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平??涂書權++劉君宜++高霜 +王列坤??劉恒貴
摘要:通過分析咸寧桂花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目前存在的問題,從生產、加工、經營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咸寧桂花產業發展水平的基本對策。
關鍵詞:桂花;產業;水平;建議
中圖分類號:S685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16)06-0070-03
咸寧是全國桂花五大傳統產區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命名的“中國桂花之鄉”。進入新世紀以來,地方政府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確立以桂花為基礎、打造“香城泉都”的戰略決策,促進了桂花產業的發展[1]。但總體來看,咸寧桂花生產加工經營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要求極不相稱。在新常態下,只有轉變觀念、調整結構、提質增效,才能壯大桂花產業。
1咸寧桂花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1.1資源培育有規模
咸寧自然條件十分適宜桂花生長。新中國成立后四次掀起植桂高潮。據調查,原產咸寧的桂花品種近40個,涵蓋四個品種群[2]。目前,6個縣市區中45個鄉鎮栽植有桂花,相關從業人員有3萬多人;基地總規模達5 400 hm2。其中,產花樹130余萬株,折合面積2 470 hm2,鮮花年產量500 t;以桂花為主的綠化苗木生產基地2 860 hm2,桂花扦插育苗基地70 hm2,每年生產、銷售各種規格桂花苗木1億株以上,形成了華中地區最大的桂花苗木集散中心。
1.2加工產品有市場
咸寧桂花食品加工歷史悠久。新中國成立后,先后興辦了一批桂花加工企業,桂花酥心糖、桂花糕、桂花酒、桂花浸膏等多次榮獲湖北省名特優質產品或全國旅游產品優質獎。近年來,深加工企業隊伍不斷壯大。僅咸安區就有加工企業近20家,開發出7個系列200多種桂花產品,年銷售收入超億元。咸安桂花酒廠年產“淦水”牌桂花酒2 000 t、桂花米酒200萬罐,年產值1 500萬元,暢銷15個省市,出口歐盟,獲“中國果露酒行業優質酒”稱號。以八月花食品有限公司為代表生產的桂花糕、桂花茶、桂花蜜等產品口感俱佳,成為待客贈送佳品。
1.3園林應用有空間
桂花集綠化、美化、香化于一身,既可孤植、對植、列植、叢植、群植,也可與建筑、山、石搭配,或與其他植物配植,廣泛應用于中國南方城鄉街道和園林綠化。作為咸寧的市樹和市花,桂花在全市隨處可見。桂鄉大道、咸寧大道等數十條主干道,栽植樹齡30年左右的大樹數千株;潛山公園、人民廣場等公共綠地桂樹成林;居民住宅小區、企事業單位、機關庭院桂影婆娑。金秋十月,咸寧到處是桂花的海洋,桂香彌漫的世界。隨著各地推進“綠滿荊楚”行動、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桂花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1.4科研推廣有力量
咸寧市林業科學院是全市最早開展桂花研究的科研單位。《桂花密封扦插技術》突破了桂花苗木繁殖慢的難題,推動了苗木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開展了桂花品種資源調查、收集、保存等相關研究工作,累計完成省、市近10項桂花科研課題和項目建設任務。主持了3個桂花技術規程的修訂;承擔了潛山桂花園、全國首家桂花博覽館的建設,出版了桂花專著,編印了技術手冊,培養了一批懂桂花、愛桂花、鉆桂花的管理人員和農民技術員。咸寧市林木種苗管理站完成了3個桂花良種的審(認)定工作。湖北科技學院、咸寧職業技術學院近年相繼組建桂花研究團隊,分別從桂花栽培、生理、加工等方面開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桂花沐浴、保濕系列產品獲得相關專利。部分桂花加工企業也從自身需求出發,開展產品研發,培養了技術人才。據統計,全市從事桂花研究的技術人員接近100人。
