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金鴿++劉寧++單增運
摘要:當今時代,糧食問題儼然成為社會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世界各國都面臨著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的雙重問題。本文基于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了河南省農業種植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就目前正在積極探索的生態農業展開探討,旨在為今后河南省乃至全國能夠更好地開展生態農業建設提供幫助。
關鍵詞:糧食問題;農業資源;生態農業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7.004
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人們對農業的探討與研究從未停歇。農業的發展從最初的刀耕火種到后來的傳統農業、工業化農業以及目前正在積極探索的生態農業,無不凸顯出人們對糧食質量要求的提高。然而,目前我國在發展生態農業的過程中存在嚴重的資源與環境問題,有學者提出,不解決這些問題,就無法建設生態文明。河南省作為全國重要的糧食種植大省之一,其效益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目前河南省的農業種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規模上存在的不足;化肥、農藥、除草劑大量使用帶來的污染;農膜大量使用后處理不當引發的一系列生態問題等。隨著生態文明主題的提出,“生態農業”一詞也越發受到人們的關注。科技的發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勢必促進未來生態農業在全國大范圍地展開。
1 河南省當前面臨的農業發展問題
1.1 種植規模與品種單一
目前,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小戶經營模式,并且種植作物品種比較單一。據考察,河南省大部分地區經濟作物以小麥、大豆、玉米為主,小部分地區種植有小面積的棉花、水稻、花生、藥材等。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以及網絡科技的發展,一種大型鏈式的農業經營模式勢必成為潮流,并且大規模的種植經營模式也將隨著3S技術等人為可操縱機器在農業領域的大規模使用。未來農業的發展將更加依賴現今的科學技術,大規模并且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將成為一個好的發展趨勢。
1.2 化肥、農藥、除草劑使用不當
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河南省每年施用的300多萬噸化肥中,只有大約1/3被農作物吸收,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此外,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為保障作物產量、減少病蟲害干擾,農民大都采用農藥除草劑等含有毒有害物質的方式來控制害蟲和雜草。然而,這種模式卻給整個農田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由于化學肥料、農藥和除草劑等長期不合理的使用或過度使用造成了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如土壤板結、地下水嚴重污染等問題,直接威脅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們身體健康。雖然在短時間內產量有所提高,但造成的生態經濟效益的損失巨大,且非長久之計。因此,提出與之相對應的防治病蟲害的方法與技術勢在必行。
1.3 農膜、畜禽養殖糞便與生活垃圾處理不當
農膜在農業生產中使用量大幅增加,但回收率過低,大量農膜留于土壤中,造成白色污染,而且這些農膜屬于難降解的化學物質,對土壤危害極大。由于沒有系統的發酵技術,當畜禽糞便存儲不當或者用作有機肥而不注意施用方式,其中N、P元素以及殘留的添加劑與各種氣體經揮發、淋溶、擴散將帶來農業面源污染。目前河南省大部分農戶包括一些養殖廠沒有將糞便充分發酵。農村大部分地區沒有較完善的垃圾處理方式,一些危害極大的廢電池、難降解的塑料制品等廢棄物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土壤中給其帶來持續性的危害。
2 對生態農業的探討
生態農業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農業種植模式。生態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土壤學家W. Albreche 提出了生態農業的發展理念。隨著中國科學院蔣高明教授經營的弘毅生態農場的發展,生態產品也越來越被人們認可。弘毅生態農場所提倡的“六不用”原則,即不用農藥、化肥、農膜、除草劑、人工合成激素和轉基因,來生產無公害的有機食品。以自然之力恢復自然,尊重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并且能使自然生態系統變得更好,這在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熱點下,無疑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顯示,2009 年底我國耕地總面積1.35 億公頃,全國人均耕地0.1公頃,僅占世界人均水平(0.225公頃)的45%,而且在以每年20 萬~33 萬公頃的速度減少,并且1/3 的國土正遭受到風沙威脅。耕地仍以每年幾十萬公頃的速度被占用,而且大都是優質耕地,保護耕地面臨更大的壓力。此外,大量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更破壞了農田生態系統,并且使全球性問題更加嚴重。在十八大提出的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上,倡導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理念,而生態農業正是集這些優點與一體的農業模式。生態農業是以生態學,特別是農業生態學為理論基礎的一種生產實踐。在這個過程中,須堅守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我國已經在部分地區出現了不打農藥、不用化肥地膜等“六不用”的生態農業,并且仍能達到高產。
3 結語
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任何理念從最初提出到最終大范圍推廣都需要經過實驗驗證,過程雖然艱難,但是只要最終符合發展潮流終將會被認可。未來農業的發展,除了需要從生態農業的角度來思考,還應本著人文精神,反對浪費,提倡簡樸健康的生活方式。相信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農業發展將走向科學生態化,我們的生活方式將更加環保健康。
作者簡介:卞金鴿,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生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