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云
鄧小平三次視察大慶油田
■楊朝云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我們緬懷這位偉人,更加無法忘懷他對油田開發建設所做出的重要指示和對大慶人民生活的深切關懷。他三次親臨大慶視察,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指明油田開發建設發展方向;關心職工冷暖疾苦,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快速改善。大慶的輝煌融注著鄧小平的心血,大慶人今天的幸福生活與他息息相關。
1959年9月26日,正當全國人民喜氣洋洋迎接建國十周年的時候,石油工業部為共和國的第一個生日獻上一份沉甸甸的賀禮:中國東北發現了大油田!大慶油田的發現奠定了我國石油工業的基石,這對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建設和經濟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正是當時擔任中央總書記和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按照黨中央和毛主席“要有重大突破”的指示審時度勢,果斷做出石油勘探戰略東移,并指示應把松遼、華北、江蘇等地作為主戰場,這對大慶油田得以早日發現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1958年2月27日,石油部領導在中南海居仁堂向黨中央領導匯報全國石油勘探開發情況。當匯報到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勘探工作規劃時,鄧小平指出:“石油勘探工作應當從戰略方面考慮問題,戰略、戰役、戰術總是要三者結合的。”“把真正有希望的地方,如東北、蘇北和四川這三塊搞出來,就很好。對這些地方應該積極創造條件,在地質上創造一個打井的基礎,可以三年搞成,也可以五年搞成,應該提出一個方案來。”第二天上午,又做了進一步指示:“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東北地區能找出油來就很好,把錢花在什么地方,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總的來說,第一個問題是選擇突擊方向,不要十個指頭一樣平。全國如此之大,二十、三十個地點總是有的,應該選擇重要地點先突擊,選擇突擊方向是石油勘探的第一個問題,不然的話,可能會浪費時間。”“石油勘探的戰略方針不能這里、那里都搞一下,要有個輕重緩急。哪個地方先找出油來,哪個地方后找出油來,先排出個次序。松遼、華北、華東、四川、鄂爾多斯五個地區要多花一些精力,研究考慮一番”“柴達木地區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還用不上,塔里木可以不忙,找油就像打仗一樣,過分分散就不利。”
鄧小平高瞻遠矚膽識卓絕,明辨利弊,果斷決策。他的講話為我國石油工業勘探指明了方向,從此,松遼盆地的勘探步伐大大加快。1959年9月26日,以松基3井喜噴工業油流為標志,大慶油田正式宣告勘探發現。此時距鄧小平做出指示僅一年零八個月!
大慶油田的發現,把中國貧油的帽子“扔進了太平洋”,全國人民歡欣鼓舞。親自制定戰略部署的鄧小平更是格外關心,先后三次到大慶油田視察工作,對大慶油田開發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
1961年7月,鄧小平首次視察大慶。在哈爾濱一見到油田領導就問:“杜6井的氣怎么樣?這是一件新聞,以前還沒聽到過。”聽完匯報后,他指示:“氣,你們要搞快一點,找到氣,能解決大問題。”“氣比油更活躍,你們要好好找。”聽到當時掌握的大慶油田的面積和可采儲量后,說:“現在7億噸是肯定了,你們要搞到10億噸。有了10億噸,一年就可以生產3000萬噸。” 鄧小平對大慶油田的儲量十分關心,在談話中連續四次提出要找到10億噸儲量。在他的要求鼓舞下,大慶油田后來累計探明的地質儲量達50多億噸。
在大慶,鄧小平先后視察了1203鉆井隊、北1-2轉油站、干打壘房子等。鄧小平除了對大慶油田的勘探工作、油田的面積和儲量、油井產量和注水等問題十分關注外,問的最多的是職工生活問題。還在哈爾濱時他就問油田領導:“職工生活如何?一個月吃多少錢?”油田領導回答:“按過去,一個月十三四元就夠了。最近來了一批進口面粉,每斤三角三分,這樣花錢就多了,低工資工人日子過得很緊。”鄧小平當即表示:“進口面粉也不能抬高物價,按國內價格調撥。”李劍白表示馬上解決這個問題,多交的款退回。鄧小平接著又問:“職工的冬裝解決了沒有?食堂辦得怎么樣?”聽了匯報后,他指示:“食堂要好好配置,不宜過大。”
