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林
【摘 要】人工營林的目的在于對已受到破壞的森林資源進行修復,在人工營林過程中涉及到許多生物學原理及經濟特征,因此,通過人工營林技術,可以快速恢復林木的正常功能。筆者對人工營林的作用行了分析,并對人工營林技術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人工營林;混交林;營林技術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effect of artificial forest line and the technique of artificial forest.
[Key words] artificial forest; mixed forests; forestry techniques
我國的林業資源豐富,但受環境保護意識差的影響,實際的林業保護與經營并未受到足夠重視,因此,為了有效保障我國的森林資源,維持生態系統平衡,需要在保證森林資源安全的前提下,利用人工營林技術提高森林資源的恢復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蓋梁,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率,促進我國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 人工營林技術的作用
1.1 改善林地條件,提高林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人工營林技術可以有效調節林間氣候,提高生物多樣性,進而有效改善林地條件。相較于純林,混交林的生物種類更加豐富,土壤內腐殖質的含量較高,這對于植物的生長具有積極作用。由于不同類型的植物對土壤養分的要求不同,通過人工營林,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某種元素的過分消耗或排放,提高土壤的質量[1]。人工營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林地營養的有效利用,提高林地的總蓄積,進而提高林產品的產量與質量。
1.2 抵御或降低災害的影響
人工混交營林可以提高森林植被種類的多樣性,如闊葉林的混交林具有低溫、高濕的特點,對森林防火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蟲害,降低災害對森林資源的影響[1]。此外,人工造林技術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氣象的因素,對惡劣氣候有著特有的抵抗能力。
2 人工營林技術
2.1 人工營林的樹種選擇
樹種的選擇是人工營林的首要考慮因素,在選擇樹種時,需要盡可能地選擇具有調節作用的樹種資源,從而有效利用樹種資源的生態修復作用,提高混交林的再生能力。在選擇人工營林的樹種時還需要注意樹種條件的控制,結合樹種自身的實際特點及生長發育條件,改善樹種的生命力,并根據樹種的特性選擇適宜生長的樹種[2]。常見的人工營林樹種包括落葉松、紅松以及楊樹和刺槐等,通過混交,可以更好地促進林木再生,這對于森林資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2.2 人工混交林混交比例
在營林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對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在明確樹種后,需要對混交林的混交比例進行規劃,綜合考慮林地對生態環境與生態效益的影響。人工營林的經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混交林樹種比例的影響,這就要求營林工作人員對經濟、生態以及社會效應進行綜合考慮,將經濟效益作為混交比例優化的首要因素,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對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進行判定[1]。因此,在進行人工營林時需要對不同種類樹木的種植比例進行控制,協調好樹木的搭配比例,參考當地的實際立地條件,改變灌木的占比,這樣更有利于森林資源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2.3 人工營林的混交方法
人工營林的方式有很多種,在選擇混交方法時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進行選擇,首先營林工作者需要正確認識不同層次林地間的關系,盡可能地協調各層次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森林資源,確保混交后,森林可以保持生態穩定性。而后,人工營林的工作人員需要根據選用的樹種確定最佳的混交比例,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最終的人工營林混交方法。選用的人工營林混交方法需要盡可能地減少混交種間的種類矛盾,這樣更有利于提高混交的成功率,使林地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最大化[1]。當前混交營林最常用的方法便是株間混交和行間混交,通過陰性樹種與陽性樹種間的混交,能夠有效降低種間矛盾,這對于提高生態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選擇人工營林混交方法時,要根據實際條件進行選擇優化。
2.4 人工混交林培育的措施
人工營林的關鍵在于協調物種間的種植關系,促進物種間的協調共生,只有協調好物種間的關系,才可以提升人工混交林的實際作用,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人工混交林的經濟與生態效益[2]。此外,在人工混交林培育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混交類型與混交方法間的控制,充分利用各種培育技術,促進人工混交林的良好發展。人工營林在生長過程中需要營林工作者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培育,確保各林木間生長的平衡性,同時充分利用化學藥劑調配人工混交林植株,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工混交林的生態作用,提高森林的生態維護能力。
3 結語
人工營林技術是提升林業資源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通過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能夠有效改善混交林的培育效果,在改善林地環境,提高森林防蟲抗災能力上都有顯著作用,因此,采用人工營林技術是極為重要的。通過人工營林技術,可以提高植物多樣性,恢復已被破壞的森林資源,因地制宜,使我國的森林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參考文獻:
[1]廖敏生,廖東保. 人工混交林的營林技術分析[J]. 民營科技,2016,(12):180-183.
[2]張永生,李映雄. 人工混交林的營林技術應用研究[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04):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