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饒薇
南京大學圖書館副研究員
《秋聲之一》工筆畫技法解讀
文_饒薇
南京大學圖書館副研究員

1﹒秋天梧桐樹上的蓇葖果配以蟋蟀和竹編籮筐,營造出秋聲秋色的晚秋景色,情趣盎然。2﹒鼠毫或狼毫勾出物體輪廓,淡墨勾梧桐葉,中墨勾梧桐子。因此幅作品用生宣畫成,所以勾勒時用水要少。勾勒蟋蟀時更要用心,以防墨色過分暈出。勾竹編籮筐時用墨用水可以稍活,使線條干、濕、濃、淡兼備。

畫材以適應為便。筆,可用葉筋、大紅毛、大蟹爪等,我慣用李小平的“極品中線筆”;染色可用大白云類兼毫,如揚州秋宏齋的“如意三號”;墨,常用煙墨研磨,或一得閣墨汁加煙墨研磨;色,我用蘇州姜思亭堂塊狀盒裝顏料;紙,熟紙、絹,適應即可。
—饒薇

用赭色染蓇葖果,赭墨染梧桐子,并注意水分的掌握。淡墨染蟋蟀時,把握好形體結構的準確。
本欄目部分圖文選自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畫境·饒薇》

秋聲之一紙本 33cm×33cm2011
細致刻畫物象的結構,進一步調整整體色彩效果。最后勾出蓇葖果的葉脈,須注意線條走向與對象結構的一致性,并做到虛實相生。竹編籮筐不予染色的目的,在于與其他物象形成線、面、色對比。
約稿:毛春林 責編:金前文、史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