛,可這情竇初開的年齡,陳德林怎能按捺住自己狂熱的心?
怎么表白呢?直接說吧,身邊總是有人,怕被聽到;寫個紙條吧,萬一被人舉報到領導那里可就壞了。忽然,聰明的陳德林心生一計,他趁黃素萍晚上卸妝的空檔,將早就預謀好的一只手伸向她:“黃素萍,我有一樣東西給你看一下。”說完他猛地把手掌攤開,手心上寫著“我愛你”三個大字。黃素萍看完就含羞地跑了,陳德林一夜緊張,沒怎么睡。第二天,陳德林不好意思了,見了黃素萍趕緊說昨晚是鬧著玩的,誰知黃素萍不干了:“什么鬧了玩的,你當真,我也愿意啊!”陳德林的執著用在愛情上,竟然也鮮花綻放,沒多久,兩人高高興興地結了婚。
1978年,已經33歲的陳德林看望了當時最著名的淮劇藝術家筱文艷老師。那一次相見,他深感自己的水平遠遠不夠,若能拜師筱文艷那該多好啊!為此,他決定去上海淮劇團深造。到了上海,陳德林才真正如魚得水,淮劇藝術的大門終于被他敲開了。
1979年5月的一天,陳德林作為特邀演員,與筱文艷等人前往揚州、淮安等地演出,他趁著文艷老師休息的空兒,竟滿臉通紅大踏步走到文艷老師跟前:“老師,我想拜您為師,得您真傳!”雖然筱文艷老師被陳德林這“突然襲擊”嚇了一跳,但是看著眼前這個臉已經憋得通紅的小生,居然笑呵呵地就答應了,破例收了她一生唯一的男徒弟。
得了筱文艷老師的真傳,陳德林的淮劇唱腔有了更快的進步,這段為期4年的上海深造學習,成了他藝術生涯的轉折點。
舞臺金光閃閃
一代更比一代強
時光轉瞬即逝,1972年出生的女兒陳澄五周歲了。一天,因為修改一個唱腔,陳德林和黃素萍爭執不下,一時間誰也說服不了誰,蹲地上玩的女兒鼓著小腮幫子不干了:“爸爸,就是你不對,這句應該這么唱。”說完,小家伙竟然有板有眼地把一段難度很大的淮調唱了下來。陳德林嚇到了,他一把抱起女兒一邊親一邊喊:“我寶貝閨女一準能成個根正苗紅的淮劇名角兒!”從那以后,五歲的陳澄能唱戲的消息傳遍了上海淮劇團,只要大家有空,都跑過來逗陳澄唱上一段,小陳澄也不吝嗇,總能博得滿堂彩。
1982年,筱文艷、何叫天、馬秀英幾位老師要去參加上海第46期廣播會,就缺一個扮演孩子的角色,幾個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只有10歲的小陳澄,那可是面對全國的現場直播,大家又興奮又擔憂,生怕她出錯,砸了招牌。誰知,小陳澄根本不害怕,硬是將一首近200句唱詞的《趙五娘》選段唱得滴水不漏,音正味足,一下子征服了上海的老戲迷們。
1986年,陳澄如愿考入了鹽城魯迅藝術學校,畢業后就進了青年團,一切都順風順水。上學的時候,同班同學陳明礦就悄悄注意她了,兩人以優異的成績被分配到江蘇省劇團。因為臺里很缺陳明礦這樣的小生,他一進團就發展得順風順水。陳澄作為新人,時常被團里的演員排擠,陳明曠經常悄悄為她打來早飯,拉著她出去散散心。陳澄當然知道他的心思,可是父親希望陳澄回家鄉發展,如果在省城有了對象,那就意味著將來不能回家鄉的劇團了。
陳澄悄悄把這件事告訴了最心疼自己的外婆,外婆知道這丫頭是動了心思了,老人家一聽陳明礦也姓陳,樂了:“你爸爸不是說,將來如果你能找一個姓陳的對象就可以子承父業了。現在明礦不但姓陳,還會唱戲,放心吧,這事包在外婆身上了。”就這樣,在外婆的幫助下,陳澄和陳明曠談起了戀愛。
陳澄擔綱大戲《太陽花》的主角,3年演了100多場,劇團和觀眾紛紛議論:“這么年輕唱得這么出色,用不了多久就是個‘角兒啊!”誰知,1994年青年團與省團合并,演員多出來了。
江蘇省電視臺要將《太陽花》拍成電視劇,陳澄是想當然的主角。誰知團里卻以“太瘦”為理由,沒有讓她演主角。陳澄得知消息后,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起來。陳德林放下手頭的工作,跑來看望女兒。當他詳細了解情況后,拉著女兒的手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唱戲是因為由衷地喜歡,只要讓我們唱就行,臺前幕后又能怎樣呢?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同樣的故事在1995年竟然又再次發生,《太陽花》又被推薦到北京演出,陳澄竟然又因為“太瘦”被取消參加的資格。這次陳澄實在無法接受,整個人變得抑郁起來,走路的時候竟自己跟自己說話,身邊的好姐妹只好悄悄跟著陳澄,怕她出了大問題。然而,人生果然就是一部戲劇,武漢來的導演不明所以,直接宣布團里30歲以下年輕俊美的女演員都來試唱,這就意味著陳澄也有機會啊!幾個好姐妹悄悄告訴陳澄:“你一定要準備好,只要一叫到你,你立刻就就過去唱。”那一時刻的陳澄,穿上了平時最漂亮的衣服,還化了自己最喜歡的濃妝,“只要讓我唱,我就是最棒的!”
