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云 喬蕤琳
高校新媒體加強自身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以哈爾濱醫科大學為例
王曉云 喬蕤琳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媒體傳播格局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這一改變也影響到了不以經營為目的的高校媒體格局。近十年來,高校媒體仍是以校報為主要宣傳媒介,在高校新聞宣傳中占主導地位;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校園新聞網成為新興的校園媒體,被廣大師生所認可;近兩年,各高校開始陸續建設微信公眾號,其成為和校園新聞網并駕齊驅的又一重要網上宣傳載體。雖然以互聯網為媒介的校園新聞網和微信公眾號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但是由于固有的管理模式和用人機制的缺陷,使校園網和微信公眾號的管理、建設和人才的培養急需改進。
目前,有些高校媒體工作人員的分工過于僵化,做校園網的專職做校園網,做微信的專職做微信,做校報的專職做報紙,而實際上,這些平臺都是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進行宣傳,內容多有交叉,因分工僵化,導致了工作效率偏低,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費。筆者所在的哈爾濱醫科大學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
一是媒體工作人員職能分工不夠科學,工作效率有待提高。目前,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宣傳媒體分成校報、校園新聞網和官方微信公眾號三個平臺,在宣傳報道上各司其職。但隨著媒體融合發展速度的加快,這些平臺雖工作界限分明,但其發布的內容存在交叉,沒有形成一個新聞一次采集多平臺發布的高效報道模式,不符合媒體融合發展的需要。如果能打破不同媒體的界限壁壘,改變各自為戰的狀態,形成對重要新聞事件進行統一指揮、統一調配,將所有的稿件集中在一起,供各個平臺選擇使用的“中央廚房”模式,那么會讓每個平臺都能最大化地發揮各自的優勢。
二是媒體專職工作人員分配比例不合理。哈爾濱醫科大學在重要的新聞報道活動上,重要新聞最先由校園新聞網發布,隨后是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發布,最后是在校報上進行發表。而在日常的校園新聞發布上,校報上的新聞90%以上和校園新聞網上的相一致。因此,從內容層面上來說,校園新聞網是校報和官方微信公眾號的主要消息來源。然而在人員配備上,校報的專職工作人員有3人,校園新聞網的專職工作人員僅1人,而官方微信公眾號目前還缺乏專職工作人員,只組建了兼職團隊負責運營。由此可見,人員配備的不合理無疑將影響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新聞宣傳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三是媒體專職工作人員技術手段單一,需要向一專多能的方向發展。目前,校園媒體的專職工作人員的技能水平較為單一,文字記者、攝影記者各司其職。然而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新媒體時代,“一專多能”是最理想的工作狀態,采寫、攝影、設計、排版也都應“面面俱到”。因此,要做好新媒體時代的高校宣傳工作,必須拓展媒體專職工作人員的知識面、完善技能體系,使之真正成為“多面手”。
第一,完善新媒體工作的各項制度。2013年,哈爾濱醫科大學為保證校園新聞網等新媒體的正常運行,加強學校網站的規范化管理,強化了審核過程。依照國家關于互聯網安全的法律法規并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網絡信息審核發布制度》。制度中明確了學校所屬各網站上傳內容的審核與發布,對學校主網站可發布的信息范圍,二級單位網站可發布的信息范圍,各網站、論壇發布轉載的信息等做了詳細規定。對單位內部信息或暫時不宜公開的內容,對涉及密級的內容或文件要求不得上網的,嚴格按照國家保密法和有關保密工作的規定執行。并明確了校黨委宣傳部、網絡中心、二級單位網絡負責人的責任。對于違反網絡規定的,一旦發現不當內容,在及時上報的基礎上采取相應措施。情節嚴重、造成惡劣影響者,會追究相關負責人責任。制度中規定了信息審核發布流程及網絡信息的管理與職責,并細化了各級負責人的各項管理職責。
第二,加強對新媒體網絡安全的管理。哈爾濱醫科大學一直以來都對新媒體網絡信息安全工作十分重視,成立了專門的網絡安全信息化領導工作小組,建立健全了網絡安全機制和相關規章制度,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行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由各科室負責各自的網絡信息安全工作。信息系統安全方面實行領導審查簽字制度。嚴格遵守信息的采集、審核和發布流程,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網,上網信息不涉密”。凡上傳網站的信息,須經有關領導審查簽字后方可上傳;開展經常性安全檢查,對SQL注入攻擊、跨站腳本攻擊、弱口令、操作系統補丁安裝、應用程序補丁安裝、防病毒軟件安裝與升級、木馬病毒檢測、端口開放情況、系統管理權限開放情況、訪問權限開放情況、網頁竄改情況等進行監管,認真做好系統安全日記,對重要服務器上的應用、服務、端口和鏈接都進行了安全檢查并加固處理。網站、信息系統上線前,要經過安全漏洞掃描,通過檢測無安全問題才允許上線。學校定期對校內所有網站和信息系統進行安全漏洞掃描,對危險主機、高危網站、弱密碼系統等存在安全問題的網站和系統進行通報,責令限期整改,并提出安全整改建議。
第三,參加全國百佳高校網站的評選工作。在國家教育部思政司指導下開展的全國高校百佳網站網絡評選活動面向全國所有高校,本著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的原則,發揮著引領示范作用,并逐漸成為全國高校校園網絡建設的風向標。哈爾濱醫科大學的新媒體工作與全國高校的新媒體工作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參加評選工作后,尋找差距、彌補不足,學習了全國百佳高校網站的經驗,提升了校園新聞網的內容質量、視覺效果,強化了校園新聞的權威性、輻射面及影響力。
第四,鼓勵學校媒體工作人員參加省內外的各類培訓班。其中效果較為顯著的是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參加由黑龍江省老記者協會舉辦的新聞記者攝影培訓班。這個培訓班授課時間長達半年,由長期從事新聞攝影的資深記者系統地講授新聞攝影的基礎知識及實際應用。參加培訓后的人員,在哈爾濱醫科大學中俄醫科大學聯盟的成立、部委省共建大學的啟動、伍連德研究所成立等一些重要事件的報道中,精準地記錄下許多精彩的瞬間,最大程度上將圖文結合,提升了報道的質量和用戶體驗。
第一,提高高校新媒體的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要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定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雖然當下自媒體發展迅猛,但是廣大師生仍然最相信由高校新媒體發布的權威信息。高校新媒體通過主動設置與師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議題,發揮正面引導作用,通過持續不斷的正面信息發布,營造風清氣正的輿論環境。
第二,增強新媒體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做好正面宣傳,要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這是對貫徹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基本方針提出的明確要求。要想做好正面宣傳,首先要為師生提供準確充分的信息,要注意對新聞信息的過濾、綜合和解析工作,做好對新聞事件的正面解讀。其次要站穩大是大非的政治立場,弘揚主旋律和正能量,注意貼近師生,發現并協助解決涉及師生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做到及時溝通反饋。
第三,加大對新媒體的投入力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還強調,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如鄭州報業集團將集團旗下的日報、都市報、地鐵報、社區報的“兩微一端”已經全部打通,建立起集團層面的融媒體集群指揮中心和“融媒體新聞超市”,為此鄭州報業集團在培養融媒體人才上投入了巨大的財力物力。高校雖財力有限,但也應加大對新媒體的人、財、物的投入。
(作者單位:哈爾濱醫科大學黨委宣傳部、統戰部)
責任編輯/賈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