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位推動,頂層設計新農村建設整市推進工作
制定出臺《2016-2018年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三年攻堅戰實施方案》,確定了用三年時間,圍繞“點、線、片、面”的布局來推進工作的總體原則。所謂“點”,就是把打造標準高、效果好的先進村作為“點”,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使村屯面貌有一個大的改變,實現新農村建設的整村整屯推進。所謂“線”,就是重點改善國、省公路沿線以及鄉村級公路沿線村屯,以治臟、治亂為重點,對沿線的圍墻、邊溝以及農戶的庭院進行改造,加大道路養護、綠化管護和環境管理,實現多條路徑的整體推進。所謂“片”,就是把全市19個鄉鎮按照地域分布劃分成示范片區,按照省辦片區建設的標準逐年進行打造。利用危舊房改造項目,重點對未改造的農戶房舍進行“穿衣戴帽”,加大柴草垛、破舊廁所清理和綠化美化力度,提高片區建設的層次和水平。所謂“面”,就是拓寬農村環境衛生的整治面,整治農村環境由沿線村屯向偏遠山區和農戶庭院及室內延伸,通過集中整治和建立長效機制,實現農村環境管護的規范化、制度化。三年內,集中打造全域內的303個行政村、24條精品線路和6個新農村建設示范片區,并創建50個美麗鄉村、打造1.2萬戶美麗庭院和3萬戶干凈人家。
二、多措并舉,新農村建設整市推進工作實現開門紅
市委市政府按照新農村建設三年總體規劃設計,制定并出臺了《2016年梅河口市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百日攻堅戰實施方案》,重點圍繞先進村、精品路線、示范片區和人居環境等中心工作來規劃和推進。在組織領導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新一屆班子的領導分工,重新調整了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完善了市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主導、政協參評共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制度。加大對新農村工作的組織領導,繼續實行由市委副書記和副市長分管,市人大副主任兼任新農村辦主任主抓,鄉鎮副鎮長擔任副主任具體負責的領導模式。主要領導牽頭抓總,分管領導包鄉聯村負責的工作機制基本形成。在建設標準方面:先進村主街路路面硬化率、邊溝硬化率和圍墻圍欄普及率都達到100%。村部和休閑廣場全部實行亮化,村屯內實現高標準綠化美化。規劃打造的精品線路兩側建設圍墻或帶地梁的圍欄,支次巷路的延伸部分建設鐵藝圍欄,村屯內的柴草垛全部遷出村屯外集中統一堆放,遷出的確有困難的農戶建設柴草棚廈實行封閉式管理。在資金保障方面:一是統籌政策效能資金。整合新農村、美麗鄉村建設、農業開發、水利移民、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生態建設、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等各類涉農資金,優先安排農村危舊房改造、道路圍墻、改水改廁、綠化美化、垃圾處理等推進項目。二是制定“以獎代補”政策。2016年市財政列支1720萬元,主要用于先進村建設獎補、村屯環境管理、衛生星級文明戶評比和標兵村村書記待遇。三是整合鄉鎮、村建設資金。2016年鄉鎮新農村建設年投入資金達到60%;先進村村集體年收入新增部分全部用于本村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其它行政村村集體年收入新增部分的80%以上用于本村的新農村建設。四是集聚社會幫扶資金。深入開展“百個部門包百村、百家企業帶百村、百名干部駐百村”活動,通過與行政村結對共建,2016年共爭取各級各類幫扶資金2100萬元。在取得成效方面:2016年全市新農村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億元,全部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和綠化美化。共建設墻欄10.8萬延長米,修筑戶戶通水泥路254公里,硬化邊溝8.3萬延長米,硬化農戶庭院16.9萬平方米,安裝路燈967盞,建設文化廣場36處、37750平方米,安裝衛生廁所1592座,建設垃圾場105處、垃圾箱109個,購置垃圾轉運車27臺,清理柴草垛4394座,新建柴草棚944個,植樹99萬棵,栽種花草1432萬株,綠化公路總里程620公里,打造景觀點169處。
三、持續發力,如期完成新農村建設整市推進目標任務
一是繼續實施先進村建設工程。整村整屯推進先進村建設,兩年內再打造出150個先進村。到2018年末,全市所有行政村都達到先進村及以上標準。二是繼續實施精品線路打造工程。在完成2016年8條精品線路建設任務的基礎上,繼續建設各級公路沿線及經由村屯。消除公路沿線兩側的“三小五堆”,圍墻大門、道路邊溝等基礎設施建設要逐步向村屯內延伸,打造公路沿線靚麗風景。三是繼續實施新農村片區建設工程。圍繞主要交通干線,城市周邊、旅游景區、中心村等重點區域,兩年內再打造出4個示范片區,到2018年末,完成6個示范片區建設,實現新農村建設的集中連片推進。四是全面實施環境整體提升工程。按照生態、綠色、美觀、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創建標準,建設高標準美麗鄉村40個以上,建設 “五美”型美麗庭院8000個、“五凈”型干凈人家2萬戶,達到治臟治亂向縱深推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