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的全國兩會采訪,幾乎每年都會與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團董事長鄧中翰相遇。或人民大會堂外的步履匆匆,或兩會駐地小組討論時的慷慨陳詞,鄧中翰給記者的感覺是一個意志堅定但性格隨和的人。高高的個子,溫和的笑容,讓人很難一下子將他和中國科技領軍人物結合在一起。但每每談起話來,鄧中翰卻是句句離不開科技。
今年兩會期間,鄧中翰的建議是“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以自主芯片決勝人工智能時代”。他認為,近些年來,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積累與發達國家差距不大,若能在戰略層面制定系統的推進計劃,會給我國帶來實現彎道超車、提升綜合國力和影響力的絕佳機會。
傳奇的成長經歷
在很多人看來,鄧中翰的成長經歷似乎有些傳奇。
本科三年級便在著名的科學雜志《科學通報》上發表了論文;留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并獲得物理學碩士、電子工程學博士和經濟學碩士3個學位,成為該校成立130年來橫跨理、工、商三科學位的第一人;回國創業后,研發出第一枚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星光一號”芯片,終結了“中國無芯”的歷史;2009年,41歲的他又成為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
“我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鄧中翰說起兒時的志向,眼中仍充滿了童真般清澈的目光。“我小時候總聽少兒廣播節目。記得那時候廣播里講,天為什么會是藍的,太陽為什么會是紅的,彩虹是怎么產生的,等等,我特別感興趣,聽完了腦子里還總想著這些事兒,追著大人問這問那。后來,我有了一套《十萬個為什么》,天天抱在手里看,這就是我最初的科學啟蒙?!?/p>
1968年出生的他,在“攻城不怕堅,攻關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這樣的詩句伴隨下,理想在不斷放大。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不甘人后的性格激發著他不斷追求的上進心,1987年,鄧中翰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跨入探索科學的殿堂。
鄧中翰在科大學習的專業是地球和空間科學,這是很純粹的科學探索學科。那時,科大學生的刻苦是出了名的,“在我印象里,大學期間,娛樂的時間很少,每天都是埋頭讀書學習”;當時系里的老師也“非常支持學生具有活躍和獨立思考能力,鼓勵我們創新思維”。
1990年,鄧中翰用量子力學解釋外太空射線對地球礦物質影響的論文,在中國最權威的科學雜志《科學通報》上發表了。也正是這篇論文,讓他在第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脫穎而出。
那一年成為他成長道路上的一個轉折點,因為他知道了自己以后該做什么。
1992年,鄧中翰考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伯克利是迄今為止全球產生諾貝爾獎大師最多的學校,僅鄧中翰所在的系就曾經出了7個諾貝爾獎獲得者。英特爾公司創始人戈登·摩爾、總裁安迪·格魯夫,蘋果電腦公司創始人史蒂夫·沃茨尼亞克等傳奇人物,也都是從伯克利走出來并在硅谷創業成功的英才。站在大師的畫像前,他也曾不止一次地想過,什么時候自己也能成為其中的一員。
“我剛去伯克利時學物理,當時伯克利物理學專業獲諾貝爾獎的泰斗都還健在,甚至和我們就在一幢房子、一間實驗室里,這是無法想象的?!编囍泻舱f,“物理學大師奧本·海默就曾經擔任過我所在的系主任。我當時一去就在著名的美國國家實驗室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作基礎粒子物理研究?!?/p>
回憶在伯克利求學的那段經歷,鄧中翰感慨道:“我發現不能懼怕任何事情,要敢于觸碰尖端,敢于挑戰未知,這樣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因為在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這樣的地方工作學習過,就會認為自己也是探索世界科技尖端的一分子,也要征服巔峰,有所作為?!?/p>
在伯克利,鄧中翰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傳奇。憑著勤奮、堅韌、執著和不甘人后、勇于挑戰自我的精神,1997年年底,從伯克利畢業的時候,鄧中翰拿下了物理學和經濟學的碩士、電子工程學的博士學位,成為伯克利建校130年來取得橫跨理、工、商三個學科學位的第一人。普通的學生拿下一個博士學位一般需要6年時間,而他實現這一切只用了5年。
中國芯閃耀世界
畢業后的鄧中翰曾在美國硅谷打下一片天下。在打拼時,他時常會思考很多問題:為什么日本會比中國發展得好?為什么中國沒有硅谷?為什么中國沒有自己的芯片?1999年,鄧中翰帶著心中的疑問回到了祖國,在中關村成立中星微電子公司,開始了“讓中國擁有自己的芯片”的歷程。
