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昶
影響肺結核患者治療轉歸的因素、進展與預防方法
金家昶
目的 探討分析影響肺結核患者治療轉歸的相關因素、進展和預防方法, 為結核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理論基礎。方法 94例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 分析影響患者治療轉歸的相關因素。結果 臨床癥狀≤3個患者的治愈率94.7%高于臨床癥狀>3個的治愈率70.7%, 全程監督管理患者的治愈率78.7%高于其他的治愈率20.0%, 病灶中無空洞患者的治愈率81.7%高于有空洞患者的治愈率56.5%,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 性別、年齡、治療管理方式是影響患者治療轉歸的因素 (P<0.05)。結論 加強患者對肺結核疾病的認知, 加強對疾病的重視程度, 發現疾病后盡早確診及就診, 有利于患者的治療轉歸。
肺結核;治療轉歸;影響因素;進展;預防方法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 由分枝桿菌又稱結核桿菌引起的, 主要感染并破壞淋巴系統。近年來, 我國政府對肺結核的預防與治療都極其重視, 也采取了大量的措施, 使得在國內結核病的蔓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3]。但是, 肺結核的轉歸是一件繁紛復雜的事情, 將結核桿菌消除并不代表著患者已經取得臨床的治愈。在肺結核的發病過程中, 為患者留下的肺部損傷是嚴重且不可逆的損傷, 需要患者進行轉歸治療。在本項研究中, 隨機選取2010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集的肺結核患者94例, 對影響患者治療轉歸的相關因素進行回顧性分析, 為結核病的預防和臨床治療提供理論基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0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肺結核患者94例, 其中男68例, 女26例, 年齡17~79歲,平均年齡(47.2±10.7)歲;外來人員占總數的3/4;初治患者80例, 重癥患者14例。
1.2 方法 對94例患者的病例資料中的性別、年齡、癥狀、管理方式和空洞等數據進行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歸分析。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 臨床癥狀≤3個患者的治愈率94.7%高于臨床癥狀>3個的治愈率70.7%, 全程監督管理患者的治愈率78.7%高于其他的治愈率20.0%, 病灶中無空洞患者的治愈率81.7%高于有空洞患者的治愈率56.5%,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2, 表3。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 性別、年齡、治療管理方式是影響患者治療轉歸的因素(P<0.05)。見表4。

表1 患者的臨床癥狀與肺結核治療轉歸(n, %)

表2 患者實施的管理方式與肺結核治療轉歸(n, %)

