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銳新
根管治療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對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臨床效果觀察
黃銳新
目的 觀察并分析在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治療中聯合運用根管治療及牙周基礎治療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150例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75例。觀察組患者采取根管治療及牙周基礎治療的聯合治療方式,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方式,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8.67%高于對照組82.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00%低于對照組26.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牙周炎4例(5.33%)、叩痛1例(1.33%)、牙齒松動2例(2.67%)、患牙保留73例(97.33%), 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牙周炎14例(18.67%)、叩痛7例(9.33%)、牙齒松動8例(10.68%)、患牙保留56例(74.67%), 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的治療中通過聯合應用根管治療及牙周基礎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并且降低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該治療方法安全有效, 適合作為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的優選治療方案加以推廣應用。
根管治療;牙周基礎治療;牙周牙髓;病變
近年來牙齒疾病的發病率呈現顯著上升的趨勢, 特別是由于牙周病變所引發的牙髓病發病率顯著上升, 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 這與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保護牙齒意識較低等因素有關。牙周與牙髓聯合病變主要是指患者的同一牙齒中的牙髓組織以及牙周組織當中出現的聯合性病變。該疾病的發病時間長、病因復雜, 治療難度大且治療的周期長, 同時預后效果不理想, 因此嚴重的影響著患者的生存質量[1-4]。根管治療以及牙周基礎性治療是牙科疾病中常見的治療方式,本次研究旨在對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的治療中通過聯合采取根管治療及牙周基礎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和分析,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接收并治療的150例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抽樣原則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75例。其中觀察組男32例, 女43例;患者年齡21~72歲, 平均年齡(42.5±9.9)歲;患牙共82顆, 其中包括牙髓牙周病變30顆、原發性的牙髓病變后繼發牙周病變32顆、原發性的牙周病變后繼發牙髓病變20顆;對照組男33例, 女42例;患者年齡20~74歲, 平均年齡(41.5±10.9)歲;患牙共84顆, 其中包括牙髓牙周病變29顆、原發性的牙髓病變后繼發牙周病變31顆、原發性的牙周病變后繼發牙髓病變24顆。所有患者病癥狀況均符合牙周牙髓變病的臨床診斷標準。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咬痛、自發性疼痛、牙齒松動等癥狀。兩組患者年齡、性別以及病癥表現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備分組對比的可行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積極實施原發病處理, 清除感染源,最大程度保留患者患牙。兩組患者均行X線檢查, 確定患者牙髓活力及松動度, 實施牙周袋的深度檢測。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根管治療方式, 觀察組患者實施根管治療及牙周基礎治療的聯合治療方式, 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聯合齦上潔治及齦下刮治, 記錄兩組患者病情變化情況。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患牙情況。
1.4 療效評定標準[5]顯效:患者癥狀均顯著改善, 牙周袋完全消失, 牙齦未出現紅腫、咀嚼功能恢復正常, 牙齒無松動狀況, 經X線檢查牙槽骨完全停止吸收;有效:患者相關癥狀均減輕, 偶有輕微的牙周膿腫, 咀嚼功能有效改善,牙齒松動較少, 經X線檢查, 牙槽骨基本停止吸收;無效:患者的牙周袋較之前加深, 牙齒松動狀況顯著, 相關癥狀未得到改善, 咀嚼功能未改善或變差, 經X線檢查, 牙槽骨吸收速度加快, 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3]。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中治療顯效42例(56.00%), 有效32例(42.67%), 無效1例(1.33%), 總有效率為98.67%;對照組患者中治療顯效21例(28.00%), 有效41例(54.67%), 無效13例(17.33%), 總有效率為82.67%;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1例(1.33%)患者出現牙周脹痛, 2例(2.67%)患者出現局部異物感,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對照組患者治療后11例(14.67%)患者出現牙周脹痛, 9例(12.00%)患者出現局部異物感,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67%;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患牙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牙周炎4例(5.33%)、叩痛1例(1.33%)、牙齒松動2例(2.67%)、患牙保留73例(97.33%), 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牙周炎14例(18.67%)、叩痛7例(9.33%)、牙齒松動8例(10.68%)、患牙保留56例(74.67%), 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表 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表 3 兩組患者治療后患牙情況對比[n(%)]
牙周組織同牙髓組織之間由尖孔、牙本質小管、側根管以及副根管相連接, 因此其結構十分復雜, 并且功能多樣,牙周牙髓聯合病變主要是患者牙髓或者牙周當中的任意一部分由于感染之后出現的感染互通, 因此導致患者牙周以及牙髓出現聯合性病變[6-11]。在該病癥的治療中通常采取綜合治療方式, 因此首先必須明確患者病因, 采取對癥施治, 首要目標是緩解患者的急性癥狀, 例如實施膿腫切排以及開髓引流等, 之后實施徹底性的根管治療, 并聯合牙周治療。有效的牙周治療措施將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患牙能否保留, 因此需要醫生和患者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 并獲得患者積極的配合。相關研究[12-15]結果表明, 牙石屬于鈣化之后形成的牙菌斑,而牙菌斑是引發牙周病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配合有效的潔治術以及刮治術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中治療顯效42例(56.00%), 有效32例(42.67%), 無效1例(1.33%), 總有效率為98.67%;對照組患者中治療顯效21例(28.00%), 有效41例(54.67%), 無效13例(17.33%), 總有效率為82.67%;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1例(1.33%)患者出現牙周脹痛, 2例(2.67%)患者出現局部異物感,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對照組患者治療后11例(14.67%)患者出現牙周脹痛, 9例(12.00%)患者出現局部異物感,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67%;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牙周炎4例(5.33%)、叩痛1例(1.33%)、牙齒松動2例(2.67%)、患牙保留73例(97.33%), 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牙周炎14例(18.67%)、叩痛7例(9.33%)、牙齒松動8例(10.68%)、患牙保留56例(74.67%), 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治療中通過應用根管治療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5]。