2咸寧桂花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
2.1苗木質量不高
苗木繁殖上,只重數量,不重質量。一是不分品種。大多數缺乏品種意識,存在見樹就采、見條就插的現象。同一批次的插條往往有數個到十幾個品種。二是密度過大。密封扦插正常值為200株/m2,生產上普遍超過300株/m2,高的有500株/m2。因土壤空間小、養分供應不足,苗木生長瘦弱。苗木培育上,只重栽植,不重管理。不及時移栽、不搞整形修剪,加上品種摻雜,造成同一片圃地苗木形狀千差萬別、高矮大小分化懸殊、吊腳偏冠現象突出。
2.2產品附加值低
以桂花為主要原料的加工產品,多為初加工產品,價值較低。如干桂花目前市場價格為260~300元/kg(折合02~03元/g),加工約需鮮桂花6kg,原料價格120~200元,除去人工、機械折舊等成本,實際利潤不足50元/kg。糖桂花、桂花醬市場價約006~02元/g,利潤更低。以桂花為輔料生產的桂花食品,雖然能夠改變風味,但對食品價格提升貢獻不大。以桂花香精為原料生產的日用品和化妝品,雖然有較大的利潤空間,但成型產品少,生產量小。加工規模不大、產品附加值較低,成為咸寧桂花產業發展的短板。
2.3開發利用不夠
除了園林綠化上的“樹”和食品加工上的“花”,桂花還具有許多其他用途。一是較高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記述,“木犀花辛溫無毒”,“生津避臭化痰、治風蟲牙痛”,“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桂花的根、葉、花、籽皆可入藥,能下脾開胃,幫助消化,治咽干、除口臭、祛痰,有治牙痛、提精神、和顏色的功效,還能滋潤肌膚,促進血液循環,提高人體機能素質。二是名貴的香料原料。桂花的香堪稱王者之香,在我國香料品質評定中被列為第一等A級;在天然香精中,桂花精油和浸膏香氣優雅、濃郁,是一種尚不能人工合成的高檔天然花香香料。由于提取工藝復雜、成本過高、產品留香短暫的難題還沒有完全攻克,影響了桂花的精深加工和廣泛應用。
2.4研發力量分散
雖然咸寧從事桂花研究的力量不小,但業務聯系不夠緊密,相互間交流合作極少。人才管理上,科研人員屬各自單位擁有,部門壟斷,條塊分割,靜態封閉,難以進行橫向協作和集中使用。計劃管理上,不同部門支持的項目或課題,有交叉重疊、低水平重復的現象。儀器設備使用上,未實現共建共享、高效運轉。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關鍵是影響桂花產業創新發展。
3推進咸寧桂花產業發展的建議
3.1充實桂花品種資源
加大桂花品種引進力度。全國采用統一分類標準記錄的桂花品種達200個以上。有些品種樹形優美,花色艷麗,具有較好的觀賞性,如浙江的“狀元紅”與“天香臺閣”,福建的“浦城丹桂”等。有些品種花量大,花質好,具有較高的加工利用價值,如四川的“日香桂”、蘇州的“早銀桂”等。全部引進或擇優引入這些桂花品種,與本地品種一起建立資源收集圃,豐富開發利用的物質基礎。
加大優良品種篩選力度。根據采花、觀賞、采花觀賞兼用等利用方向,從適應性、觀賞性、早花性、豐產性、香氣成分、是否適合加工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確定各品種開發利用方向和各類利用方向的優良品種。
3.2推行標準化生產
完善桂花標準。目前湖北省現行的桂花標準只有3個,有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應聯合生產、加工單位,實時研制和建立從桂花苗木生產到鮮花初加工、深加工的標準體系,爭做全國桂花產業發展的引領者。
提高苗木質量。在行情一路下滑、苗木大量積壓的困境下,重點產區政府和相關單位、個人,應拿出專項資金和有效措施,大力開展桂花苗木的標準化繁育[3]和培育[4],實現由數量制勝向質量制勝的轉變。新繁育圃地,做到分品種采條、分地塊扦插、按標準密度扦插;對滯銷扦插苗和過密移栽苗,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采取毀苗再培育、低價抽賣、租地疏移等果斷措施;注重規模培育大規格、寬冠幅、高分枝點的桂花用作行道樹,滿足綠化工程的批量需求。
