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光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抗結核藥固定劑量復合劑分析方法研究進展
張立光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綜述了抗結核固定劑量復合劑分析方法的研究進展。根據已報道的抗結核固定劑量復合劑的分析方法的相關文獻,分析檢測方法的優缺點。通過分析檢測方法,提出建議,為抗結核固定劑量復合劑的分析方法的開發提供參考依據。
抗結核藥;固定劑量復合劑;分析方法
近年來,結核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嚴重 威 脅 人 類 健 康[1]。 人 類 免 疫 缺 陷 病 毒 ( human immuno deficiency virus,HIV)的大量傳播和結核桿菌耐藥性的產生,尤其是多重耐藥性(multiple drugs resistance,MDR)的增多,使結核病的治療越來越受到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使用固定劑量復合劑(fixed-dose combinations,FDCs)代替單藥制劑治療結核病[2,3]。固定劑量復合劑主要是指幾種不同的藥物進行配方,每種按一定劑量混成復合制劑,如利福平、 對氨基水楊酸鈉、異煙肼、鹽酸乙胺丁醇藥物進行配方[4]。復方抗結核制劑有二聯制劑、三聯制劑、四聯制劑[5]。本文作者綜述了近年來抗結核藥固定劑量復合劑檢測分析方法的研究進展。
抗結核固定劑量復合劑中的幾種成分,只有鹽酸乙胺丁醇的含量測定是難點。由于鹽酸乙胺丁醇無紫外吸收,不能通過常規的高效液相色譜-紫外檢測法進行檢測,故鹽酸乙胺丁醇的測定一直是藥物分析的領域的難點。近年來,陸續有研究乙胺吡嗪利福異煙片Ⅱ的檢測方法發表。郭濤等[6]建立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乙胺吡嗪利福異煙片中鹽酸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和異煙肼含量。鹽酸乙胺丁醇選用了苯乙基異氰酸酯為衍生劑進行柱前衍生化,用 C18 色譜柱,甲醇-水-冰醋酸(70∶30∶0.2)為流動相,流速 1.0 mL·min-1,檢測波長 220 nm。異煙肼和吡嗪酰胺用 C18 色譜柱,以乙腈 0.02 mol·L-1磷酸二氫銨(2∶98)為流動相,流速 1.0 mL·min-1,檢測波長 263 nm。利福平色譜條件為C18 色譜柱,以甲醇-乙腈-0.075 mol·L-1磷酸二氫鉀-1mol·L-1枸櫞酸(30∶30∶26∶4)為流動相,流速 1.0 mL·min-1,檢測波長 254 nm。鹽酸乙胺丁醇、異煙肼、吡嗪酰胺及利福平分別在 20~160,2~50,10~250,20~180 μg·mL-1的濃度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關系。特別是鹽酸乙胺丁醇的衍生化方法反應迅速,條件容易控制,衍生化方法可靠,適用于抗結核固定劑量復合劑多成分的分離和含量測定。戚燕[4]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乙胺吡嗪利福異煙片Ⅱ中利福平、異煙肼、吡嗪酰胺和鹽酸乙胺丁醇的含量,樣品溶液在 4 h 內穩定,溶解樣品的溶劑為甲醇。方法簡便,準確,可用于乙胺吡嗪利福異煙片中各組分的質量控制。現國內報道的其他測定方法主要有氣相色譜法[7]、柱前衍生化法[8]和 RP—HPLC法[9]等。總之,鹽酸乙胺丁醇的含量測定目前已經不再是抗結核固定劑量復合劑研究領域的重點。
在 2010 年以前,固定劑量復合劑的溶出度僅檢測利福平項,因為利福平是這幾個成分中水溶性最不好的,所以僅檢測利福平,如果利福平的溶出度良好,根據推理,其他成分的溶出度也會很好。但是世界衛生組織在其技術報告[10]中說明凡是固定劑量復合劑應該對其中的每一個成分進行溶出度的檢測,只測利福平的溶出度是不夠的,應增加其他組分的測定。近年來,我國在抗結核藥品的溶出度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各藥檢所與企業共同為質量標準的提高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中國藥典》2010年版頒布以來,抗結核復方制劑的質量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異福片與異福膠囊的溶出度[11]都增加了對異煙肼項的溶出度的檢測,異福酰胺膠囊及異福酰胺片增加了對異煙肼與吡嗪酰胺的溶出度的檢測。2012 年乙胺吡嗪利福異煙片Ⅱ的質量標準中利福平、吡嗪酰胺、異煙肼、鹽酸乙胺丁醇的溶出度均進行了控制[1]。其中異福片與異福膠囊、異福酰胺膠囊及異福酰胺片的溶出度的檢測方法基本上一致。以鹽酸溶液(9→1000)900 mL 為溶出介質,轉速為 100 r/min,依法操作,30 min 時取樣測定,供試品溶液需要在 2 h 內測定。利福平項在 474 nm的波長處測定吸光度,計算每片中利福平的溶出量,限度應為利福平標示量的 75%,異煙肼與吡嗪酰胺項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 V D)測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磷酸鹽緩沖液(取磷酸二氫鉀 80.0 g 與磷酸氫二鉀 15.3 g,加水溶解并稀釋至 1000 mL,搖勻)-甲醇-水(10∶5∶85)為流動相,流速為每分鐘 1.5 mL,檢測波長為 254 nm,異煙肼峰與吡嗪酰胺峰的分離度應大于 4.0。異煙肼限度為異煙肼標示量的 80%,吡嗪酰胺限度為吡嗪酰胺標示量的 75%,應符合規定。雖然我國標準中增加了對其他項目的控制,質量標準較十年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溶出介質仍與國外藥典有區別,美國藥典采用pH=6.8 的磷酸鹽緩沖液,而我國采用的是鹽酸。溶出介質的區別也可能會導致檢測結果有很大的差異。
