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君
摘要:基于單片機的溫濕度檢測系統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本文基于SHT10單片數字溫度傳感器、STC89C52單片機設計一種用于倉庫溫濕度檢測的系統,優化電路設計、進行基本的軟件設計,仿真訓練顯示系統運行良好。該系統可用于倉儲溫濕度檢測,若需要滿足自動化、智能化需求,還需進行改良,選擇合適的單片機,增加智能報警、溫濕度控制系統。
關鍵詞:單片機 溫濕度 檢測系統
中圖分類號:TP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12-0148-01
溫濕度是重要的環境指標,溫濕度監測被廣泛用于倉儲保管、空氣質量監測、氣象預報、智能家居控制等領域。近年來,智能技術飛速發展,溫濕度監測系統也越來越追求自動化、智能化。本次研究基于單片機設計溫濕度檢測系統,以供借鑒。
1 方案設計
1.1 模塊選擇
本次研究方案是為了滿足倉儲環境溫濕度監控需求,溫濕度傳感器大小、監測靈敏度等都需要符合基本需求,本次研究采用SHT10單片數字溫度傳感器,可靠性強,其主要由一個聚合體電容式濕敏元件、1個能隙式材料溫敏元件、1個數字接口以及內痔14位A/D 轉化區構成,靈敏度高、低功耗、反應快、抗干擾,適應溫度-40℃~123.8℃,量程0%RH~100%RH,溫度精度25℃±0.5℃,精度范圍±4.5%RH,適用于各個環境下的倉儲環境溫濕度監控。中央控制模塊,采用單片機,即微,其數量可能比人類還要多,本次研究采用STC89C52單片機,可編程、功耗低、性能高,其主要功能以及元件包括32位I/0口線、定時器、8k字節閃存和512字節的隨機存儲、可支持省電模式、4個外部中斷等,工作電壓5.5V~3.3V,也可選擇3V單片機,工作頻率48MHz。
1.2 需求分析
倉儲溫濕度的檢測以及控制,需完全替代人工檢測,具體功能模塊需包括:①溫度、濕度采集模塊,能夠采集溫濕度指標,進行A/D轉換,轉化后的數據信號發送給中央控制模塊;②中央控制模塊,接收傳輸的數據,將數據與閾值進行比較,根據閾值決定是否需要發送報警信號,若需要發送,則經報警模塊發送相應的指令。若需要自動調節,則需要為適度控制系統,進行溫濕度調節。
1.3 設計方案
電路設計相對簡單,為保障穩定的供電,SHT10溫濕度傳感器采用220vAC變壓后12V交流輸入,采用普通的橋式整流電路將低壓整流為脈動、諧波成為的直流電,經濾波電容將交流成分濾掉變成直流電,為提高穩定性,采用三端穩壓管LN7805實現穩壓,穩壓后的電源再向傳感器、單片機等供電。單片機STC89C52有4個雙向8位并行I/0端口,內部有設計成熟的最小系統電路,采用腳本引入即可。STC89C52單片機采用RESET引角為未付段,當該引腳輸出連續2個醫師的單片機時鐘周期高電平時,單片機會復位。溫濕度采集模塊采用SHTO溫濕度傳感器,兩線制串行通信接口設計,在DATA線上添加1個KΩ上拉電阻將信號拉到高電平,再與單片機端口相連,SHT10傳感器經內置A/D轉換模塊,直接采集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傳入到單片機中。當系統監測到溫濕度異常,經報警器發送警報消息,本次研究采用TC35i芯片接收發送消息,其支持AT指令,采用DXDO引腳、TXD0引腳、IGT引腳,可與STC89C52單片機直接串口連接。
軟件設計是單片機溫濕度檢測系統設計的關鍵,采用C語言作為編程語言。主程序流程:①初始化;②讀取溫度;③是否超過閾值,若為否繼續讀取溫度,再次問詢是否超過閾值;④若為是,則發送報警信息。溫濕度采集通過調用SHT10實現,步驟為開始→啟動傳輸→輸出測量溫濕度命令?,否則復位再次進入啟動傳輸前命令,若為是則等待讀取數值右鍵讀取溫濕度高字節→讀取溫濕度低字節→結束。
2 仿真測試
采用Proteus軟件對設計進行仿真訓練。假設溫度為15~30℃,濕度在30%~50%,設置禁止外部中斷并啟動外部事件計數器,每隔一段時間便采用溫度脈沖數據統計數據,間隔時間采用軟件延時方法實現,若溫濕度超過測量的范圍,便會出現中斷。仿真訓練顯示,將溫度控制在20℃左右,測試溫度采集模塊,運轉正常,溫度顯示正常,溫度調節到32℃,不久傳感器LED-Green二極管發亮,提示溫度傳感器已向單片機傳遞數據。
3 結語
基于單片機的溫濕度檢測系統本身設計并不復雜,特別適用于普通環境下的溫濕度傳感器、單片機已較成熟,可供選擇的引腳、接口多樣化,這些元件標準化水平明顯提高。但溫濕度檢測已經不僅僅需要在普通環境下應用,還被廣泛應用其它領域,同時隨著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要求將溫濕度檢測系統與報警系統、自動溫濕度控制系統、數據分析等融合,特殊場合如科研對溫濕度檢測靈敏度要求更高,這時可供選擇的傳感器、單片機非常少,這就要求設計者們熟悉元件的性能,合理的進行電路設計,做好計算機編程,減少運算量。
參考文獻
[1]魏玲.基于DS18B20的單總線測溫系統設計[J].黑龍江冶金,2007(2):42-43.
[2]Ding Xibo,Guo Jianying,ZhouZhen.Non-contact Photoelectric Displacement Instrument.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SIST 2002 procedings ,2002(2):481-483.
[3]周峰.基于PC機的智能式溫濕度測量器的設計[J].信息與電腦,2010(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