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探討循證護理在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護理中的效果
王燕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在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32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 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常規護理組(56例)和循證護理組(76例)。常規護理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 循證護理組患者采取循證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疾病健康知識認知能力評分。結果 循證護理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4%, 高于對照組的80.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1659, P=0.0230<0.05)。循證護理組患者對頸椎病知識、頸椎病態度和頸椎病防治認知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臨床治療期間采取循證護理服務有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增加患者對健康疾病知識掌握度。
循證護理;神經根型頸椎病;護理效果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關節和頸椎間盤出現退行性的改變,導致患者神經、脊髓和血管出現損傷, 從而引發一系列臨床綜合性病變[1,2]。神經根型頸椎病是臨床頸椎疾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 其患病率達到50%[3]。由于頸椎病病程時間較長,較易反復發作, 給患者生理和心理均帶來嚴重影響, 因此加強頸椎病患者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十分重要。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本科住院治療132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常規護理組(56例)和循證護理組(76例)。循證護理組中男41例, 女35例, 年齡25~78歲, 平均年齡(56.0±10.4)歲;常規護理組患者中男33例, 女23例, 年齡22~79歲, 平均年齡(55.8±11.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護理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 密切監測患者血壓、脈搏、心率等生命體征變化, 同時予以患者靜脈輸液。循證護理組患者采取循證護理, 具體內容如下:①建立循證護理小組, 同時確定護理過程中的護理問題, 并將其作為中國知網、維普和萬方等數據庫搜索有關神經根型頸椎病循證護理文獻的關鍵詞, 檢索有關文獻, 查找和尋找解決循證護理問題的證據, 并進行評價;根據臨床護理經驗以及相關循證護理資料制定具體護理方案[4-6]。②護理服務措施:a.入院指導以及健康知識宣教:醫護人員待患者住院后為患者詳細介紹住院病房內環境, 告知患者住院期間注意事項, 保持病房內環境整潔和干凈, 為患者營造溫馨的住院環境, 及時了解患者疾病情況, 消除患者對住院環境的陌生感;同時指導和協助患者辦理相關住院手續, 加強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 為患者詳細講解疾病健康知識和臨床治療措施, 針對科室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準備有關健康知識宣教手冊;指導患者可通過看電視、聽音樂、閱讀書籍和報紙等方式緩解疼痛[7-11];對于疼痛顯著患者可根據其具體情況予以輔助藥物治療, 必要情況下予以安神鎮靜類藥物治療。b.康復訓練:根據患者自身疾病情況針對性為其制定康復訓練計劃, 協助患者糾正日常不良姿勢, 叮囑患者避免長時間伏案工作, 培養良好睡眠姿勢和作息時間, 通過溫水沖洗患者頸部加強其血液循環, 叮囑患者多曬太陽, 避免高強度的頸部活動, 保持頭、背、頸部正確姿勢;待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后進行10式啞鈴和米字操等康復訓練, 2~3次/d[12-15]。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疾病健康知識認知能力。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包括顯效、有效和無效, 其中顯效:患者頸椎疾病的臨床癥狀表現均顯著改善, 頸部活動和日常生活均恢復正常;有效:患者頸椎病臨床體征和癥狀均有所改善, 日常生活和工作較前恢復, 過度勞累后其腰背部和頸部具有一定程度的輕度不適, 康復訓練和按摩后緩解;無效:患者頸椎疾病臨床體征和癥狀均未見改善或較前加重, 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較大影響[13]。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評價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認知能力, 滿分為100分, 分數越高表示對頸椎疾病認知能力越高[1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循證護理組患者治療顯效40例、有效31例、無效5例, 總有效率為93.4%;常規護理組患者治療顯效29例、有效16例、無效11例, 總有效率為80.4%, 循證護理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1659, P=0.0230<0.05)。
2.2 兩組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認知能力評分比較 循證護理組患者對頸椎病知識、頸椎病態度和頸椎病防治認知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認知能力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認知能力評分比較(±s, 分)
注:與常規護理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頸椎病知識頸椎病態度頸椎病防治循證護理組7695.7±3.5a94.2±2.5a96.2±2.9a常規護理組5680.0±2.578.3±3.079.2±2.6 t 28.606833.158934.7601 P 0.00000.00000.0000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出現退行性變化, 一旦因外力作用導致頸椎間盤內外動力失衡, 對頸椎鄰近組織或結構如脊髓、神經根、椎動脈和交感神經等造成壓迫或刺激, 進而引發一系列臨床綜合征[15]。頸椎病是一種脊柱失去平衡導致的局部性頸椎病, 多見于年輕患者, 同時中老年患者也見發病。雖然頸椎病患者經X線檢查未見椎間隙狹窄, 然而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曲線變化、輕度骨質增生、椎體間不穩定等, 一般在頸部、肩部、臂部以及頭部均有壓痛點, 頸椎病患者其鄰近組織會表現出腫脹和充血, 椎管和神經根可能發生粘連,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6]。臨床研究報道[17],神經根型頸椎病是臨床上一種最為常見的頸椎病, 臨床上多采取非手術治療, 所以加強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護理服務十分重要。循證護理是指醫護人員對患者采取有計劃、有目的的護理服務, 主要根據早前研究理論和科研文獻以及臨床經驗獲得護理證據支持, 進而為制定護理方案提供參考依據。
