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暉
【核心提示】近年來,我省把簡政放權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排頭兵”,讓很多企業和群眾不再為一紙證書所困擾,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增進了人民群眾的改革獲得感。更重要的是,簡政放權對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擴大就業、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關鍵性支持作用日益顯現。
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成都高新區企業注冊大廳總是熙熙攘攘。“規定是三個工作日以內,一般來說第二天我就能拿到營業執照。”3月7日下午,前來為一家科技型企業代理辦證的王惠語氣輕松地對記者說,“現在只需要來三次就可以辦結取證,不像過去,起碼都需要20個工作日。”對王惠來說,成都高新區的簡政放權改革為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方便。
每3分鐘新增一家市場主體,日均誕生市場主體144個,顯示了成都高新區新增創新創業主體的“加速度”。“放”“管”“服”,打造親企政務服務體系,正是提速的“引擎”。
放權減法:
從“三證合一”到“五證合一”
2016年8月1日,成都高新區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根據規定,“五證合一”全面實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記、一窗受理”的工作模式,申請人辦理企業注冊登記時只需填寫“一張表格”,向“一個窗口”提交“一套材料”,由工商部門向申請人核發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
“此項登記制度改革比國務院要求的時限提前了兩個月,比成都市提前了1個月。”成都高新區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簡稱“工商局”)注冊處處長王繼良介紹說。
2005年8月,成都高新區籌建政務服務中心。2006年至今,成都高新區不斷創新審批服務模式,在全省率先實行“行政審批委托授權制”;在全省率先啟動部門公章作為行政審批專用;在全省率先打造“962000”政務服務呼叫中心…… “這為現在的簡政放權改革打下了基礎。”王繼良說。
“這是政府自身的一場深刻革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這樣強調簡政放權。針對行政痛點,壯士斷腕,成都高新區落實簡政放權改革的節奏近年來不斷加快:
“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電子營業執照試點以及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深化“先照后證”等商事制度改革,150個原本需要事前審批的事項被改為后置審批,大大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進一步激活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是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2016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要點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深化推進的商事制度改革的實際舉措。”工商局副局長呂治軍分析說。
“簡政放權,‘簡的是束縛市場主體的無形枷鎖和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有形之手,‘放的則是企業活力、發展動力和全社會的創造力。”成都市編委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商事登記從“三證合一”到“五證合一”,手續大大簡化,有利于持續降低企業準入的制度性成本,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企業活力,提高了簡政放權的“含金量”,以此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服務加法:
讓監管變得更有“溫度”
3月7日,工商局監督處的辦結記錄顯示:蓉特商貿有限公司因公司實際地址與注冊地址不符,2月28日監督處將其加入工商異常名錄。公司重新變更公司地址后,監督處在5個工作日之內將其移出異常名錄。
“減少行政審批后,我們從過去以審批為主的準入監管、審批監管轉向事中事后監管。實行‘寬進嚴管。”監督處處長徐光平說。
在監管當中有一個聯合懲戒,即各個相關部門共同利用企業信用信息系統,把一些違反信用、沒有如實做年報的企業納入了經營異常名錄。
四川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涉嫌金融詐騙被公安局立案,監督處接到公安局反饋后,經過實地核查也沒有找到公司的確切地址,于是將其加入異常名錄。
成都某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即時信息沒有公示,監督處將其列入異常名錄,責令其整改。“后來公司整改公示了即時信息,我們就將它移出了異常名錄,也沒有影響其準備上市。”監督處工作人員小賈指著網站上的處理結果介紹說。
統計顯示,2015、2016年度工商局共加入經營異常名錄6470戶;企業補年報后移出經營異常名錄1037戶,通過地址改正移出經營異常名錄171戶,共移出經營異常名錄1208戶。
“查處并不是目的,是讓我們的監管變成有效服務。”呂治軍說,“為了不讓初創企業無意之中背上信用污點,影響以后的經營發展,我們開展了延伸服務。”
如何延伸?在天府軟件園D區成都信星網商虛擬產業園招商部總監王麗瑛處,記者找到了答案。
2014年3月7日,在高新區工商局借鑒并推薦深圳經驗后,由創業者發起組建成立了產業園,這也是西南首家虛擬產業園。“簡言之,產業園就像一個秘書或保姆,為創業者提供一攬子服務。在香港就有這類專業服務公司叫‘公司秘書。”王麗瑛介紹說,“比如地址托管,我們為沒有辦公實體或者不需要辦公場地的初創企業,提供虛擬地址辦理工商登記,讓他們集群注冊在我們產業園。”目前,擁有這種“集體戶口”的初創企業中,有幾十家企業都是經監督處查處發現后推薦到產業園的。
“從客觀上來說,這種延伸服務也保護了這些不懂或不規范運作的創業者。”呂治軍說。
市場乘法:
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在信星網商虛擬產業園,工作人員蒲斌青正幫助韓女士在國家工商總局網站填報商標申請。“由于沒有經驗,我之前填報的申請沒有通過,很著急。到底是專業人士,我拿不準的幾個選項在這里都得到了解答,這下申請商標就沒問題了。”韓女士高興地說。
虛擬產業園一點也不“虛擬”,3月7日產業園成立正好3年,入園企業已達2000多家。正是看到專業化服務的廣闊前景,王麗瑛從國內500強企業跳槽,來到虛擬產業園開創新的事業。“商事制度改革實施3年以來,共新登記企業58363戶,是商事制度以前高新區累計企業存量的1.8倍。”呂治軍說。僅僅3年時間,成都高新區新增企業數量就超過了改革以前近20年的企業存量總和。
“把很多證變成一個證不是目的。”呂治軍表示,多證合一的實質是實現數據共建共享。接下來的效果如何,需要時間檢驗。呂治軍認為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企業主動適應改革還遠遠不夠,一些企業沒及時申報或瞞報年報的現象還比較突出,因此需要企業增強遵守制度的自覺性和誠信意識;政府部門之間協調推進得還不夠,便利化的程度還有待于提高。“比如一家餐飲企業花了幾十萬元裝修后才被環保部門通知要做環評,所選地段排污不符合環評要求,這就要求我們下一步應該在登記窗口設計一個環評窗口,像餐飲這樣的排污企業能夠在登記之時就能為其同步申請環評,避免投資損失。這樣才能補上現在有些方面服務質量不到位的短板。”
3月9日,記者從高新區召開的2016年度企業表彰會上了解到,2016年,成都高新區累計為企業兌現政策資金30億元,為企業減負30億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花結果,取得階段性進展。
在這次企業表彰會上拿到“優秀高新技術企業”榮譽的成都先導藥物開發有限公司從中受益良多。“公司剛創辦時,成都高新區就免費提供給我們1500平方米的場地,使用期3年,后來又增加到3000平方米,享受房租減免。凡是寫到紙上的扶持政策,高新區都會主動來落實。”公司董事長李進說。
“今年成都高新區將發力供給側改革,落實‘放管服要求,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力爭再為企業減負50億元以上。”成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范毅說,成都高新區將繼續完善企業培育體系,助力更多的“李進”入區創新創業,形成從企業孵化到發展壯大的良性生態系統,從而引領中小企業創新、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助力成都高新區融入全球創新鏈,打造國際創新創業中心。(責編:張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