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新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積極釋放政策紅利探索服務發展新模式
■ 哈爾濱新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哈爾濱新區作為唯一一個以對俄全面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在設立之初,就結合實際大膽探索,積極推動“政區合一”管理體制改革,新區規劃范圍內行政管理主體由原來的6個壓縮為3個,每個片區工作機構由原來的42個壓縮為17個,通過減少政府管理層級、下沉政府管理職能,實現了“一級政府”對企業,便民利企效果持續顯現。推行“非禁即入”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在外商投資準入、商事登記、企業投資項目核準等領域全面引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再造政府審批流程,精簡審批人員71%、減少審批環節43%、壓縮審批時間79%,法治化營商環境日益完善。
實施“政區合一”改革,行政效能大幅提高。為實現政府資源有機整合、政府職能有效歸集,哈爾濱新區打破開發區和所在行政區管理體制壁壘,對新區規劃范圍內的三個國家級開發區和所在行政區實行統一管理體制改革,整合后三個行政區黨政工作部門由原來的126個精簡為50個,精簡幅度達60.3%。通過改革,既減少了行政主體,各行政主體間的分工更為合理,職責界定也更為清晰,又有效解決了開發區與行政區、不同園區之間跨行政區協調等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能。
組建“扁平化”機構,部門分工更為合理。哈爾濱新區依托松北區現有工作機構,在精簡、壓實的基礎上整體轉化為哈爾濱新區管理機構。在工作機構設置上,不是對機構進行簡單合并,而是更加注重職能精簡和合理配置。如,按照“一級政府對企業”和“負面清單”的理念對經濟管理部門進行設置,將發改、工信、商務、統計的職能統一歸并成立經濟發展改革局;按照“雙隨機執法”和“執法權相對集中”的要求對執法部門進行設置,將建設、規劃、市政、房產等執法權統一歸并成立城市管理和行政綜合執法局;按照“職能下沉、人員下擺”的方式對公共服務部門進行設置,將勞動、人事、民政等職能統一歸并成立社會和民生保障局。通過改革,既大幅減少工作部門數量,又促進了政府管理“扁平化”、部門職能“綜合化”,實現了一件事情由一個部門管,執行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推行“區街一體化”管理,服務百姓更便捷。哈爾濱新區立足實際和發展要求,堅持“重心下移、職能下沉、保障下傾”,在松北核心區率先開展了“區街一體化”改革試點。從原來5個鄉鎮中拿出3個鄉鎮,拆分為7個街道辦事處,構建“7+2”一體化管理新模式,采取“區屬街管”的方式向街道派駐執法機構,按照“費隨事走”的原則下撥業務經費,保障街道辦事處工作有效開展。同時,為確保下沉管理事權“接得住、管得好”,啟動了智慧街區建設試點工程。目前已完成了智慧街區總體方案設計和兩輪可行性論證,建設運營招標和數據采集工作全面展開。通過改革,既將原區級1771項城市管理和社會管理類行政權力中的1073項以及公共服務事項39項一次性下放街道,實現了管理扁平化,又促進了街道服務百姓高效化和便捷化。
以“負面清單管理”為重點,創新行政審批模式。哈爾濱新區在外商投資準入、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企業投資項目核準領域建立并實施“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網上聯合審批監管平臺”,共確定外資準入負面清單93項、市場準入負面清單317項、行政許可類權力清單384項、自身承擔的責任清單4936項。只要不在“負面清單”范圍內即可實現直接辦理,實現了“法無禁止皆可為”。“三張清單一張網”在今年1月1日上線運行后,通過“負面清單”比對,網上審批核發的第一張證照用時1小時45分鐘。改革半年來,共辦理企業設立2426戶、企業經營業務變更1864項、企業投資項目審批733項,新設立企業戶數比去年同期增長1.3倍。其中,網上受理1146項,網上審批應用日趨廣泛。
以“政府流程再造”為重點,推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哈爾濱新區按照全環節簡化、全流程優化、全鏈條無縫化,變“縱向型審批”為“扁平型審批”,“一事一流程”整合為“多事一流程”的原則組建了行政審批局。首批將原分散在7個區直部門的業務關聯度大、發生頻率高的47項行政審批事項,統一劃轉到行政審批服務局,實行集中辦理。通過“一個部門承擔多部門職責、一個崗位審批多崗位事項”,企業投資審批采取“容缺受理、并聯審批”,經營許可審批采取“平行審批,一次辦理”,實現了在“物理整合”基礎上的“化學反應”。改革后,通過“綜合設崗、多崗融合,一人多能、一崗多責”精簡審批人員,通過變“串聯審批”為“并聯審批”減少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間。