到了油田,看工人們正在蓋干打壘,他一一詢問,去年蓋了多少平米?今年能蓋多少?每平米多少錢?當他聽說每平米十二三元時說,這樣就可以多搞。當時物資匱乏,許多生活用品憑票供應,聽到職工沒時間去排隊,購買日用品很困難,他說:“你們最好辦幾個供銷合作社,送貨上門。供銷社實行集體所有制,按批零差價辦。”為了保障石油大會戰,讓職工吃飽肚子,改善生活,他指示:“要好好種地,成立專業隊,爭取做到蔬菜、副食品自給,要好好養豬。”“我在密云調查,那里養豬,可以不喂糧食,就是喂草、喂草籽也可以長膘。你們要多打點兒草和草籽,多養點兒豬。”在視察結束時,鄧小平對大慶油田的發展建設很滿意,稱贊道:“這里的速度是快的。”接著又問,“煉油廠跟得上嗎?”聽完匯報,他緊鎖眉頭說:“看來要比原來預想得慢,要抓緊!有啥子困難?說嘛!爭取明年搞成。”
1962年,共和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建設投資異常困難,大量項目下馬。此時,大慶煉油廠建設資金還缺口5000多萬,這個數字在當時大的得驚人。2月7日,余秋里剛參加完中央七千人大會回到石油部,他說:“現在的經濟形勢,別說5000萬,就是50萬恐怕也不會批啊!”但大慶煉油廠建設事關大局,上馬還是下馬必須國務院批準。于是《關于煉油廠一期工程急需增加投資的報告》上報到國務院,主管副總理出于慎重,沒有立即批示。彭真知道后與余秋里商量:“好好準備個材料,我們一起去向小平同志當面匯報。”鄧小平聽完匯報,看著材料上的數字問:“還不止5000萬元?”李人俊副部長不假思索地說:“5115萬元!”“不就是5000萬元嗎?全國在下馬,該下的硬是要下,你們的這個石油工程很有來頭,化纖、塑料,該上的硬是要上!5000萬就5000萬吧!”在如此困難情況下,鄧小平一錘定音,大慶煉油廠得以繼續建設。黨和國家的關懷和支持使油田建設者受到極大鼓舞,1963年11月6日,我國自行設計、施工的一座現代化大型煉油廠實現了試車、投產、產品質量、油品收率四個一次成功,為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
1964年7月17日,鄧小平第二次視察大慶,視察了1205鉆井隊、大慶煉油廠等。期間,鄧小平聽取了大慶有關領導的匯報,當聽到煉油廠在1963年年底已建成年處理一百萬噸原油的第一套常減壓及其配套工程,并做到四個一次成功,非常高興,連聲稱贊:好!好!
1978年9月14日,鄧小平第三次視察大慶。目睹大慶的發展變化,他高興地說:“十多年沒來了,變化很大。”視察過程中,他對大慶油田高產穩產十分關心。當聽說大慶油田年產5000萬噸,穩產到1985年時非常高興,特別是了解到中區西部試驗區開發18年繼續保持高產穩產時,連連稱贊說:“好,好,很好。”在地宮視察時,他希望大慶加快找油、找氣步伐,并說:“我們有了5億噸油就好。搞到10來個‘大慶油田’還是不容易的。”當鄧小平了解到大慶有著完備的教育體制、有15萬學生就學、15萬職工被組織起來學習文化科學技術時,贊揚說:“這個好。”并對大慶組織家屬參加農業生產勞動、解決職工兩地生活、增加生產和家庭收入諸方面,予以充分肯定。視察中,鄧小平對大慶的干部和群眾也極為關心,詳細詢問了大慶蔬菜、肉食供應,還有多少人住干打壘等情況,指示說:“大慶貢獻大,房子要蓋得好一點,要蓋樓房。”聽說大慶的標準工資平均44.6元時,說:“太低了。貢獻大,應該高。”
當他離開大慶前,還語重心長地對大慶的領導同志說:“要把大慶油田建設成美麗的大油田。”從1979年開始,大慶大規模建設職工住宅樓,提高工人工資待遇,大慶人的生活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鄧小平關注大慶油田,關心大慶人民;大慶人民熱愛鄧小平,永遠懷念鄧小平。雖然他已經離開我們整整20年了,但他的思想、他的風范,他對大慶的殷殷期望和關心愛護仍在激勵和鼓舞著大慶人,沿著他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不忘初心,繼續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建設貢獻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大慶更美好的明天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中共大慶市委黨史研究室)
責任編輯/張博zhangb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