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娟
服裝循環再利用的現狀研究
——基于紡織面料企業
徐慧娟
(溫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浙江溫州 325035)
廢舊服裝的數量越來越龐大,正在作為垃圾的新主體污染環境,影響人們的健康。如何有效地促進服裝循環再利用迫在眉睫,本文通過深度訪談紡織面料生產企業,從企業和政府政策兩個層面分析服裝再利用的現狀,得出相關的結論。
服裝;舊衣物;循環再用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 時尚潮流更新速度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服裝等衣著產品需求隨著流行的變化而變化,服裝產品的生命周期逐漸縮短,廢舊服裝已成為垃圾的主體之一。廢舊服裝作為垃圾處理對環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填埋不易分解,焚燒會產生致癌物質。如何有效地促進服裝循環再利用迫在眉睫。本文以紡織面料生產企業為切入點,通過企業訪談、實地考察等方法,分析服裝再利用的現狀,試圖從生產源頭挖掘服裝再利用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前景。
1.1 調研方法和內容
本次調研的對象為紡織企業即服裝面料生產企業,調研地點為紹興柯橋,調研采用企業訪談的方式開展。訪談內容分為兩個層面:企業層面和政府政策層面。企業層面包含8個指標:舊服裝數量、原材料價格、廢料處理方式、服裝再利用方式、土織土紡與服裝再利用的對比、服裝再利用的能力、技術引進、發展意愿。政府政策層面包含了4個指標:政策宣傳、政策影響、政策支持、政策規劃。在正式訪談前,先向企業介紹服裝再利用的相關信息及訪談內容,本次參與訪談的企業數量為20家。
1.2 服裝再利用現狀分析
紹興柯橋紡織企業對廢舊服裝再利用的相關信息比較了解,對國外服裝回收再造的情況有所了解但不是很清楚,對國內服裝回收再利用的情況較為清楚,特別是蒼南縣宜山鎮的再生棉加工。
1.2.1 企業層面
在廢舊服裝數量方面。紡織企業普遍認為我國舊服裝的數量非常龐大,如不合理有效地處理,將會給社會環境和人們的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在原材料價格方面。80%的紡織企業反應,受石油價格的影響,化纖材料價格上漲較多,棉花價格變化不大。面對生產材料的價格上漲,紡織企業采取了不同的應對方法:30%的企業采用提高產品售價,40%的企業通過改善生產模式降低生產成本,10%的企業通過循環再利用生產,20%的企業采用其他靈活的方式。
在廢料處理方面。20%的企業將紡織廢料賣給發電廠做燃料,25%的企業將紡織廢料制成其他產品(賣給相關產業企業如沙發、拖把等),30%的企業對其進行分類回收再利用,25%的企業將紡織廢料作為垃圾處理。
在服裝再利用方式上。15%的企業偏向于將廢舊服裝的回收再利用生產成新的紡織品,30%的企業偏向于將廢舊服裝回收再利用生產成工業用布,40%的企業偏向于將廢舊服裝再利用生產成紗線,15%的企業偏向于將廢舊服裝回收再利用生產成復合材料和骨架材料。
在“土織土紡”與服裝再利用對比方面。大部分的企業認為在技術允許的前提下廢舊服裝再利用的生產方式盈利更為可觀。60%的企業認為利用廢舊服裝作為原材料的生產成本比“土織土紡”的低。20%的企業認為通過服裝再利用生產的產品具有較大的安全隱患,40%的企業認為具有安全隱患但可以采取措施避免,另外40%的企業認為安全隱患較小。65%的企業認為采用廢舊服裝生產的產品銷量會比“土織土紡”的產品銷量低,35%的企業認為采用廢舊服裝生產的產品銷量會與“土織土紡”的產品銷量差不多,但價格會更加便宜。
在服裝再利用的能力方面。大部分企業認為沒有足夠的能力將廢舊服裝加工生產成其他原材料。45%的企業缺乏生產技術能力,10%的企業缺乏安全控制能力,20%的企業缺乏人才,25%的企業缺乏資金。
在引進技術方面。80%的企業認為如果資金允許或者有資金支持,愿意引進服裝再利用相關的生產技術、質量安全監控技術等。
在發展意愿方面。企業愿意發展廢舊服裝回收再利用的前提條件:15%的企業選擇資金充足,15%的企業選擇技術人員充足,20%的企業選擇盈利,20%的企業選擇政府的支持,10%的企業選擇有一套較好的生產體系,10%的企業選擇產品有市場,10%的企業選擇優秀的管理模式。
1.2.2 政府政策層面
服裝再利用,不僅需要企業作出相應的努力,同時需要政府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企業的發展。以企業為視角,從政策宣傳、政策影響、政策支持、政策規劃等方面分析政策需求。
在政策宣傳方面。90%的企業希望政府能多途徑的宣傳服裝節能減排、再生服裝安全環保等相關信息,使消費者能廣泛地接受再生服裝和紡織品。
在政策影響方面。30%的企業認為政府政策對公司的發展非常有影響,50%的企業認為政府的政策對公司的發展比較有影響,20%的企業認為政府對公司的發展影響不大。
在政策支持方面。65%的企業認為廢舊服裝的回收再利用需要政策的引導支持和正確的管理制度,35%的企業認為政策支持停留在形式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在政策規劃方面。企業認為政府應該實施廢舊服裝回收利用的政策規劃,幫助紡織企業轉型升級,實現“政府、企業、消費者”三位一體,合力推進服裝節能減排環保生產的目標。
紹興柯橋的紡織企業對國內外的服裝回收再利用情況有所了解,企業意識到了廢舊紡織品服裝不僅會浪費資源、污染環境,還會影響人們的健康。服裝再利用存在巨大的商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從企業層面看,原材料價格逐年上漲,生產成本越來越高,大部分企業試圖通過改善生產模式提高效率或者提高產品售價來應對。龐大的廢舊服裝數量,給紡織企業帶來了機遇,大部分企業認為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將廢舊服裝加工生產成其他原材料,在技術允許的前提下廢舊服裝再利用的生產方式盈利更為可觀,企業發展意愿較強。如果資金允許或者有資金支持,企業愿意引進服裝再利用相關的生產技術、質量安全監控技術等。企業認為公司需要轉型升級,由于企業缺乏技術、缺少人才、政府支持力度不夠等原因導致服裝回收二次利用困難重重。從政策層面看,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對生產企業推進服裝節能減排環保生產的目標有很大的影響。
[1]胡雪敏,張海燕.廢棄紡織品的回收和再利用現狀[J].紡織導報, 2006(7):52-53.
[2]甘佳虔.邵家瑜.周琪瑤.紡織服裝業循環經濟發展策略探析[J].國際紡織導報,2009, 37(8):78-82.
[3]祖倚丹.李曉英.崔少英.家庭廢舊服裝存放及處理的調查分析[J].生態經濟,2010(10):180-182.
Research on the Situation of Clothing Reuse based on Textile Enterprises
XU Hui-juan
(Wenzhou University College of Fine Arts and Design, Zhejiang Wenzhou 325035,China)
The amount of waste clothing wa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uge, and it was the main kind of the waste, which would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and affect people's health. How to promote the recycling of clothing was an important topic. This paper took textile fabric production enterprise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clothing reuse from two aspects of enterprise and government policy, then obtained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clothing;used clothing;reuse;textile enterprises
TS941.19
B
投稿日期:2017-04-10
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資助,項目編號:Y201121180。
徐慧娟(1982 —),女,博士,研究方向:服裝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