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振興
擦亮全面振興發展的佳木斯名片
■ 佳振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佳木斯市委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對我省兩次重要講話精神及在佳木斯市視察時的重要指示,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長期戰略任務,領會新要求、掌握新方法、落實新路徑,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工作的根本遵循,以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努力方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各項事業取得明顯進展,為實現全面振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佳木斯市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深化市情認識、厚植優勢、深挖潛力、補齊短板,努力探索符合佳木斯實際的全面振興發展之路。
實施農業轉型升級工程,實現農業富民。推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統籌推進兩大平原綜合配套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爭做農業現代化排頭兵。截至目前,佳木斯市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輻射農戶超過10萬戶,流轉土地面積占佳木斯市集體耕地面積的42.6%,綜合農機化程度達到95%,建設“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110處,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16個,面積840萬畝。加快一二三產融合,推動設施農業、體驗農業、觀光農業發展,不斷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收益。2016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2元,比2012年增加4881元。
實施工業擴量升級工程,實現工業強市。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等政策機遇,做好“三篇大文章”,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全力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一批“老字號”企業通過擴產改造和引聯合作重新煥發生機,一批投資幾十億、上百億元的重大“原字號”項目快速推進,一批技術水平在國內甚至國際領先的“新字號”企業蓬勃興起。
實施服務業優化升級工程,實現城市提檔。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建設面向東北亞的區域中心城市。一批大型商貿項目相繼落戶佳木斯,一批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專業化程度高、輻射帶動力強的新商圈正在形成。深度融合黑龍江省東部及俄遠東地區的旅游資源,培育打造生態農業游、華夏東極游、三江冰雪游、俄羅斯遠東邊境游等精品旅游線路,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正在逐步成為金山銀山?;A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市品位和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培養和引進高端人才,教育醫療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實施對俄經貿合作升級工程,實現開放興市。
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牢牢把握中俄同江跨江鐵路大橋建設和黑瞎子島保護與開放開發機遇,樹立區域經濟一體化思想,完善口岸綜合功能,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探索建立中俄跨橋經濟特區,加快建設布局合理、鏈條清晰、功能完善、內外聯通的開放園區體系。
佳木斯市把改革作為破解難題的“金鑰匙”,突出問題導向,聚焦群眾期盼,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釋放發展潛力、激發內生動力、提升整體競爭力。
縱深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破解體制機制障礙的“先手棋”,堅持“放管服”三管齊下,全面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公布了行政權力清單,參考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推行了行政職權運行流程標準化建設;組建佳木斯市行政服務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實現了審批事項統一進場、現場辦結。佳木斯市人社局辦理企業職工退休審核流程由12個環節30個步驟減少為3個環節6個步驟,辦理周期由原來的至少60天縮短到20分鐘。
在全省率先推進社區綜合體制改革。著眼于下移管理重心、便民利民,將佳木斯市區原有230個社區居委會重新調整設置為74個新型社區,撤銷了街道辦事處,實行區、社區兩級管理模式,推行社區扁平化管理和網格化服務,打造了15分鐘便民服務圈。
加快文化體制改革。以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為突破口,佳木斯市完成了京劇團、歌舞團、話劇團、評劇團“四團合一”,組建了新的演藝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文藝院團發展重現生機。同時,現代農業、生態文明、民主法制、黨的建設、紀律檢查等各領域改革有序推進,發展活力持續釋放。
佳木斯市全面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在同步小康進程中掉隊。著眼于推進民族地區經濟快速均衡發展,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的原則,落實興邊富民行動等少數民族發展項目17項,加快調整少數民族地區農業種養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增加了少數民族群眾基礎性收入。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推動民族地區脫貧的重要引擎,創建了街津口國家級赫哲文化產業示范區,打造了“追隨總書記腳步,赫鄉民俗體驗游”和“踏察生態八岔島,濕地游江、灘地漁獵體驗游”兩條線路,敖其鎮赫哲村、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星火朝鮮族鄉中星村、街津口赫哲族鄉漁業村先后被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16年6月份以來,僅八岔村接待游客就已超過1.8萬人次,文化旅游產業成為推動民族地區脫貧的支柱產業。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伊瑪堪”說唱藝術列入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八岔“赫哲族漁獵文化節”等節慶活動蓬勃開展,赫哲族原創舞蹈詩《烏蘇里傳歌》代表黑龍江省參加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民族文化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得到傳承與發展。
佳木斯市堅持民生至上,著力解決影響民生的突出問題,努力讓發展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嚴格按照“五個一批”的路徑、“六個精準”的基本要求以及“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目標,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工作,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7.8萬人,計劃到2018年底,農村貧困人口整體脫貧,現有貧困縣全部摘帽。突出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五年累計投入民生資金621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63.4%。扎實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政策打捆和資金打捆,共出臺各項扶持政策158條,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45億元,建設創業孵化器21個,創業帶動就業9.4萬人次。全面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義務教育全面實行陽光招生、陽光分班,全部取消農村學校小火爐供暖,在全省率先實行新農合異地就醫即時結報,“農家書屋”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市級公共文化場館全部免費開放,以“佳木斯快樂舞步健身操”為代表的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全面織牢民生安全網的“網底”,加快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各項社會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在全省率先實現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市級統籌。
佳木斯市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把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要求落到實處,使黨始終成為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廣大黨員在思想、作風、黨性上集中“補鈣”“加油”。嚴守政治紀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著力強化“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確保中央和省委政令暢通、決策落地生根。嚴格按照“好干部”標準選人用人,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著力構建全市統考、分層實施、全面覆蓋、步調一致的“大考評”工作格局,使業績優者有動力、業績庸者有壓力,形成了擔當落實的良好工作氛圍。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集中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率先在全省成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工委和社會組織黨工委,基層黨組織領導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改進作風,持續糾正“四風”,從嚴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始終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政治生態持續向好。扎實開展作風整頓,引導干部堅持問題導向,爭做“三個好把式”,樹立“五個好作風”,努力形成奮發圖強、干事創業的新風正氣。
責任編輯/杜金瑩dujinying@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