本文通過搜索和查閱有關文獻以及臨床經驗, 了解疾病發生機理和原因, 針對性地對患者實施循證護理服務, 同時與采取常規護理服務的患者護理情況進比較, 發現循證護理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4%, 高于對照組的80.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1659, P=0.0230<0.05)。循證護理組患者對頸椎病知識、頸椎病態度和頸椎病防治認知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臨床治療期間采取循證護理服務有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增加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掌握度。
[1]陳穎. 頸椎功能鍛煉操治療4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護理. 天津護理, 2011, 19(5)∶ 282.
[2]王巧, 陳偉, 劉杏麗, 等. 神經根型頸椎病保守治療的護理. 中醫藥導報, 2011, 17(11)∶ 90-91.
[3]何白林, 馮朝瓊. 導引護理法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中的應用.中國中醫急癥, 2016, 25(2)∶ 374-376.
[4]吳少霞, 李瑩菲. 一例神經根型頸椎病雷火灸治療的護理.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6, 22(2)∶ 287-288.
[5]廖德珺, 李筱賀, 顏雷雷. 循證護理在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導報, 2013, 10(31)∶ 151-154.
[6]許倩瑜. 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應用循證護理的效果觀察.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7)∶198-199.
[7]魏曉珂, 吳瑛輝. 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效果觀察.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6(11)∶256-257.
[8]朱玲, 張玉桂. 高齡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中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研究. 河北醫藥, 2016(4)∶628-630.
[9]陳娟. 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護理中循證護理治療的效果研究.醫藥衛生(文摘版), 2016(6)∶00152.
[10]何志慧, 潘進芳. 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康復護理體會. 大家健康, 2016, 10(6)∶272-273.
[11]趙青香, 蘭麗娟, 鄒騰軍. 探討循證護理在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護理中的效果. 醫學信息, 2014(33)∶283.
[12]楊紅. 循證護理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5(3Z)∶176.
[13]譚潔. 觀察循證護理在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中的效果. 醫學信息, 2015(2)∶157.
[14]程淑俠, 白旸, 賈世英. 循證護理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22)∶234-235.
[15]邵珍. 循證護理模式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疼痛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4(31)∶567-568.
[16]蘇娜. 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循證護理. 安徽醫學, 2013, 34(7)∶1030-1031.
[17]王素玉, 上官紅. 循證護理在頸椎病患者中的應用.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s2)∶65-66.
Investigation of effect by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nerve-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WANG Yan.
Department of Massage, He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2,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by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nerve-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32 patients with nerve-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nursing measures into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56 cases) and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76 cases).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received evidence-based nursing. Clinical effects and health disease knowledge mastery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3.4% than 80.4% i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5.1659, P=0.0230<0.05).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mastery scor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knowledge, cervical spondylosis attitude and cervical spondylosis prevention tha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during clinical treatment for nerve-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is helpful for clinical effect improvement and health disease knowledge mastery enhancement.
Evidence-based nursing; Nerve-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Nursing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2.077
2016-09-28]
450002 河南省中醫院推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