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敏+鄭舒文+寧慧宇+鄒華文


摘要:為了研究水楊酸(SA)在小麥對澇漬脅迫響應過程中的作用,利用200 mmol/L SA外源噴施澇漬脅迫條件下的小麥葉片,檢測逆境處理期間小麥葉片內幾種常見保護酶的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相對外滲電導率,并于收獲后測產。結果表明,與對照相比,SA處理可以顯著提高澇漬條件下小麥葉片內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過氧化氫酶(CAT)、過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顯著降低相對外滲電導率及MDA含量;大田試驗結果表明,SA處理可以顯著提高澇漬條件下小麥的產量。
關鍵詞:小麥;澇漬;水楊酸;產量;生理指標
中圖分類號:S512.10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05-0055-02
水楊酸(salicylic acid,SA)是一種內源的,在高等植物中廣泛分布的簡單酚類化合物,最早從柳樹皮中分離出來,并在醫療領域中廣泛應用[1]。近年來,SA在植物體內的功能、分布、代謝等基本規律被相繼闡明,并被作為一種新的植物內源激素[2]。大量研究表明,SA是植物抗病反應的重要信號分子,通過誘導植物的系統獲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來提高植物的抗病性;還可以通過誘導細胞的程序性死亡來孤立并殺死侵入的病原體[3]。相對于生物抗性而言,SA在植物非生物抗性中的作用研究相對較少。已有的研究表明,SA可提高植物對鹽脅迫、紫外線輻射、溫度脅迫、干旱脅迫等的抗性[1]。但是,SA在植物對澇漬脅迫響應中的作用則鮮有報道。
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江漢平原小麥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但是該地區小麥產量水平較低,約為3 000~3 750 kg/hm2,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3.2%[4-5]。究其原因,該地區的澇漬災害可能是影響小麥產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該地區的梅雨期與小麥揚花期重疊,而小麥揚花期是對澇漬脅迫極端敏感的時期。本研究以鄭麥9023為材料,探討了澇害條件下外源SA對小麥苗期生長的影響及可能的生理機制。以期通過化學調控的手段,提高該地區小麥單產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試驗材料為鄭麥9023。
[JP2]試驗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進行,隨機區組設計試驗小區,3次重復,小區面積為2.5 m×5 m。于拔節期對小麥進行澇漬脅迫處理,處理方法為田間灌水至剛好出現明水為止,并一直保持此水位持續處理14 d。澇漬脅迫1 d后,于傍晚日落后噴施200 mg/L SA,每隔2 d噴施1次,對照同時噴施清水。參照Wang等的方法[6],分別于處理后0、5、10、15 d 測量倒3葉中的3種保護酶活性,可溶性糖、脯氨酸、MDA含量及相對電導率水平。測量各小區連續10株的株高,取平均值。收獲后考種,進行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相關分析。[JP]
1.3數據處理與分析
采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和方差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SA對澇漬條件下小麥產量及產量構成要素的影響
生物量尤其是經濟產量減少,是植物受澇漬脅迫后最直接的后果。由表1可以看出,SA處理能顯著提高澇漬條件下的小麥產量,與對照相比。通過對產量構成各因素分析發現,處理與對照之間的穗長和分蘗數沒有顯著差異,而千粒質量和穗粒數的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SA處理后的穗粒數與千粒質量分別比對照增加80.0%和13.7%。以上結果表明,SA可以通過提高穗粒數和千粒質量來增加澇漬脅迫條件下的小麥產量。
3討論與結論
形態學指標和生理指標是衡量植物對逆境抗性常用的指標,形態學指標中的產量指標是所有指標中最直觀、也是最重要的指標。本研究首先從產量指標上對外源SA在澇漬脅迫條件下對小麥的影響作了探討,結果表明SA處理的試驗小區產量顯著高于對照,說明SA處理可以提高小麥的抗澇性。
研究表明,在澇漬脅迫環境下植物細胞代謝發生紊亂,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過程中的光合傳遞及呼吸鏈都會發生電子滲漏,產生大量的活性氧及自由基(如O-2[KG-*2]· [KG-*3]等)。過量的活性氧及自由基攻擊細胞內正常的組分及結構,引起這些組分及結構的過氧化,膜脂過氧化最直接的結果是細胞透性增加,電解質外滲,相對外滲電導率升高,MDA含量增加,直至發生程序性細胞死亡[7-8]。同時,植物體還可以通過過氧化氫酶(CAT)、過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促保護系統以及還原性谷胱甘肽、抗壞血酸等非酶促保護系統來清除活性氧,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活性氧傷害[9]。本研究顯示,SA處理在顯著降低澇漬條件下小麥葉片內MDA及相對外滲電導率水平的同時,顯著提高了SOD、POD及CAT活性,表明澇漬脅迫下SA處理可以維持細胞內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減少活性氧傷害,在很大程度上維護細胞內組分和結構的穩定性。結果還表明,澇漬條件下SA處理的小麥葉片內可溶性糖及脯氨酸的含量顯著高于對照,說明SA還可以通過提高細胞內滲透調節物質的含量來維持細胞的水勢,避免過度失水傷害。
參考文獻:
[1]Khan M I R,Fatma M,Per T S,et al. Salicylic acid-induced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 plants[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5,6:462.
[2]Raskin I. Role of salicylic acidin plants[J]. Annual Review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1992,43:439-463.
[3]Furniss J J,Spoel S H. Cullin-RING ubiquitin ligases in salicylic acid-mediated plant immune signaling[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5(6):154-159.
[4]敖立萬. 湖北小麥[M].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5]朱展望,黃花榮,佟漢文,等. 氣候變暖對湖北省小麥生產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 湖北農業科學,2008,47(10):1216-1218.
[CM(29][6]Wang B,Liu H F,Li C H,et al. Effects of nitric oxide on some[CM)][ZK)][HT][HJ][HT][FL)]
[HT8.][KG1*2/3]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ize seedlings under waterlogging [J].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6(19):4501-4504.[ZK)]
[7]Asada K. The water-cycle in chloroplasts:scavenging of active oxygen and dissipation of excess photons[J].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1999,50(1):601-639.
[8]Dat J F,Vondenabele S,Vranová E,et al. Dual action of active oxygen species during plant stress responses[J].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2000,57(5):779-795.
[9]Sairam R K,Srivastava G C,Agarwal S,et al. Differences in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salinity stress in tolerant and susceptible wheat genotypes[J]. Biology of Plant,2005,49(1):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