表3 患者病灶中是否存在空洞與肺結核治療轉歸(n, %)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肺結核病的臨床癥狀有全身不適、乏力、倦怠、煩躁、心悸以及發熱等, 其中發熱是早期的癥狀之一, 當患者未發現或者未及時治療, 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癥狀相繼出現[4-10]。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預后轉歸。目前, 已經有研究結果證實吸煙[5]、不規則用藥、負面的情緒[6]、結核菌的耐藥性[7]、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以及對疾病的重視程度[11-15]等因素均會影響患者的預后轉歸治療。
本項研究顯示, 在單因素的分析中, 臨床癥狀≤3個患者的治愈率94.7%高于臨床癥狀>3個的治愈率70.7%, 全程監督管理患者的治愈率78.7%高于其他的治愈率20.0%, 病灶中無空洞患者的治愈率81.7%高于有空洞患者的治愈率56.5%,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 性別、年齡、治療管理方式是影響患者治療轉歸的因素 (P<0.05)。治療之初患者的癥狀越多, 患者的心理壓力越大, 負面的情緒越多, 對治療的不良影響越大;患者病灶中存在空洞以及未全程監督管理會降低患者的治愈率,影響治療轉歸。相較于女性患者, 男性患者的治愈率更低,且隨著年齡越來越大, 患者的發病率逐漸提升, 但治愈率越來越低, 可能與患者的危險行為有關;肺結核患者的疾病發現越晚, 不及時就診, 治愈率逐步下降, 與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以及對疾病的重視程度有關, 符合單因素分析的結果。
綜上所述, 加強患者對肺結核疾病的認知, 加強對疾病的重視程度, 發現疾病后盡早確診及就診, 有利于患者的治療轉歸。
[1]杜雨華, 蘇汝釗, 周惠賢, 等. 116例耐多藥肺結核治療轉歸情況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防癆雜志, 2012, 34(1)∶19-22.
[2]包昌琳, 楊華林, 白麗瓊, 等. 湖南省9縣區TB/HIV雙向篩查及抗結核治療轉歸結果分析. 實用預防醫學, 2010, 17(10)∶1972-1975.
[3]張愛珍. 影像學檢查在肺結核診斷及轉歸判斷中的價值. 中國民康醫學, 2010, 22(12)∶1510-1511.
[4]單志力, 張淑蘭. 溫州市復治涂陽肺結核轉歸分析. 浙江預防醫學, 2012, 24(2)∶35-37.
[5]丁曉艷, 許衛國, 竺麗梅, 等. 175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治療轉歸情況分析. 中國防癆雜志, 2014, 36(4)∶238-243.
[6]張進國, 張保宗, 張雁, 等. 抗結核FDC與板式組合藥治療初治肺結核轉歸對比分析. 醫學研究與教育, 2014(1)∶28-32.
[7]王鐵瓊. 120例耐多藥肺結核治療轉歸情況影響因素分析. 今日健康, 2014(10)∶38.
[8]劉鳳仁, 葉臨湘, 梁享生, 等. 影響肺結核治療轉歸的因素分析. 中國防癆雜志, 2006, 28(4)∶247-249.
[9]李向群, 梅建, 夏珍. 333例肺結核病患者不規則治療原因與轉歸分析. 中國防癆雜志, 2006, 28(6)∶379-381.
[10]周林, 陳磊, 王倪, 等. 影響結核分枝桿菌/艾滋病病毒雙重感染患者抗結核治療轉歸的非治療因素. 中國防癆雜志, 2010, 32(9)∶539-542.
[11]胡職權, 宋瑛, 林文革, 等. 涂陽肺結核病人轉歸評價--影響病人治愈因素分析. 海峽預防醫學雜志, 2005, 11(1)∶46-47.
[12]孔雯, 劉巧, 陸偉, 等. 標準化耐多藥肺結核化療方案的不良反應及治療轉歸情況分析.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4, 18(7)∶610-612.
[13]李玲, 許琳, 王蕓, 等. 云南省肺結核患者發現及治療轉歸情況分析. 衛生軟科學, 2012(12)∶1072-1074.
[14]馬婧, 陸林, 許琳. 東川區農村2005-2013年老年肺結核治療轉歸分析. 海峽預防醫學雜志, 2015, 21(3)∶88-90.
[15]張青劍, 楊樺, 馬立新, 等. 石家莊市區肺結核病人治療轉歸分析. 臨床肺科雜志, 2010, 15(1)∶103-104.
Factors of influencing treatment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its progress and prevention methods
JIN Jia-chang.
Shenyang City Chest Hospital, Shenyang 1100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factors of influencing treatment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its progress and prevention method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Methods There were 94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s study subjects, to analyze related factors influencing treatment outcome. Results Patients with ≤3 clinical symptoms had higher cure rate as 94.7% than 70.7% in patients with >3 clinical symptoms. Patients with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in whore course had higher cure rate as 78.7% than 20.0% in others. Patients with no cavity in lesion had higher cure rate as 81.7% than 56.5% in patients with cavity in lesion. All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ccording to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gender, age and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methods are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reatment outcome in patients (P<0.05). Conclusion It is helpful for treatment outcome in patients by strengthening the cognition of patients for pulmonary tuberculosis disease, enhancing emphasis to thedisease, and early confirming and seeing doctor once disease foun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reatment outcome; Influencing factors; Progress; Prevention methods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2.023
2016-12-13]
110000 沈陽市胸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