在檢測方法上,以前的觀念是由于利福平不穩定,應單獨進行快速測定,因此利福平的溶出度都采用吸收系數法測定。因受薄膜衣或膠囊殼顏色的干擾,結果可能不準確,吸收系數法存在一定的誤差。由于與利福平相關的雜質有醌式利福平、3-甲酰利福霉素 SV、N-氧化利福平,結構與利福平極為相似。在利福平的最大吸收波長處,也存在著一定的紫外吸收。因此會對利福平的測定有所影響[12]。建議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克服這個缺點。在 2012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的乙胺吡嗪利福異煙片Ⅱ以前,溶出介質采用鹽酸。
對于固定劑量復合劑,每一種成分的溶出度都尤為重要,即使其中的組分可能是水溶性非常好的藥物,但是由于幾種成分組合到一起,可能會相互影響導致某一種成分的溶出度不好,進而影響其在體內的吸收,降低藥效。因此,對每一組分的溶出度進行檢測非常重要。可見復方制劑中除利福平外的其他組分的溶出度已經開始越來越多的受到大家的關注。尤其在 WHO 預在中國進行抗結核藥預認證這個項目的大的背景之下,我們也感受到了國外的專家除了關注利福平之外,對異煙肼、吡嗪酰胺與鹽酸乙胺丁醇的溶出度也有濃厚的興趣。而抗結核藥物 FDCs 在整個溶出度的質量標準上的提高也是國內產品邁向國際市場的必經之路。
抗結核固定劑量復合劑的有關物質一直是國際上研究抗 結核藥物的 專 家的關注 焦 點。Bhavika Mohan[11]采用 HPLC 法同時測定了含量與有關物質,有關物質有 3-甲酰利福霉素SV,N-氧化利福平、25-去乙酰化利福平,醌式利福平,以及利福平與異煙肼產生的復合物利福霉素異煙胺腙。在對 USP 方法進行優化后能夠使幾種雜質很好的分離和測定。用于測定利福平、異煙肼、吡嗪酰胺的液相系統能夠測定降解產物除了 N-氧化利福平、25-去乙酰化利福平,其他的雜質即使色譜條件發生很小的改變也能夠實現。不同的色譜柱分離效果不同。無論是在哪種色譜柱上,利福平的柱效都能夠滿足要求,這種方法雖然能夠在同一條件下測定了利福平、異煙肼與吡嗪酰胺的含量,又檢測了有關物質,但是對色譜柱的要求比較苛刻。
國際藥典 2008 年版[13,14]規定了有關物質,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流動相為上述pH=7.0 磷酸鹽緩沖液—甲醇(40∶60);檢測波長為 254 nm。對醌式利福平、利福平與異煙肼形成的復合物腙及總雜質的限度。2012 年,乙胺吡嗪利福異煙片Ⅱ的質量標準中也增加了有關物質的控制,而此次標準的修訂,我們走在了國際上抗結核藥物雜質研究的前沿,我們對利福平與醌式利福平的分離度做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國際藥典要求分離度達到 4.0,我國標準要求 10.0,對雜質腙的限度要求和總雜質的限度要求均比國際藥典的要求嚴格,腙雜質限度國際藥典為 5%,我國標準為 3.0%,總雜質國際藥典要求 10.0%,我國要求 7.5%。雜質腙是抗結核固定劑量復合劑中的主要雜質[15]。王曦培等[16]采用差示掃描量熱(DSC)法初步判定四聯藥物間配伍性,考察單藥和不同配伍混合物的配伍穩定性,在光照、高溫、高濕及不同pH 條件下;采用RP-HPLC 法對樣品中有關物質含量進行檢測。
鹽酸乙胺丁醇吸濕性較強,外觀易發生變化[4],并使利福平與異煙肼的反應加快。S. Singh[17]報道了加速試驗條件(40 ℃/75% RH)下抗結核藥的吸濕行為。鹽酸乙胺丁醇的存在,使粉末混合物或者樣品吸濕性更嚴重,更易發生物理性的變化[5]。光照條件下,鹽酸乙胺丁醇的粉末吸濕性更加嚴重,并且復方粉末中藥物組分越多,吸濕性越小,四組分的比三組分的吸濕性小。膠囊制劑的 FDC 產品都對水分進行了控制,而片劑沒有水分的控制。由于鹽酸乙胺丁醇具有引濕性,制劑中的水分含量過多會影響產品的穩定性。而國外藥典無論對片劑還是膠囊劑都對水分進行了控制。美國藥典對膠囊劑和片劑的 FDCs 都進行了干燥失重的檢測,不得大于3.0%。國際藥典的限度也是不得大于 3.0%。筆者建議國內的生產廠家應參照國外藥典設立干燥失重或水分檢查項目,進行控制。
復方制劑可以提高藥效,減少耐藥性。但復方抗結核制劑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急需解決:復方制劑的利福平降解的問題比較嚴重,生物有效性的差異也較大[1]。因此建立一個嚴格的且統一的抗結核固定劑量復合劑的質量標準對提高藥品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為我國的抗結核藥物能夠出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同時,希望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有更先進的分析技術能夠對抗結核藥物的質量控制做出更多的幫助。
[1]周雪芹,孫進. 復方抗結核制劑的研究進展[J]. 中國藥劑學雜志(網絡版),2010,06:150-155.
