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現在種植的農作物都是天然產生的嗎?
答:現在種植的農作物許多都不是天然產生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幾乎都是人工選育的結果。
現在種植的水稻、小麥和玉米都是長期選育得到的品種,其野生種,往往不能滿足農業生產和消費者的需要,如高產的存活力低,抗逆的產量低,或者果實干癟、營養價值低和口感差等。但是野生品種中所蘊含的許多優異基因,是育種中的寶貴材料,對解決糧食安全、維護人類生存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6.轉基因技術本身安全嗎?
答:轉基因技術本身是中性的,關鍵在于如何應用。一方面,利用這個技術可以解決農業生產或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增進人類福祉,推動社會進步;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使用不當而帶來風險。因此我們不能籠統地說轉基因技術安全不安全,而是要針對具體的產品進行個案分析,科學評價,確定其安全性。正因為如此,我國和世界各國均加強對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監管,對每一個轉基因產品進行安全評價,以確保轉基因技術朝著有利于人類、造福于人類的方向發展。
17.什么是食品安全?
答: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食品安全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安全的食品。有的食物對某些特定人群有過敏性,有的食物中含有抗營養物質或毒性物質,如扁豆中含有植物凝集素,吃了沒有煮熟的扁豆,就會發生食物中毒。食物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還可能會受到有害物質的污染。食物是否安全,與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有關,只要其含量不會對人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就認為是安全的。
18.傳統的食品就一定是安全的嗎?
答:安全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即便是經常食用的傳統食品,也不能說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人都絕對安全。例如,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就把牛奶、雞蛋、魚、甲殼類(蝦、蟹、龍蝦)、花生、大豆、核果類(杏、板栗、腰果等)及小麥8類食物列為常見過敏食物,因為雖然多數人吃了沒事,但一部分人吃了也還存在一定風險。即便是水、鹽和糖等這些人體必需的東西,吃多了也是有害的。比如水喝多了會導致電解質失衡,鹽吃多了會誘發高血壓,而糖吃多了容易骨折,還會誘發一些諸如肥胖癥和糖尿病之類的慢性疾病。
在食用的植物中也會產生毒性物質和抗營養因子,如蛋白酶抑制劑、溶血劑、神經毒劑等。在許多豆科植物中會產生較高含量的凝集素和生氰糖苷,在食用前未經過加熱浸泡除去植物凝集素,就可能造成嚴重的惡心、嘔吐和腹瀉。如果生食豆類和木薯,其中的生氰糖苷可能導致慢性神經疾病甚至死亡。現在己知的植物毒素約1000余種,絕大部分是植物次生代謝產物。
19.如何理解食品的健康危害和風險?
答:我們每天食用的各種食物可以為我們提供日常活動的能量和身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另外食品中還有許多添加劑,有的是為了補充食物中缺乏的營養成分,如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有的是為了使食品更加可口,如調味劑和香精;還有的是為了滿足食品的貯存和加工需求,如防腐劑、乳化劑等。對于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都有安全限量,人體每天食用的量不超過安全限量,就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食物是提供人體營養的主要來源,那么是不是人體必需營養物質就一定是安全的呢?顯然也不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過多地攝入就會成為人體的負擔,引起健康問題,如過多攝入高油脂和高膽固醇食品,會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等。因此,科學合理的膳食是保障人體健康的重要手段。不科學的飲食習慣會增加人體的健康風險。食品安全是個相對的概念,不存在“零風險”的食品,危害與風險不能簡單畫等號。合理的飲食可以控制和防御健康風險。
20.市場上有哪些轉基因食品?
答:目前我國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進口的主要有大豆、油菜籽和玉米及相關產品,國內生產的有棉籽油和番木瓜。為了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我國實施轉基因標識制度。對于列入轉基因標識目錄并在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生物均需要標識,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含有轉基因成分的調和油均己標識。
21.如何評價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評價原則或通行做法有哪些?
答:風險性分析是世界各國進行食品安全評價的基本原則是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在1997年提出的用于評價食品飲料、飼料中的添加劑、污染物、毒素和致病菌對人體或動物潛在副作用的科學程序,現己成為國際上開展食品風險性評價、制定風險性評價標準和管理辦法以及進行風險性信息交流的基礎和通用方法。
風險性分析包括風險評估、風險交流和風險管理。風險評估是風險性分析核心環節,包括危害識別、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評估和危險性特征描述。危害識別是對被評價對象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進行識別和分析,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動物實驗、體外實驗等研亢結果,確定人體在暴露于某種危害后是否會對健康發生不良影響。危害特征描述是對食品中對健康產生不良作用的因素的定性和定量評價。對化學性因素應進行劑量一反應評估,如果能夠取得數據,對生物性和物理性因素也應采用劑量一反應評估。暴露評估是對從食物或其他相關來源可能攝入的危害因素進行定性和定量評估。一般情況下,攝入量的評估有3種形式,即膳食研亢,個別食品的選擇性研亢和雙份飯研亢。近年來,主要是通過特定的數學模型對暴露的途徑、數量、變異性和不確定性等進行概率測算。危險性特征描述是根據危害特征描述和暴露評估所得到的數據,對發生危害事件的概率及嚴重性進行評估。可按高、中、低和忽略不計4種危害水平進行危險性特征描述。對于有閾值的化學物,可用人群的攝入量與該化學物的每人每天允許攝入量比較,或用人群的暴露量與該化學物的每人每周耐受量比較。對于沒有閾值的化學物,則需計算人群的危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