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琪++趙金龍++郭成龍++王政祿
摘要:隨著互聯網云技術、互聯網智能感知技術的應用,使網絡資源更便捷的應用到各個平臺之上,實現平臺大數據的智能處理,并取代人工維護的工作。伴隨傳感器、無線傳感通信、云計算等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智能感知技術作為新一代的智能互聯網絡技術,可用信息的傳遞以及共享變得越來越容易,挖掘信息的能力大大加強,為掌上兼職營智能感知系統帶來諸多方便。
關鍵詞:互聯網云技術 互聯網智能感知提取技術 物聯網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12-0155-01
以人為中心的互聯網應用、不斷增大的網絡覆蓋范圍,使得智能感知系統技術逐漸成為主流。但是該研究正處于初始階段,人們對智能感知的認識還不夠全面。為此,對智能感知系統的概念、體系結構及關鍵技術開展研究,更容易增大互聯網相關的應用。以互聯網為依托,設計掌上兼職營智能感知系統,介紹了構建平臺所需的相關技術及可提供的共享服務,為用戶構建真實的物聯網應用環(huán)境提供了參考。
1 智能感知系統信息提取
1.1 互聯網智能感知提取技術的運用
1.1.1 信息歸納分析
根據采集收納的數據,對其進行歸納分析,提取對象中的特征元素,將這些特征元素錄入于服務器的數據庫中。
1.1.2 信息整理
信息或多或少存在干擾信息,提取出的特征元素也伴隨著干擾元素,所謂的信息整理即是去除干擾信息和干擾元素,最終將較為純凈的信息數據(無干擾信息和干擾元素)存入數據庫中。
1.1.3 數據挖掘技術[2]
根據數據倉庫中的數據信息,選擇合適的分析工具,應用統計方法、事例推理、決策樹、規(guī)則推理、甚至神經網絡、遺傳算法的方法處理信息,得出有用的分析信息。[2]
1.2 運用現代化技術
本項目所設計的網絡平臺運用了多種互聯網現代化新技術,例如:網頁制作技術,網絡數據挖掘技術、無線通訊技術和、單片機原理技術應用,Java與 c語言開發(fā)安卓app,點對點直傳技術等。
2 感知物聯網應用模型
針對以上技術,進行感知物聯思想的應用,最終設計成型一個掌上兼職營智能感知系統的應用模型,如圖1掌上兼職營智能感知系統模型所示,分為移動感知模型、智能數據管理、資源共享層、外接管理應用。
掌上兼職營智能感知系統模型主要如圖1所示,采用4層架構,三級安全框架構成,涉及感知、信息處理、信息調度使用和外接應用四層,同事為保證掌上兼職營智能感知系統的安全問題,故采用三級安全架構,最終保證掌上兼職營智能感知系統的系統模型設計。
首先,認證身份,確定使用者為何種具體身份,其次,保證信息資源的訪問權限和痕跡保護;最后,防止不同身份者登錄造成的信息互相侵犯以及惡意使用者的非法信息獲取。
3 結語
本文分析智能感知系統信息提取的相關技術的運用,參考現代電子科技技術,最終對感知物聯網應用模型進行系統的框架設計,為掌上兼職營智能感知系統的應用指明方向。
參考文獻
[1]何欣,宋亞林,安健,桂小林.移動感知物聯網技術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1.7.
[2]胡永利,孫艷豐,尹寶才.物聯網信息感知與交互技術[J].計算機學報,2012年06期.
[3]沈蘇彬,范曲立,宗平,毛燕琴,黃維.物聯網的體系結構與相關技術研究[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4]于海征,邊紅,王爽.大學教育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研究[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2.
[5]寧煥生,張瑜,劉芳麗,劉文明,渠慎豐.中國物聯網信息服務系統研究[J].電子學報,2006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