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成
【摘 要】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飛速發展,城鄉植被覆蓋率逐步提高,綠化層次也逐步升級,以品位高、品種新、外觀奇、具有特色的綠化樹種在加強城鄉綠化的過程中占據主體地位,其中垂楊備受城鄉居民的青睞,是城鄉綠化、各個綠化帶和林蔭道、廣場及公園、居民小區庭院綠化等的最為理想的樹種。
【關鍵詞】垂楊;嫁接;培育;發展前景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poplar grafting cultivation methods 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Key words] poplar; grafting; foster; development prospect
近些年沙塵暴、溫室效應、霧霾等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黨和國家約越來越強調環境的治理。就目前的研究來看,植被不僅可以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減少沙塵暴以及通過光合作用緩解溫室效應,還可以凈化空氣治療霧霾,在這種情況下,綠化就顯得十分重要。當前我國各城市已經加強了對綠化問題的重視,均規劃處了綠化帶,并要求路旁均增加植被。其中垂楊是最受人們喜愛的一種植物,不僅因為它枝干挺拔,樹冠下垂后隨風飄揚具有美感,還因為其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象征意義十分美好,地位很重要。垂楊在城鄉中隨處可見,接穗也十分容易獲得,且嫁接之后存活率高,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認可,是今后提高植被覆蓋率的首選植物。
1 楊柳嫁接培育
1.1 嫁接過程
(1)接穗的采集:一般在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采集,選擇生長健康的母樹,剪取直徑為0.4~0.6cm的枝條作為接穗。(2)接穗的貯藏:短期貯藏應注意保持接穗的水分,將其放在低溫的濕潤出,或者捆成小捆懸吊在水井的水面上,而且要定期檢查,防止接穗在貯藏過程中失去活力。(3)砧木的選擇:要使嫁接效果最優化、嫁接之后植物存活率高,必須選擇適合當地水土情況、根系發達、親和力高、抗性強的砧木進行嫁接。(4)嫁接:嫁接時間一般為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嫁接接觸位置的直徑至少為2cm;嫁接高度一般為2.5~3m,可根據不同情況而略微改變;嫁接方法一般采用皮下接(插皮接)。
1.2 嫁接后的管理
垂楊嫁接之后的20~25d要對植物進行成活率的檢查,如果發現接口處銜接較好,產生了愈合組織,就可以拆除塑料等的捆綁輔助物。對于嫁接之后繼續生長的幼苗要進行綁扶,避免夭折,而砧木生出的新芽要抹去。當新稍長到15cm高時要摘心,促進多枝發展。還要對嫁接之后的植物做好松土、除草等工作,必要時可以噴灑農藥除蟲,以保證垂楊的健康生長。
2 垂楊嫁接培育的優點以及發展前景
2.1 垂楊嫁接培育的優點
(1)簡單易做。垂楊嫁接培育的過程如上文所訴,方法十分簡單,因此易于推廣,且垂楊幾乎在我國所有城市都可以存活,故其適用性也十分強。材料易得。嫁接所需要的接穗獲取方式十分簡單,選擇合適的垂楊剪下枝條進行簡單處理即可作為接穗,且其保存方法也十分簡便。(2)存活率高。垂楊對生存環境的要求不高,嫁接后僅需少量的維護工作即可使其健康成長,達到預期目標。(3)經濟實惠。整個嫁接培育的過程都不需要耗費太多的人力物力,經濟實用型強。
2.2 垂楊嫁接培育的發展前景
垂楊嫁接之所以能夠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推廣開,不僅因為上述的優點,還因為其發展前景:(1)當前環境問題十分突出,增加綠化、提高植被覆蓋率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一項命題,垂楊對生存環境要求低,但其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十分強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2)垂楊本身生命力頑強,嫁接之后生存率也較高,且嫁接技術簡單,簡單培訓即可掌握,不需耗費太多的人力物力即可做到,目前已經得到大力提倡,使其推廣過程十分順利,發展前景較好。(3)垂楊嫁接成功之后所需的維護較少,只要保證足夠的濕度、溫度、光線,基本可以放任其自由生長,成活率可達100%,效果較為理想。垂楊接穗生長較快,當年就可以形成良好的樹冠,第二年春季均可出圃,可以較快的發揮其作用,改善環境問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不僅城鄉居民接受度廣,專家也十分看好垂楊嫁接培育的發展。(4)垂楊嫁接之后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耐低溫能力,使其生長所受的環境制約更少;還可以保持和發展優良種性,充分利用已有的植物資源,減短其生長周期,提高原有植物的適應性;應用垂楊嫁接之后可以改變原來植物的外觀和造型,使其擁有垂楊的樹冠和垂枝,增加美觀。
3 總結
目前我國的環境問題十分突出,但在推廣垂楊嫁接培育技術之后均得到了明顯的控制,由此可見這項技術十分適應我國目前的國情,應該更加提倡和推廣,使其發展前景更加明朗。本文講述了垂楊嫁接的方法、嫁接之后的管理辦法,以及垂楊嫁接培育的優點,分析了垂楊嫁接技術能在多個城市迅速應用的原因,從多個角度闡述了垂楊嫁接培育發展前景看好的原因。當下垂楊在城鄉中幾乎隨處可見,備受居民的青睞,與垂楊嫁接培育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相信日后垂楊嫁接培育技術的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韋煒.垂楊嫁接培育技術[J].現代園藝,2013(18).
[2]殷積良.淺談垂楊嫁接培育技術[J].現代農業研究,2016(6).
[3]鄭建.垂楊嫁接培育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