綜上所述, 在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的治療中通過聯合應用根管治療及牙周基礎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并且降低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該治療方法安全有效, 適合作為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的優選治療方案加以推廣應用。
[1]趙麗琴, 趙金華, 孫遲佳, 等. 替硝唑片聯合鹽酸米諾環素軟膏輔助根管治療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臨床療效觀察. 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4, 29(1)∶64-67.
[2]張環. 根管治療中不同沖洗消毒藥物對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療效評價和對比觀察. 中國民康醫學, 2014, 26(15)∶40-41.
[3]徐文勇, 戴杰, 王文敏. 米諾環素軟膏聯合VITAPEX治療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效果觀察. 健康研究, 2013, 33(4)∶272-274.
[4]王容. 根管治療在老年患者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中外醫療, 2012, 31(22)∶67.
[5]夏雨秀. 替硝唑聯合鹽酸米諾環素軟膏輔助根管治療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效果觀察. 黑龍江醫藥, 2015(3)∶552-554.
[6]楊月紅. 根管治療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對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臨床觀察. 遼寧醫學院學報, 2014(6)∶42-43.
[7]張雅俐, 王天鵬, 張德斌. 派麗奧及根管治療術在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治療中的應用. 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2010, 32(5)∶624-625.
[8]陳德啟. 根管治療術在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治療中的應用. 醫藥衛生(文摘版), 2016(6)∶00074.
[9]程莉. 根管治療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對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療效分析. 中國民康醫學, 2013, 25(18)∶47.
[10]王紅. 老年人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臨床治療體會.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6)∶18-19.
[11]吳安平, 李昊妍. 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治療探討.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 2009(6)∶360-362.
[12]張雯. 探討根管治療術在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4, 24(3)∶1378-1379.
[13]湯益慧. 根管治療術在牙周牙髓聯合病變中的應用.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5, 24(4)∶109.
[14]吳幼生, 趙紅, 蔡惠中, 等. 綜合療法治療牙周牙髓聯合病變96例臨床報告.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10, 31(1)∶89-91.
[15]李寧. 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綜合治療研究. 醫學與社會, 2015(B06)∶106-107.
Observation on clinical effect of root can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periodental non-surgical treatment for combined periodontal-endodontic lesions
HUANG Rui-xin.
Department of Dentistry, Huidong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er, Linyi 5163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bined periodontalendodontic lesions patients treated by root can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periodental non-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150 combined periodontal-endodontic lesion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7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oot can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periodental non-surgical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atal effective rate as 98.67% than 82.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4.00% than 2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4 periodontitis cases (5.33%), 1 sensitive to percussion case (1.33%), 2 gomphiasis cases (2.67%) and 73 teeth retention cases (97.33%) after treatme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14 periodontitis cases (18.67%), 7 sensitive to percussion cases (9.33%), 8 gomphiasis cases (10.68%) and 56 teeth retention cases (74.67%).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index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mbined periodontal-endodontic lesions, root can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periodental nonsurgical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decreas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with security and efficacy. So this method can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patients with combined periodontal-endodontic lesions as an optimized treatment regimen.
Root canal therapy; Periodental non-surgical treatment; Periodontal-endodontic; Lesions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2.014
2016-12-09]
516300 惠東縣婦幼保健院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