基于對國際芯片產業發展格局的敏銳把握,鄧中翰為初創的中星微確定了以CMOS技術為依托、以數字多媒體處理芯片為突破口、借助知名跨國公司開拓市場的發展戰略。在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之后,2001年3月,第一枚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門級超大規模數碼圖像處理芯片“星光一號”問世,終結了中國無“芯”歷史。
與當時市場上的主導者飛利浦的同類芯片相比,“我們團隊研發的芯片,功耗是競爭對手的1/3,而運算速度卻是他們的8倍。此外,單芯片方案靈活性更強,體積更小。”提起“星光一號”的研發成功,鄧中翰仍激動不已。
“我要看到中國芯,跳動在全世界各個市場?!边@是鄧中翰和伙伴們共同的目標和理想。
經過幾年的努力,如今的“中國芯”已經進入了蘋果、三星、戴爾等全球頂尖品牌的計算機和手機中,占領了全球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6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鄧中翰也有了更遠的目標,希望能研究出更多的自主創新技術!
2004年,“星光”系列數字多媒體芯片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電子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成功上市,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登陸納斯達克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設計企業。
如今,中星微的產品線已覆蓋PC數字多媒體、移動數字多媒體、安全監控等領域,將支持中國信息產業在國際產業變革中爭取全球話語權。
決勝智能時代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鄧中翰每年的議案和建議都離不開科技創新。他曾提出加大對戰略性新型產業的重視和扶持力度;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自主創新機制;積極倡導“兩彈一星”精神等建議,為提升我國科技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鼓與呼。
去年年初,AlphaGo擊敗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引起關于人工智能的廣泛熱議。
鄧中翰指出,芯片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源頭,能否開發出具有超高運算能力、符合市場需求的芯片,已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競爭的關鍵。我國若想在人工智能時代搶占戰略制高點,需要從資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大力開發承載人工智能運行的自主芯片技術,改變高端芯片嚴重依賴進口的被動
局面。
“我們國家具有非常大的市場,特別是在基于大數據深度學習上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因為互聯網相對比較普及,移動互聯網用戶量比國外要大,產生的各種數據量也比較大。對我們國家來說,就是要利用好現有的大數據這樣一種優勢,通過深度學習等新的一系列人工智能算法來挖掘。這里面重要的一方面是基礎的芯片、軟件的研發,通過新的時代的人工智能技術,給了我們一次彎道超車好的機遇。同時又能夠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通過芯片來發展。所以我建議,以自主創新芯片來決勝人工智能新時代?!编囍泻舱f。
為加速我國自主芯片的開發進程,鄧中翰提出十項建議,一是由科技部牽頭加大對自主芯片研發的支持力度,發改委和財政部予以項目立項和經費支持;二是通過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自主芯片開發的投入力度;三是加大對重點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扶持自主芯片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發行各類債務融資工具;四是加強自主芯片技術的知識產權轉化和保護;五是注重將先進芯片技術轉化為自主標準;六是強化自主芯片企業的創新能力建設,推動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體系;七是鼓勵和支持國內人工智能企業以自主芯片技術為基石,建立中國乃至世界的智能新生態;八是在政府項目中優先采用自主芯片,建立政府項目采購自主芯片的協調機制;九是建立推動芯片產業發展的高端人才基金,制定“芯片產業千人計劃”,吸引國外優秀人才回國創業、就業;十是強化軍民融合創新的頂層設計,深入開展從基礎研究到技術研發、集成應用等創新鏈的一體化設計。
鄧中翰介紹說,我國專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研究的企業數量有限,且總體研發投入、持續創新能力較弱,迫切需要國家層面的資金投入與政策支持,才能確保我國在未來10年人工智能發展最關鍵技術期具備與歐美強國抗衡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