[2]RICHARD L, MESAY M. Fixed dose combination tab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Report of an informal meeting[C].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9: 7-11.
[3]許衛國,陸偉,何洪江,顧欣榮. 國產抗結核固定劑量復合劑治療初治涂 陽 肺 結 核 患 者 的 近 期 療 效 觀 察 [J]. 中 華 結 核 和 呼 吸 雜志,2004,10:45-48.
[4]戚燕,楊慶云,吳松. 反相離子對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四聯抗結核復方制劑中鹽酸乙胺丁醇的含量[J]. 藥物分析雜志,2009,04:645-647.
[5]于杰,楊榮珍,張鐵杰. 抗結核藥固定劑量復合劑生物利用度的研究進展[J]. 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12,05:406-410.
[6]郭濤,顏鳴,宋洪濤,等.乙胺吡嗪利福異煙片中各組分的高效液相測定方法.藥物分析雜志,2007,27(4):528-531.
[7]邱涵, 陳素儉, 李玲玲,等.氣相色譜法測定鹽酸乙胺丁醇片中鹽酸乙胺丁醇的含量.中國藥學雜志,2003,38(8): 575.
[8]孫進,宋洪濤,張天虹,等. 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固定劑量復方抗結核制劑中鹽酸乙胺丁醇的含量和溶出度[J]]. 色譜, 2006 , 24 (2): 164.
[9]趙瑞仙, 胡萍, 吳秀玲,等. Rp -HpL C 法測定鹽酸乙胺丁醇片的含量[J].大理學院學報, 2007 , 6(1) : 10-12.
[10]SANKAR R, SHARDA N, SINGH S. Behavior of decomposition of rifampicin in thepresence of isoniazid in thepH range 1-3[J]. 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pharmacy, 2003, 29 (7): 733-738.
[11]Bhavika Mohan, Nishi Sharda, Saranjit Singh. Evauation of the recently reported USPgradient HPLC method for analysi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for its ability to resolve degradationproducts of rifampicin[J]. Journal of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03 (31): 607-612.
[12]SHISHOO C J, SHAH S A, RATHOD I S, et al. Stability of rifampicin in dissolution medium inpresence of isoniazid[J].Int Jpharm, 1999, 190: 109-123.
[13]SANKAR R, SHARDA N, SINGH S. Behavior of decomposition of rifampicin in thepresence of isoniazid in thepH range 1-3[J]. Drug Dev Indpharm, 2003, 29(7): 733-738.
[14]SINGH S, MARIAPPAN T T, SHARD N, et al. The reason for an increase in decomposition of rifampicin in thepresence of isoniazid under acid conditions [J].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Communications, 2000, 6(9): 405-410.
[15]龐大海,李妍妍,韓文忠,等. HPLC 法測定乙胺吡嗪利福異煙片且中鹽酸乙胺丁醇的含量[J]. 中國藥房, 2009,20(10): 779-781.
[16]王曦培,王思玲,姜同英,等. 四聯抗結核藥物配伍穩定性的研究[J].中國藥劑學雜志(網絡版),2009,03:154-160.
[17]SINGH S, BHUTANI H, MARIAPPAN T T, et al. Behavior of uptake of moisture by drugs and excipients under accelerated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e absence and thepresence of light. 1.pure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their combin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harmaceutics, 2002, 245: 37-44.
Researchprogress of Analysis Methods of Anti-tuberculosis Fix-dose Combination Drugs
ZHANG Li-guang
(Suzhou Health College, Jiangsu Suzhou 215009, China)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analysis methods of anti-tuberculosis fix-dose combination drugs was reviewed. According to the reported literatures of analytical methods of anti- tuberculosis fix-dose combination drug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were analyzed. Through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some suggestions wasproposed.
Anti-tuberculosis; Fix-dose combination drugs; Analysis methods
TQ 460
: A
: 1671-0460(2017)02-0305-03
2016-07-08
張立光(1980-),女,遼寧省葫蘆島市人,副教授,碩士,2006 年畢業于沈陽藥科大學,研究方向:藥物化學及藥物制劑。E-mail:ivy07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