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霞
(四川省洪雅縣農業和畜牧局,四川 洪雅 620360)
洪雅縣探索種草養畜見成效
葉春霞
(四川省洪雅縣農業和畜牧局,四川 洪雅 620360)

四川省洪雅縣是全國牛奶生產強縣、無公害牛奶生產基地、生態奶業標準化示范區、奶業現代化生產技術集成與產業化開發示范區。2012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現代畜牧業重點提升縣。2016年底,全縣奶牛存欄4.1萬頭,出欄肉牛1.4萬頭、出欄山羊4.1萬只、出欄肉兔144萬只、長毛兔存欄81.21萬只,畜牧業產值13.5億元,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3%,畜牧業已成為全縣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
1.1 人工種草情況 全縣人工種草21萬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主要品種有黑麥草、牛鞭草、飼用玉米、高丹草。黑麥草在春、秋季生長茂盛,產量高,畝產可達1萬千克,飼用玉米、高丹草、牛鞭草夏季生長茂盛、產量高,飼用玉米畝產可達4000千克,高丹草、牛鞭草畝產可達8 000千克以上。
1.2 種草典型模式
1.2.1 黑麥草+飼用玉米輪作模式 8~9月種黑麥草,供草期10月至次年5月,次年5月種青貯玉米,收割后種黑麥草。
1.2.2 黑麥草+水稻輪作模式 8~9月種黑麥草,供草期10月至次年5月,次年5月種水稻。
1.2.3 林下常年種草模式 主要種植黑麥草、牛鞭草。
1.2.4 荒山荒坡常年種草模式 主要種植黑麥草、牛鞭草、高丹草等。
1.3 幾種經營模式
1.3.1 公司(牧場)+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由公司(牧場)與合作社簽訂供草協議,合作社按每畝900元租金租用農戶土地,以每天70~120元聘用農民種地。農戶以土地入股,按每畝900元計算,年底根據經營狀況返利給農戶。
1.3.2 公司(牧場)+農戶的訂單模式 由公司(牧場)向農戶簽訂購草協議,農戶自行組織生產,按訂單交售公司(牧場)。
1.3.3 農戶自種自養模式 農戶根據自家飼養草食家畜對飼草的需要量,利用自家土地或租用土地種草,滿足自家生產需要。
2.1 科學規劃,推進草食畜牧業有序發展 縣委、縣政府針對草食牲畜產品極具潛力的趨勢和全縣牧草資源優勢,提出了“農民奔小康、牧業挑重擔”的構想,制定了發展規劃,確定了以奶業發展為主導產業,積極引導農民上規模、上檔次發展種草養畜。通過多年努力全縣畜牧業呈現出三個轉變:即耗糧型向草食型,傳統小生產向規模生產,粗放分散經營向集約化生產經營轉變。走出了一條發展高效畜牧業增加農民收入的新路子,全縣種草養奶牛、種草養羊、種草養兔初具規模,并成為全省“公司+農戶”“龍頭+基地”發展畜牧業產業化的一面旗幟。
2.2 制定政策,扶持發展草食畜牧業 縣委、縣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管理辦法,扶持草食畜牧業發展:一是對發展規模養殖小區(場),由政府負責水電路通,并承擔小區土地租金,按標準進行引種和建場補助;二是龍頭企業對農民奶價實行保護價政策,并承諾小區奶價高于散戶0.20元/千克;三是開辦了奶牛保險業務,農戶每年可享受市、縣兩級財政共150元/頭的保費補助,降低了奶牛養殖風險;四是實行優質凍精補貼,奶農用優質凍精配種,不收凍精費;五是暢通奶業發展綠色通道,凡在縣境內運輸奶牛、鮮奶、飼草(料)的機動車輛,相關部門要優質服務,優先辦理手續,免收有關費用。
2.3 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 按照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要求,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積極推進散養奶牛進小區,通過集中治污、集中機器擠奶、統一防疫、統一飼養管理,使鮮奶質量進一步提高,小區奶比散戶奶高0.8~1元/千克,奶牛養殖效益明顯。
2.4 種養結合,實現治污與產業良性發展 積極推行種草養牛-牛糞轉化為有機肥-沼液、有機肥還田種草等循環發展模式,探索了以牛糞槽式發酵、塔式發酵生產有機肥,沼液低壓灌溉等技術,實現了糞污綜合利用。
2.5 鼓勵和發展龍頭企業,推進產業鏈延伸
2.5.1 支持龍頭企業加大投入,提升乳制品加工能力 新希望陽平公司建成鮮奶加工生產線3條,日處理鮮奶能力達300余噸。
2.5.2 支持龍頭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創新產品品牌 新希望陽平分公司已有滅菌乳、調制乳、全脂奶粉等八大類40多個品種。“陽坪”、“華西”商標被評為省著名商標,陽平產品被評為省名牌產品。
3.1 推進了奶牛全產業鏈發展 洪雅縣為全省奶業大縣,有標準化奶牛小區27個,全縣有奶牛專業合作社30個,帶動農戶達4 000余戶,年產鮮奶9.8萬噸,產值達4.5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18%,奶業已成為全縣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3.2 帶動了肉牛業快速發展 2016年底全縣出欄肉牛1.4萬頭,建有標準化肉牛場17個,通過2014年洪雅縣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項目實施,進一步推動了全縣種草養肉牛的發展。
3.3 促進了農民增收 種草養畜發展奶牛產業和肉牛業,涉及養殖、加工、銷售以及電商、物流等環節,通過耕地種植結構調整,實現"糧、經、飼"結構優化以及荒山荒坡再利用,提高了耕地單位產量和綜合效益。2016年奶牛和肉牛業養殖實現增加值7.2億元,種草養畜產前、產中、產后帶動當地農民實現人均增收2100元。
4.1 草畜配套是種草養畜的關鍵所在 種草容易,效益大小是難點。抓農民種草的同時,必須首先選好養畜項目,指導農民飼養牛、兔等草食牲畜,必須加強草食牲畜的品種改良,同時加強推廣種草養豬,種草養豬既能大量節約糧食,又能降低飼養成本。
4.2 經濟效益是調動農民積極性的重要杠桿 人工種草1.5畝,一年純收入可達3000元以上,而且種草技術簡單,易操作,種草比種糧收入高,是名符其實的短、平、快項目。全縣種草養畜與發展糧食、林業生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形成了全縣農業生態的良性循環。
4.3 循環經濟是種草養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畜牧業發展糞污處理是難點,洪雅縣在養殖中通過糞便干濕分離,沼氣發酵,沼渣沼液還田,種植牧草,節約了肥料,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
F307
:C
:1001-8964(2017)04-0015-02
201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