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興和
【摘要】本文分析了玉米生產中機械化存在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玉米;機械化問題;建議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rn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problems,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Key words]corn; mechanical problems; recommendation
實現玉米生產機械化, 對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結構調整, 以及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作業成本、提高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產業化經營具有重要意義。
1 湯原縣玉米生產機械化情況
目前,我縣玉米耕整地、播種和植保機械化水平基本達到100%,玉米收獲機械化約60%。
2 湯原縣玉米機械化存在的問題
2.1 結構不合理 玉米生產機械化結構不合理,大型少、小型多; 主機多、機具少,配套不合理。58.8kW 和以上的大型拖拉機保有量太少,且分布不均,73.5kW以上的更少,有1/4在農墾系統; 大型拖拉機機具配套比僅為1:1.3,與1: 3 的合理配套比相差較大,拖拉機與機具的配套比不合理,不能滿足玉米生產各環節和大規模、標準化作業的需求。小型拖拉機保有量是大型拖拉機的13. 5 倍,數量太多,小型拖拉機機具配套比為1:1.8,拖拉機的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利用率低、作業費用高,制約了玉米生產機械化發展。
2.2 發展不平衡 湯原縣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92%左右,而玉米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只有85%左右,低于全縣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湯原縣不僅玉米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低,而且在不同作業環節上發展極不平衡。玉米生產的耕整地機械化、播種機械化發展較快,而玉米收獲機械化水平僅達50%,機收是四大農作物中水平最低的; 玉米中后期植保機械化才剛剛起步,成為制約玉米產業快速發展的瓶頸。
2.3 機械水平低 湯原縣農業田間生產使用的玉米機械僅達到了發達國家20 世紀70 年代產品技術水平,部分產品技術水平達到了90 年代水平; 產品設計結構有些部分不合理,產品技術水平低,可靠性很差,平均首次故障時間僅是國外同類產品的1 /3 左右。同時,低端產品市場過度競爭,價格低,利潤空間很小,企業無技術創新資本積累,導致低端產品重復生產使用; 高端產品還要從先進國家進口,不僅花費了大量的外匯,存在著很大的糧食安全風險,還嚴重影響了玉米產業健康發展。
2.4 作業質量差 我縣農村玉米生產田間作業機械以小型為主,動力小,牽引力也小,導致耕整地作業太淺(13cm 左右),作業深度達不到30cm。此耕作深度沒有打破犁底層,不能創造出地表細碎、中層全面松動、底層虛實相間的耕層構造,土壤中的水、肥、氣、熱不協調,既不蓄水又不保墑,農村的玉米耕地基本上是晴天硬邦邦、雨天水淋淋。在施肥作業方面表現出的問題主要是施肥深度不夠,分層施肥不明顯。播種環節存在著播深穩定性差,深淺不一,株距不均勻,作業質量達不到標準化要求,苗不齊不壯,玉米單產水平不高,黃金玉米生產帶的資源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3 我縣玉米生產機械化發展建議
3.1 加大玉米生產先進種植技術研究推廣 目前,湯原縣玉米生產主要采取壟作種植模式,隨著國家各項惠農扶持政策的實施,農民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特別是大馬力拖拉機作業面積迅速增加,具備了建立同美國玉米耕整地一樣的以深松為主體、松耙聯合的土壤耕種制度,深松整地技術推廣應用面積逐年擴大,玉米地的蓄水保墑能力增強,玉米種植逐步具備了實行“壟改平”的條件,應加大玉米“壟改平”種植技術研究示范推廣。玉米生產采取平作種植模式,不僅可以減少作業環節、減輕土壤破壞、每公頃減少作業費500 元左右,還可以解決玉米聯合收獲作業后大量秸桿覆蓋條件下無法進行起壟作業的難題; 更主要的是玉米生產采取平作種植模式后,可以進一步推廣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大大提高玉米生產技術水平。
3.2 加快玉米生產先進機械研究開發 玉米生產機械的性能是玉米生產機械化發展的關鍵,加快研究開發先進玉米生產機械,提高玉米生產機械水平,對實現玉米生產標準化作業,促進玉米生產機械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是要加快玉米生產機械關鍵共性基礎部件研究。二是研究松耙聯合作業機。三是研究玉米免耕施肥單粒精量播種機。四是研究高效低污染防漂移超高地隙噴桿噴霧機。解決植保噴霧作業的均勻性問題,提高玉米生產中后期植保機械化水平。五是研究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六是研究高效低能耗玉米烘干機,為玉米籽粒收獲提供保障。
3.3 加速農機農藝融合 農機農藝融合的好,可以加快玉米生產機械化發展。我縣玉米生產模式多樣,有等行距種植模式、大壟雙行種植模式、催芽坐水種植模式及育苗移栽種植模式等。每種種植模式的配套機械結構不同,增加了玉米生產機械的復雜性,導致玉米生產機械種類繁多、批量小、生產成本高、產品技術水平低,先進農藝技術實施不到位。玉米生產農藝技術研究要有工程化理念,要做到標準化生產,要有相對的穩定性。
3.4 加強市場監管和培訓 加大生產機械產品質量的市場監管力度,杜絕性能不過關的偽劣產品進入市場。同時也要看到,玉米生產機械調試不好或操作不當也會造成故障和人身傷害事故,要對玉米生產機械操作手進行技術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