3.3規范專業合作組織
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咸寧雖然成立了一些桂花專業合作社,但數量偏少,規范性不夠,未能充分發揮作用。各級政府管理部門應正確指導、幫助各地建立桂花生產、加工、營銷等專業合作組織,包括規范的組織機構、高效的管理機制、合理的分配機制、完善的服務機制和明確的發展規劃等,同時為其創造良好的政策、管理、稅收、金融、財政支持環境,使其真正成為提升桂花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力量。
3.4整合桂花科研資源
要有“大科研”意識和開放合作姿態。整合咸寧市林業科學院、湖北科技學院、咸寧職業技術學院以及加工企業的科研資源,成立“咸寧桂花科技創新聯盟”。聯盟的主要任務是:建設科技創新項目庫,開展科技創新專題研究;搭建科技創新協作平臺,開展科技創新轉化服務;搭建科技創新交流平臺,開展科技創新人才培訓等,包括同國內相關研究機構的科技交流與合作。通過整合,開闊科研視野,強化集體科研攻關能力。
3.5培育龍頭加工企業
龍頭企業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帶動能力。咸寧桂花加工缺乏龍頭企業引導,企業總體規模偏小。建議整合現有加工企業,在政策、資金、技術轉讓等方面給予優惠扶持,重點培育2~3家省級龍頭企業,幫助構筑“產、學、研”結合的企業技術創新網絡平臺,加速桂花加工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鼓勵其采用新技術、新設備,加快高附加值系列產品的市場開發力度,重點開發桂花香精、桂花日用化妝品、桂花醫藥保健品等;通過改造桂花食品等傳統產業,提高裝備水平,促進桂花加工產業上規模、增品種、上檔次,延伸產業鏈。
3.6建立香花植物基地
桂花開花集中,花期短,從花開到花謝只有5 d~7 d;鮮花采收后,易產生褐變,貯藏保鮮非常困難。以鮮桂花為原料的加工企業,普遍存在半年生產半年閑的情況。因此,建立香花植物生產基地,填補桂花加工期外的原料空白,對桂花加工企業的生存發展意義重大。實施以咸寧桂花中心產區--桂花鎮為核心,以桂花樹為主體,引種不同季節開花的香花植物,如臘梅、梔子花、香水荷花、蘭花、水仙、玫瑰花、金銀花等,科學規劃、高標準建立集旅游、科研、生產于一體的香花植物基地。既為香料生產企業提供充足原料,又讓游客一年四季觀花賞景,達到“一花帶來萬花香”、促進咸寧桂花產業和生態旅游快速發展的效果。
3.7唱響桂花之鄉品牌
三次被命名為“桂花之鄉”、首發桂花特種郵票、一曲《江南桂花香》、“咸寧桂花”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咸寧桂花香飄九州,譽滿中華。今后一個時期,既要以推行標準化栽培為突破口打響咸寧桂花的苗木品牌、以加強科技創新為契機打響咸寧桂花的產品品牌,更要以舉辦中國桂花產業高峰論壇、中國花協桂花分會年會等節會的形式,打響咸寧桂花的文化品牌;以豐富的古桂資源、深厚的嫦娥文化、醇厚的民風民俗為基礎,打響咸寧桂花的旅游品牌。重點打造集實景神話音樂劇《嫦娥》、中華桂花博覽園、天香小鎮商購休閑區于一體的香泉映月生態旅游度假區[5]。充分利用“中國桂花之鄉”的品牌優勢,助推咸寧桂花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劉恒貴,熊德禮,劉清平,等.發展桂花產業打造咸寧香城的思考[J].湖北林業科技,2012(3):61.
[2]劉清平,汪雙魚,劉恒貴,等.咸寧市桂花品種調查[J].湖北林業科技,2011(5):63.
[3]湖北省林業廳.桂花苗木繁育技術規程:DB42/T 049-2014[S].湖北: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4.
[4]湖北省林業廳.桂花苗木培育技術規程DB42/T 050-2014[S].湖北: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4.
[5] 項俊平.香泉映月“三開”盛典[N].咸寧日報,20151120(15).
(責任編輯:唐 嵐)