陳澄上了臺,才知道導演給了新的曲譜。不愧為陳德林的女兒,她只看了一遍曲譜,便唱得聲情并茂,梨花帶雨,旁邊的導演立刻坐不住了:“這是哪個演員?就是她了。”當天下午,陳澄就被通知去了排練場。
1997年,陳澄與陳明礦結婚不久,還沒從蜜月里回過神來,爸爸那里便傳來噩耗。陳德林得了膀胱癌,必須立即手術,陳澄多么希望回去陪著爸爸手術,可是臺里的演出太忙,領導沒有批準陳澄的請假。陳澄最終沒有陪在爸爸的病床前。婚后懷孕,因為沒有任何休息的機會,陳澄三次流產,可惜那一對雙胞胎,月初流產一個,月末流產一個。
女承父業
兩代同臺星光熠熠
沒多久,陳德林所在的泰州淮劇團正在排一出大戲——《祥林嫂》,急需陳澄這樣的主角,陳澄果斷調離江蘇省劇團,回家鄉參演了《祥林嫂》。三年后,憑借此戲,她一舉拿下了國家級大獎梅花獎。
雖然父母的劇團不是省劇團那么高端,但父母堅強、執著的毅力,給了陳澄莫大的鼓舞,在1998年媽媽拿回白玉蘭獎,2002年爸爸拿回白玉蘭獎之后,陳澄毫不示弱,2003年,她也捧回了白玉蘭獎。當全家人齊聚舞臺,得到筱文艷等老前輩不斷贊賞的時候,陳澄由衷地說:“那種撥開云霧見晴天的感受,真的太讓人激動了。”
2005年,省劇團退休了一批老演員,需要新演員補充力量,被借調回家鄉的陳澄,又被請了回來。剛回來,團里又安排她出演《太陽花》,用陳澄的話說,這《太陽花》真的成了她一生的劫,大家都說這次陳澄可以響當當地演女主角了。陳澄卻推脫了,說:“老公這么多年為我付出的太多了,這次《太陽花》我演個配角即可,我希望做幾年老公的幕后助手。”
確實,這幾年陳澄一心投入事業中,陳明礦的愛給了她莫大的支持。陳澄回家鄉的幾年,陳明曠獨自帶大了兒子,既當父親又當母親。現在陳澄回來了,他總算能把精力全部用于自己的演出事業了。不久,陳明礦憑借《趙五娘》中書房會選段獲得了2005年“第二屆全國戲曲演員演唱大賽(紅梅獎)金獎”。這讓陳德林高興不已。
女婿獲了大獎,老丈人也不示弱,2009年10月23日,市里專門為陳德林舉行了一個隆重的“舞臺生涯五十周年”紀念儀式,會后他被專家們一致稱為“淮劇皇帝”。
當了“皇帝”的陳德林可沒坐在美譽上沾沾自喜,女兒和女婿又導演了一出新戲《小鎮》,在唱腔上總是有些拿不準的地方。他們高薪聘請父母做此劇里的顧問,陳德林笑著說:“我們可以來幫忙弄,顧問就算了吧,我們不圖那名,我們更不缺那錢。”
為了把《小鎮》的唱腔弄得最好,陳德林夫婦看女兒女婿沒時間回家來跟他們研究,就干脆一起到女兒家去。為了一句唱腔,黃素萍唱得嗓子疼了好幾天。陳澄勸媽媽休息,她卻一本正經地說:“就差明礦了,這次唱腔做得好,若是獲了白玉蘭大獎,咱們家可就四朵白玉蘭花啦!”陳德林一聽這話,本來有些疲憊的眼睛,立刻來了神兒,“再來,再來,為了我女婿,必須讓每句唱腔都是最優美的!”
有了老泰山把舵,有了妻子的大力支持,陳明礦如魚得水。2015年3月,他果然奪得“第25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配角獎”榜首。之后,陳明礦又憑借在淮劇《小鎮》中的精彩表演,一舉獲得第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五朵“梅花”。老倆口的愿望實現了。
這一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傳來,樂壞了老爺子“淮劇皇帝”,陳德林顧不得自己“皇帝”的身份了,說什么也要親臨頒獎現場,他讓女兒給他準備一條鮮艷的紅色領帶,還要做一個亮閃閃的,寫著“陳明礦”三個字的牌子。到了頒獎現場,這位“皇帝”舉著牌子,振臂高呼:“陳明礦最棒!陳明礦加油!”
因為“皇帝”大人的用心創曲,《小鎮》繼2015年5月20日獲獎之后,在戲劇界刮起了一股全新的旋風,各地的人們紛紛邀請劇團去演出。一年多時間,這部劇成功演出了102場,最終一舉摘得了國家最高獎——文華大獎。這正應了梅花獎最初的寓意“梅花香自苦寒來,唯有凌寒綻暗香”,一家兩代四人,正如堅強的梅花,在凜凜寒風中綻放出人生的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