以“一支隊伍執法”為重點,實施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哈爾濱新區按照“整合規范執法主體,推動執法重心下移,優化執法力量配置,創新執法監管方式”的理念,實施了跨部門、跨領域的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推行“一支隊伍管執法”。將建設、規劃、市政、房產等15個行業的401項行政處罰權由區城市管理和行政綜合執法局集中行使。同時,通過智慧街區的執法軟件,將執法記錄儀的數據與智慧街區公共服務平臺鏈接,初步實現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改革后,執法模式由原來的分散向集中轉變、執法方式由單一向綜合轉變,規范了執法標準、縮短了執法半徑,提高了快速反應能力。
“單點登錄、全網通辦”,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哈爾濱新區按照“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庫管理”的標準,構建功能完善、運行便捷、管理規范、執行高效的行政服務新體系。以綜合受理窗口統一實行“一口接件、一表填報、后臺聯動”,實現企業注冊登記、變更注銷、項目投資、生產經營等行政許可事項的網上申請、受理、審查、決定等全流程服務。以網上聯合審批監管平臺推進互聯互通,實現“單點登錄、全網通辦”。以電子證照庫推進證照數據的統籌管理和及時更新,實現新增證照同步生成入庫和在線比對。改革后,“行政相對人”只要通過身份證號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不同社會主體的唯一身份標識,進行證照和信息查詢,可實現“信息資料核驗推送、申報材料共享復用”,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
“降低門檻、簡化程序”,變“人才進得來”為“人才留得住、過得好”。哈爾濱新區按照“最大限度放寬人口準入條件,最大幅度優化區域人口結構,最大程度改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的標準實施新的戶籍制度。通過開通“陽光戶政”微信公眾平臺,在線宣傳戶籍政策、發布落戶指南、公示流程要件,實現了戶籍業務網上咨詢互動、在線預約服務、短信微信告知,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群眾。同時,綜合分析地區產業結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等因素,根據戶籍制度改革的配套需求,制定并完善了與之相關的教育、文化、衛生計生、社會保障、住房保障、養老、就業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不僅讓“人才進得來”,更讓“人才留得住、過得好”。改革以來,共辦理落戶2685件、遷入人口4671人。
“法人組閣、全員聘任”,變“行政化管理”為“企業化運營”。哈爾濱新區通過“政府聘一人、法人組團隊”,組建江南園區服務有限公司、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兩個經濟功能區,明確功能區招商引資、產業培育、企業服務等經濟職能,按照企業化組織形式、公司化運行機制、扁平化管理方式運行,為企業提供“全面、便捷、高效”的全方位服務。改革后,功能區通過集成政策信息、集聚要素資源、集中企業服務、集群創新項目,進一步推動服務企業整體提升、業務收入大幅提高、孵化器管理全面提質。新區發展活力和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2016年,新區食品、裝備制造、醫藥3個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分別占全市42.5%、50.5%、43.1%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市三分之二,主板上市企業占全省一半以上。
通過先行先試、敢闖敢試,哈爾濱新區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實現了打造黑龍江全面振興最具活力增長極的發展目標,成為全省最具潛力的創新高地,改革創新使得哈爾濱新區的發展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發展動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責任編輯/賈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