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張 琪
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應用型大學生的計算機軟件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張 琪
計算機軟件課程是計算機科學各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又是學生普通難學的課程。針對這門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從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應用型大學生為出發點,提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計算機軟件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的具體措施,提高該門課程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切實提高學習效果。
計算機軟件;應用型;教學改革
信息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概念的提出,給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多元化的運用手段。網絡時代的教學方式已經大大改變了原有的課堂模式,不再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講,學生練的枯燥授課學習模式。如何利用好“互聯網+教學”已經被當前多數教師所追捧。
隨著近年來畢業生數量的不斷增長,就業形勢對于大學生、對于高校來說變得越來越嚴峻。而計算機軟件作為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以程序設計為基礎,并且為數據庫系統等的設計和開發提供理論和實驗基礎。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要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應用型的學生為主,因而對計算機軟件這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非常必要,對大學生日后從事軟件開發方面的工作,在IT行業不斷發展中脫穎而出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2.1 教學方式簡單
計算機軟件課程相對其他計算機學科來說,理論性較強,并且涉及的內容較多。抽象難懂,對實驗的理解能力培養要求較高。一些教師在講授計算機軟件這門課程時,以理論為主,較少講解實驗課程的內容,并且讓學生所做的實驗大部分都是僅僅涉及到當堂課程的內容。并且給出的例子讓學生照著敲代碼,而學生自身又存在懶惰性,不愿動腦花費時間分析程序,這就造成了這門課實踐應用性較差。
2.2 前導課程掌握薄弱
計算機軟件課程中的內容涉及到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還有計算機學科中的程序設計語言C、C++、JAVA等的學習和掌握。以我校為例,以程序設計C語言為基礎學科,同時學生也學習有JAVA課程。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較多,一方面我校分為五年制培養層次和普通專科培養層次,五年制的學生在遇到有涉及線性代數,例如在講解數組和線性表中以及求某些公式運算的時間復雜度時,學生普遍數學知識掌握的較少,還要花費時間講解數學公式的計算和應用。另一方面,大多數學生程序設計語言掌握的不牢固,編程環節薄弱。而計算機軟件這門課程中涉及到的數組、結構體、指針這些運用頻繁的知識點,學生都沒有掌握。這就造成即使任課教師費力講解,學生還是一知半解。只是懂了一些算法的思想,不能運用所學編寫實戰性較強的程序。從而也失去了對計算機軟件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
3.1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進行課程開發與設計,體現職業性、實踐性
第一方面,從計算機軟件這門課程的教學實踐應用型為出發點進行改革。結合實際案例展開講解,讓學生會從數據結構的思想出發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軟件課程理論性知識較多,如果一味的講解理論內容,學生理解起來困難,也會感覺沒有收獲。教師應從實際應用出發,激發學生的思維。例如學生成績管理系統,考生報名系統通過運用學號、姓名、身份證號等數據,能夠快速進行查找、插入、刪除等操作,這也是線性表中涉及到的知識點;停車場管理問題,大部分停車場設計都是從一端進車一端出車,用到了隊列的知識;再如導航最短路徑查詢問題,怎樣實現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頂點到另一個頂點間的話費時間最少,節約成本最多的最短路徑問題,用到了圖的存儲結構和求最短路徑知識點。等等上邊的這些案例都貼近日常的生活,會引起學生的認同感,能夠發現計算機軟件這門課程的價值所在,從而提高興趣,變成能夠跟著教師的思路自主參與課堂學習和討論。
第二方面,從計算機軟件這門課程對學生就業的影響為出發點進行改革。根據企業需求,從崗位能力出發,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按照企業崗位能力要求來確定課程的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和手段、考核的方法和手段,突出學生編碼能力、抽象問題解決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計算機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課程教學目標。
3.2 以系統觀來開發專業課程,體現開放性
計算機軟件基礎中的數據結構和算法能力是計算機程序設計人員的基本能力,是決定開發人員職業能力與發展空間的決定性因素。根據高職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自學能力不強,思維能力較弱,學習的主動性不夠,使得數據結構與算法能力的學習比之本科生要難、要慢,這些決定了該門課程在整個專業培養過程中的關鍵作用。計算機軟件的學習,是整個專業學習過程中的事情,在所有專業課程中要涉及計算機軟件的內容。
3.3 教學思路的改革
1)以"易教、易學、易練”為目標改革課程理論部分教學內容,采用C語言進行程序設計。
2)加大實踐教學的內容,每個階段安排知識實踐課。
3)重點講授在專業課程涉及數據結構與算法的內容,強化該課程的專業應用。
4)教、學、練一體化,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系統學習能力,強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5)注重實踐,實踐從課堂到課外,從課前到課后,從課堂的部分時間到整個課堂時間,從數據結構課程到其他專業課程,從一個學期到整個專業學習過程的一體化實踐體系。
6)以考核來帶動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學習。
3.4 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
學生是教學環節的主體,應以學生的需求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為教學的重點。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質量的重要手段。
1)在教學過程中選擇一部分課程運用現在較流行的翻轉式課堂教學,教師通過自己制作或上網查找較好的短教學視頻,學生可以利用課前的任何時間段來自主學習,課堂上同學之間討論,教師進行答疑解惑。
2)借助問卷星等軟件制作計算機軟件基礎每一節課的重點習題,通過生成的二維碼供學生在手機上進行答題,教師可以登錄自己的問卷星賬號,統計學生每道題答題情況。從而有利于對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進行分析,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重點講解學生易錯的內容。
3)制作重點、難點課程的微課。通過利用多媒體手段制作課程視頻,并且微課的時長較短小,一般都在10分鐘以內,主體內容突出,針對性強,短小精悍,創作具有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學習。有利于學生對重難點課程環節的知識掌握。
4)通過MOOC讓學生養成課前自主學習的習慣。慕課不僅免費還具有開放性,尤其是一些知名高校發布的課程資源可以用來進行課程教學。計算機軟件課程中的鏈表、雙鏈表、二叉樹、圖、排序、查找等內容較難,可以通過MOOC上的優質資源進一步學習理解。教師也可以選取好的計算機軟件MOOC資源提供給學生,要求學生課前自主學習。
[1]鄭凱梅.以培養工程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數據結構課程建設與改革[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
[2]王勇.對大學計算機軟件教學課程改革探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1).
[3]謝芳.大學計算機軟件教學改革研究[J].大學教育,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